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6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运用网络技术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9 22:28: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运用网络技术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
府河中心学校     郭波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的形成与不断完善,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都将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中,目前已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是,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的结合  网络技术
【正文】上世纪90年代许多人认为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总感觉自己跟不上知识更新的速度,由于那时互联网没有得到大面积的普及以及展示信息技术手段的单一性,使得我们获取信息的的来源非常有限,大多数人获取信息的方式还是靠每期的报刊以及杂志,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我们了解世界的信息的方式越来越方便,只要有电脑和手机就可以使你了解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信息,为我们的生活及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如现在的网上购物要是搁在上世纪90年代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正是由于网络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与低廉。学生作为我们国家未来的主人,面对越来越波涛汹涌的信息社会,如果我们不能很好的获取信息及利用信息,就会被时代的浪沙所淘汰,所以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显得尤为重要,使得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成为现代教育改革不可阻挡的趋势。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的形成与不断完善,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都将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中,目前已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是,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不是简单叠加
教师在使用课件上课时,教学进程设计是一道题紧跟着一道题,将学生当做解题的机器,使教学手段从“人灌”升级到“机灌”。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不是要把教学内容由黑板上搬到屏幕上,追求所谓的“省时、省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如果“超载”,学生会无法接受,影响教学效果。表面上加快了教学进度,增大了题目的训练量,实际上欲速则不达,事倍功半。所以教师在追求“高效率、大容量、高密度”的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记忆负担,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成为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和课程实施的高度和谐、统一的有机部分。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不是简单地应用于教学,不是“电(脑)灌”代替了“人灌”,不是“信息技术越多、越有滋味,整合就越充分”,也不是“制作一个课件或调出一段录像了事”,而是高层次的融合与主动适应。具体地讲,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功能分为三种:学习对象、学习工具和教学工具。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包括信息技术的科学知识、基本技能、良好的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可以被用来获取、存储、处理信息;表达思想和交流信息;部分替代或促进思维;应用信息解决问题。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学和管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应该是这三种功能的协调发展。
可见,信息技术应该成为教师教的工具、学生学的工具以及环境构建的工具,从而在课程教学中达到改善学生学习的目的。
二、信息技术要为课程当好服务员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的立足点应该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切勿为使用信息技术而使用信息技术,片面地追求信息技术的含金量和“教学多媒体的高档化”,否则会陷入“唯技术主义”的泥潭。
案例1:《行程应用题》。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展示了许多诸如“交通工具的追逐”、“运动员的赛跑”、“小朋友的相互追赶嬉戏”等镜头,甚至还有国庆阅兵式中飞机飞过天安门城楼的壮观场面……课件虽然十分“花哨”,但是存在过多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信息,造成了无关信息的干扰,转移、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偏离了教学的中心。课件的技术含量与教学的实际效果并不成正比。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目的是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这种工具的利用程度及方式取决于课程本身,具体地讲,取决于课程目标的实现。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选用合适的技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必须是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运用的最佳吻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9-9 22:28:40 | 只看该作者

归根结底,信息技术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之一,而不是唯一的手段,更不是最终的目的。它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能包揽一切。所以信息技术的运用必须“适时、适度、适当”,恰到好处,不要本末倒置。
三、学生的自主学习不能是“学习的自由化”
信息技术让学生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为他们提供了自主学习、自由创造的条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要构建一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
