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0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论文巧用信息技术,使语文课堂精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9 22:06: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论文巧用信息技术,使语文课堂精彩
    摘要:近年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并逐渐进入课堂,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多媒体的运用赋予了课堂教学以新的活力,它犹如一座架设在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在声、光、电的氛围中轻轻松松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现代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法就是要做到充分利用多媒体,达到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促成学生与文本的心灵交流,深入理解文章主旨,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与教学效果,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关键词: 多媒体   巧用   语文   课堂教学
正文:
    语文,不同于别的科目。她有着一份灵气,无时无刻不充满我们身边。不管是风花雪月,还是世事变迁,都蕴含着语文。但是如何让学生真正融入语文课堂,真正爱上语文课堂,真正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是困扰语文老师的一大难题,而多媒体技术恰恰能帮助老师有效地完成这一目标。下面就我自己积累的一点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巧用信息技术,让文字动起来
传统汉字教学主要是使用纸质文本材料,但是有了信息技术之后,我们就可以丰富汉字教学的资源,可以利用声音或图画的形式实现将汉字演变以及今天存在的静态与动态形式展现给大家。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感知觉尚处于初步发展水平,他们对事物的空间、时间和运动特性的感知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宜多采用直观性教学,借助充实的内容和有趣味的教学活动尽量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使他们关注教学过程。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走进了课堂,多角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情绪和注意力,给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比如教授“休”字,我们可以构建这么一个画面。一个卡通小人,种下一棵树;一个农人辛苦了,走过来,靠在树下小憩;人和木,一变形,就成为一个“休”字。在教学“日”字时,可先出示一幅太阳的画面,然后使画面慢慢变瘦,演变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个“日”字。强烈的动画刺激,孩子很快就学会这些字了。不仅学会了,而且很难忘记。
汉字还有一个特点:独体汉字只是少部分,很大部分是合体字。如何让学生又快又牢的理解和掌握这些汉字。这一块的多媒体应用教学策略是:既然是组合,我们不要同时把一个整体汉字推出来,而是运用多媒体,分部门推出,然后动画组合。比如学习汉字“歪”时,我们可以事先出示一个人端正戴着帽子,同时推出汉字“正”;接下来,动画把他的帽子推一下,歪戴着帽子,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不正”二字,两个一组合,歪字就出现了,学生不仅明白“歪”的意思,而且记住了这个字。
这种策略还可运用到词语的拓展训练上。如带有“月”字的偏旁,往往都和人的身体部位有关。比如脸、胸、腿、脚等。我们首先教会学生掌握“月”字偏旁,然后开始运用多媒体技术,给“月”旁添加部件,这样学生的分类识字量及辨析字形能力大大提高。
二、巧用信息技术,让画面活起来
    人类最常用的信息交流手段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进行的,约占人类信息总量的95%,科学家在研究感官与学习、感官与记忆之间的关系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视觉和听觉学习效果最佳,对记忆率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了相同的结论。多媒体课件可将文字、图形、图像等创新地整合起来,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反映出客观事物,呈现教学内容。这样极大地满足了学生视听感官的需求,充分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9-9 22:06:23 | 只看该作者

    比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教学重点是理解描写桂林山水特点的句子,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单靠课文描述和插图教学难以理解清楚,学习兴趣必然会下降。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伴随着优美、抒情的音乐,先向学生播放一组美丽的桂林山水图,美丽的画面,悠扬的乐曲,一下子集中了学生们的注意力。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观察桂林山水的特点,然后对照课文划出描写桂林山水相应特点的句子。再借助课件欣赏桂林山的各种不同姿态,在每种姿态的山出现时都配上音响效果,力求用声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理解相关词语意思时,教师形象地将画面制成动态画面,学生个个兴趣盎然,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再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学生对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罪行难以理解和想象,教师可以一边用低沉悲愤的语言作旁白,一边放映《火烧圆明园》中侵略者“抢掠”“毁坏”“放火”等片断。然后让学生说说侵略者时怎样抢掠毁灭这座艺术殿堂的。通过交流,加深了学生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认识。教学《北京的春节》一课时,讲到“除夕真热闹”这一部分时,我以孩子们放鞭炮的年画作为背景图,再配以动态的鞭炮,最后,加上一段热热闹闹、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整个课堂想不热闹都难了。
三、巧用信息技术,让声音响起来
在语言类的课程教学中,语音的示范是必不可少的,这类课件中声音媒体的运用最为广泛。例如学习《春雨》时,在教学前先播放一段课文朗读的PPT,学生会在这优美的音乐和朗读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提供声音的真实体验是声音媒体在多媒体课件中的基本教学功能之一。在多媒体课件中,根据教学内容,声音媒体能创设一定的知识情景,使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音乐本身就是一种语言,在多媒体课件中,运用音乐不仅要满足于悦耳动听的外界感受,更重要的是应该深入领会它所表现的内容,与课件呈现的信息相得益彰,达到强化教学效果的作用。例如教师在讲解《咏柳》这首古诗时,课件中以古典的琵琶曲作为背景音乐创设情景,能更深层表现诗歌所蕴藏的意境。
另外,音响能使画面具有现场感,各种不同音响能体现出不同的地域和事物面貌,赋予画面活力,声源在运动时随着位置的变化而引起的音量和音调上的变化,又能使画面充满一种运动感。如展现城市特征的汽车声、马路上人流川息的声音,而猪牛羊的叫声,鸟鸣等音响则是乡村的象征。多媒体课件中同样可以将音响加以处理,以艺术的手段表现事物。比如在自然声的基础上加混响,增大音量,以响度强调细节和引起学生的注意。
恰当的背景音乐在语文朗读训练中亦能起到很强的感化作用。比如教学《中华少年》这首诗歌时,如果单单只是一味地强调让学生饱含激情的朗读,那么读出来的文章必然显得苍白无力,但如果配以一段慷慨激昂的音乐,自然就提起了孩子们的情绪,读出了中华少年的自豪。
四、巧用信息技术,让心灵融进来
想象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目标,把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加工改造而产生的某一种新事物或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所以,想象是创新思维的前提条件。瑞士建构主义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教育意味着培养创造者┄┄而不是只会踩着别人脚印走路的人。”同时他又指出:“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重新发明,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素质教育也明确要求把培养学生的学习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上。语文教学无疑是培养学生想象思维、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的理想学科之一。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大量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再经过分析、比较、判断、综合、概括与想象等系列的思维加工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合理想象",这样既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又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我常有这样的阅读体验:当读到文章感人的地方,往往会鼻子一酸,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原始的感动。我想,我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阅读时我融入了自己的感受、理解和体验,但学生缺乏阅读语感的积淀,对一些阅读材料往往感悟能力不强,影响自主式阅读的进行。借助信息技术,可以促成学生与文本心灵交流、唤起鲜明的“内心现象”,使学生也深得文章意趣。 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小女孩的可怜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先让学生看课文插图,让学生完全入情入境,感受天气的寒冷,感受人们的无视,再运用多媒体,让学生闭目聆听小女孩的五次幻想,并在脑海中想象这些画面,情景交融,让学生完全融入到小女孩的世界中去,把自己当成是那个路边无助的,渴望得到一丝温暖的小女孩,当时,很多同学都流下了泪水。至此,学生的感情体验、心灵交流可谓是水到渠成。
    总之,现代多媒体技术介入课堂,以它丰富的多媒体形式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和乏味,丰富了学生的直观感受,让学生在无意识下主动、轻松地接受语文知识。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使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异彩纷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9 10:2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