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6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谈古诗词教学和多媒体巧妙结合的研究性学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9 22:05: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谈古诗词教学和多媒体的巧妙结合
河北省东光县南霞口中学     徐双静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准确指出了语文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创新精神的优势和突出特点。然而受时间,空间,资源的限制,语文“研究性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受到制约,效果不够理想。现在,随着通信、网络、多媒体以及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网络的普及,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式出现了新的变革。网络教学以其强大的技术支持突破了教学时空的限制,丰富了学习资源,具有传统课堂教学无法媲美的优势,大大优化了语文学科的教学,为语文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探究精神      创新精神
古典诗词是中华古典文学最高级的形式之一,它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一颗流光溢彩的明珠,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成长历程,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积淀着文化与文学的精华。应该说诗风词韵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它已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古典诗词的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传承中华文化有着特殊的意义。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也加大了传统文学在语文学科中的分量,传统文学的教学问题也因此而更加突出地摆在了人们的面前,尤其是在信息技术日益成熟的当下,如何让传统的文学样式和现代的先进技术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深深领悟“此中有真意”似乎更值得人们去思考和探讨。下面就发挥信息技术在中学古诗词教学作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古典诗词的特点是信息技术与中学诗词教学整合的基础。
美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育人成材的过程中有其独特的作用。中国古典诗词最高的美就是境界美。其中包含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图画美,也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意境美,而这些恰恰是进行古典诗词的学习最重要的方面。中国古典诗词是世界上最简约的文学形式。它短小精悍,字字珠玑,而锤炼的语言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它虽然体制相对固定,可是风格多变,手法多样,运用典故、用字讲究。一首好诗,往往有着太多的内涵与外延。再加之,年代久远,学习理解古典诗词就需要更多资料。信息技术是基于多媒体和互联网的新型学科,它强大的视听功能和无与伦比的资源正好给我们学习古典诗词教学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信息技术在古典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第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古诗词教学首先要求的就是能有一个良好的氛围,使学生能如临其境,很快地融入那诗情画意之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声像集合的特点制作许多优美的画面,选取与教学内容相符的音乐,积极努力地创造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视觉美、听觉美,融入一个美的氛围之中,为学习古诗词奠定了感情基调,也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用音乐来打动学生,从心理学看,音乐是生命的节奏和感情的旋律,是人类内心深处的情绪活动;从美学看,音乐更是融合着思想与感情的一种艺术境界。例如在教授《蒹葭》一课时,我先播放《在水一方》,学生都凝神静听,既把学生带入了学习的状态,也为学生理解这首先民诗歌歌打下基础。
通过图画和视频来再现诗歌的意境。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而诗人则用语言绘色绘形,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融诗情画意于一体,这就是古诗词动人之处。
第二,结合各种信息领悟诗词的意境美。诗的意境是诗歌教学中难点,对意境的感悟和知识的积累、情感的历程及人生境遇是密不可分的,而这些恰恰是语言难以弥补的。新大纲指出:“教学古诗词,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我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技术来加强学生对诗词意境美的领悟。
例如,教学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这是北宋诗人苏轼的作品,这首诗前两行描绘出西湖夏季两种不同的景色:艳阳高照的西湖和山雾迷蒙的雨天西湖,后两行借景抒情:晴也好,雨也罢,这不同的景色犹如美女西施一样,浓妆淡抹都是那样的美丽动人。抒发了诗人深爱西湖美景的情感,表达诗人包容万物的豁达胸怀。教学一开始,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并声情并茂地朗读全词,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让学生整体感知全词。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到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整体感知了全文的意境之后,再逐步将欣赏引向更高的层次,使学生懂得如何去鉴赏诗词。接着,便要求学生反复自由朗读,找出重点词句。随后,又鼓励学生边读边运用他们已有的经验、过去的感知、曾经的记忆,发挥想象,说说在头脑中重建所体现的画面。因为文学作品是以语言文字来创造形象的,具有间接性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通过再造想象,把文学符号转换为多姿多彩的立体画面。叶圣陶先生也这样说过:“要鉴赏文艺,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我再利用多媒体课件打出有关画面,多媒体一出示画面,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触类旁通,他们不住的发出这样的赞叹,艳阳高照下,这水波粼粼的西湖的确十分美丽,而山雾笼罩下的水雾迷茫,雨天西湖也是别有一翻风味,这样学生能进一步的感受诗词的意境美,体会诗人那种包容万物的豁达胸怀。在结束全诗之前,再一次地播放音乐配上画面,全班齐读,将情感推向了高潮。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9-9 22:05:11 | 只看该作者