案例2:《圆的认识》。大量的与圆有关的图案罗列在屏幕上,教师提出两个问题:什么样的图形是圆?圆有什么特征?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结果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被花哨的文字、图形、动画搞得晕头转向,最后连圆的特征都没有弄清楚。没办法,下一节课,重讲。在这节课中,不但自主学习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连传统教学中的教学任务都没有完成,可以说是一节失败的课。
多媒体的利用似乎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彰显,似乎已经不再需要教师了。然而实践证明:绝对不能放弃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弱化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信息技术把我们带入信息文化时代,这种信息文化与学生学习生活是有距离的。无层次、无系统、无重点、无目标、针对性差的教学,对学生来说,更象是一堆“信息杂物”,堆砌在一起,不知如何梳理。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较差,很多学生不会学习,自制力也有限,容易受外界的诱惑,所以教师丝毫不能懈怠。整合就是通过筛选、优化信息文化,将它们引入课堂,有机地融合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使学生的学习生活与信息文化生活沟通,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新形态。在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下,教师要定位为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学习的指导者,学习工具运用的帮助者,协作学习的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课程教学的研究者。教师与学生都要体现自己的主动性和价值,以各自的知识经验、情感、个性投入到教学的双边活动中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总之,主体的绝对化倾向要不得。教师应该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地对教学过程实施调控,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实现师生互动,达到和谐共振的状态。
  四、正确理解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着眼于学生认知行为的发展,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和独特体验,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这一点人们已经形成共识。然而由于有些教师对信息素养不太了解,想的过于简单,在教学活动中容易失之偏颇。
实际上,信息素养包括两个层次,一个是信息的获取、检索、表达、交流等技能,另一个是以独立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将已获取的信息用于问题的解决,进行创新思维的信息能力。把信息的获取放在首位,无疑是片面地理解了信息素养的含义。在计算机这本厚厚的教科书中,“找啊找”,知识会割裂,大脑会缺氧,偏听偏信,以偏概全,断章取义,良莠不分,人云亦云,信息素养无从谈起,逻辑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成为一句空话。这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一种误导。按照心理学理论,外部刺激在受到大脑的注意后,能顺利进入短时记忆,得到识别成为等待加工的“知觉信息”。但这仅仅是整个认知过程的第一步,即“信息输入”,新信息输入“短时记忆”之后,会和“长时记忆”中的相关信息相互作用,发生信息交换,完成信息的“整合、加工”过程,最后存入“长时记忆”中,内化为自身的知识。所以学生学得好与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的“加工、整合”过程的完成情况,而不是简单的“找东西”。换言之,学习不是学习者接受客观的东西,复制和印入信息,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与学习者共同体的互动,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在反复的灵活应用之中不断深化知识的意义,创造个人化的知识。所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点是训练学生针对提供的信息与情境,把握材料的重点,提炼材料的观点,评价材料的立场,选择、重组、综合、加工已有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主张,并把这些信息用于实际,不断地加以修正与完善,从而学会学习,提高素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9-9 22:28:44 | 只看该作者

五通过交流合作,获得共同进步。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对话过程。交流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在这个过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兴趣利用软件交流平台,供学生进行知识和情感上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仅仅是交流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这就增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时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为学生提供了协作交流、进行合作学习的机会与条件。而合作学习则是培养学生个人竞争精神和集体协作意识的最好形式,它可以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间的竞争和组内人员之间的协作,有助于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及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培养。在此阶段,教师利用网络技术为学生的竞争、协作和角色扮演等合作学习方式提供了技术支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各自的特长,相互争论、相互帮助、相互竞争、相互补充。他们通过分工合作,获得共同进步,不仅学到知识与技能,而且在过程与方法上获得收益,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体验。这时的信息技术已成为学生生活、学习的协作工具,学习活动已成为学生带有创意的、真实的主体认知活动。学生在自主发现问题、实验操作、问题调查与信息的搜集、处理、交流、发布等探索活动中,获得了知识与技能,发展了情感与态度,培养了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不难看出,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程度的逐步加深,信息技术的作用愈来愈重要,教师灌输“教”的成分愈来愈小,学生主动“学”的成分愈来愈大。学生开始逐步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将人类的学习的内容到方式再到方法都进行了深刻的变革,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要适时、适度的正确运用,才能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水平逐步有序地上一个新台阶;也才能更大限度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继而提高我们的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才能更有力推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4:1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