第三,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古典诗词教学的方法多样性。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归纳诗意的串讲式,教师不断面向集体提问、讲解,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自由,没有潜心领会的时间,导致“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学时间在学生等待提问,以及教师和个别学生的一问一答中慢慢消耗掉了,教学知识面窄,学生的主动性也得不到充分发挥,个性更得不到培养发展,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便普遍存在。信息技术的运用,开拓了课堂的空间,加大了教学的容量,这是大家的共识。作为古诗词的教学,尤其需要迁移拓展,以便促进学生对诗词的感悟和理解。网络资源是丰富多彩的,通过网络来实现资源的共享,加大学习的容量,无疑能够弥补课堂上的许多不足。 例如月亮,它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吟咏的对象。李白将它当作知心的伴侣(《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苏轼通过它来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与激励(《水调歌头•中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张九龄把它当作良辰美景的化身(《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若虚借助它来表现出情人间刻骨铭心的思念(《春江苑月夜》: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柳永却因它而触目伤怀(《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在人世沧桑,自然永恒这一点的认识上,诗人与读者岂不是始终相通的吗?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只要善于勾新连旧,就能使学生把新获取的信息与原有的储存信息结合起来,再把它们纳入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学生就比较容易进入作品那丰富深远的艺术境界之中,逐步提高艺术鉴赏水平。此外我在网上搜集与此相关的诗文,向同学们推荐,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第四,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诗歌作为抒写心灵的艺术,要靠心灵去体悟。教师将学生引入古诗的情景交融,神形兼备的艺术境界,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因此,教学古诗,应多运用先进的电教手段,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通过想象去感受、领悟诗人的感情;同时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扩充教材内容,优化学科教材,加大学生信息量的获取,开阔学生课堂学习的视野。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以古诗《钱塘湖春行》为例。可以这样来设计教学:
1.首先让学生利用网络搜索杭州西湖的风景图片以及文字说明。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感受西湖美景。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网址。
2.教师根据学习诗歌的教学目标设计好课件,其内容主要包括西湖早春图片,朗读录音,有轻音乐伴奏的西湖美景录象片段等。
3.在课堂上,让学生先互相汇报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然后结合古诗内容尝试将文本、图形重新加工,以基本反映古诗意境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观看并借鉴教师的课件设计,以完善自己对收集到的资料的重加工。
4.领略了诗歌的优美意境,读懂了诗歌的基本含义,再思考: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本诗的知识呢?你认为还可以用什么样的音乐来做西湖美景的背景音乐呢?同学之间先讨论,再想法子解决自己的问题。
概括起来,我认为用信息技术优化学生的课堂学习渠道主要从三个方面:
(1)合理增加课堂的教学内容。如著名作家的生平、历史背景、优美的图片或视频文件。
(2)趣味化教材内容。因为信息技术本身具备无所不能的信息呈现方式,可以用情景模拟、游戏、动画、视频来展现各种学习材料,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变得轻松活泼。
(3)鼓励学生用“超链接”的方法训练自己的发散思维,培养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
三、信息技术教育在古典诗词教学中运用的原则
必须体现古诗词教学的特色。以积累为目的的诵读,以感悟为基础的理解,以实用为导向的点拨,这是古诗词教学的特色,不能因信息技术而舍本逐末,或是走马观花。 必须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培养。古代诗歌,意蕴深广,我们通过信息技术与古诗词教学的整合,可以更深切地理解古人的思想感情,更真切地感受古人对大自然的讴歌,对人生社会的思索,从而获得某种启迪与感悟。
必须符合古典诗词的审美情趣。古典诗词的隽永简约,是反复的吟咏、体悟才能深刻的感知,如果暴风骤雨似的运用多媒体,势必让学生停留在浅层次的理解上,影响学生的语感。
作为学生诗歌阅读分析的启蒙者,古代诗词的起始施教者,以上是我在品味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基础之上,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摸索、研究中对于中学语文的诗歌教学的一些个人的浅识拙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2:3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