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7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开放的课堂——孩子的需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20 11:0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有趣,适合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教材可谓情境生动有趣,题材丰富多彩,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探索、合作活动。然而,教材为我们提供的仅仅是一个素材,如何把这种素材通过课堂教学转化为学生发展的需要呢?
  一、创设情境,以“趣”激情。
  1.创设动画、故事情境。
  “实验”教材中鲜艳、生动的图画,使学生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但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缺乏持久性,如果课堂上一味看静态的画面,很快就会兴趣索然。为克服这一缺点,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动画、故事相结合的方式,创设情境。如在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的教学中,课本上呈现了一幅小明帮妈妈整理衣服的生活场景,如何利用课本资源来创设分类的情境呢?我通过多媒体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故事:“一个叫淘气的小朋友从小就喜欢乱扔东西。一天晚上,他被一阵哭声吵醒,原来是他的玩具熊、球、书本正为被淘气乱扔而伤心呢!(多媒体演示各种物品的对话)淘气听到这些物品的对话,非常后悔,决心把他们整理好。可早上起来,他发现房间里太乱了,不只该如何整理房间。(大屏幕显示物品摆放零乱的房间)小朋友们,你愿意帮淘气收拾一下房间吗?学生们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发言积极热烈。通过讨论交流不仅能够用不同的标准来分类整理房间,而且潜移默化地体会到分类整理事物的重要性。这种入境、动情的故事情境,令学生学得生动、活泼!
  2.创设生活情境。
  实验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把数学生活化。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创设情境,从而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一课时,课本上呈现的是小明在帮妈妈整理完衣服后,与妈妈放衣服的情境。图中通过妈妈和小明的对话,提出比较衣服厚薄的问题。而生活中比较的事情很多,所以我就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目的地带他们到学校后面的幼儿园去玩,上了一节活动课,在玩跷跷板的时候,我有意识的让又矮又瘦的李志远同学和又胖又高的王鑫同学一起玩,可李志远怎么也压不过王鑫,孩子们都呵呵大笑起来,我抓住有利时机,问:“你们笑什么?”孩子们争先恐后回答。生1:“李志远太轻了。”生2:“王鑫太重了。”生3:“李志远比王鑫轻,所以李志远压不过王鑫。”生4:“王鑫比李志远重,所以李志远压不过王鑫。”……“你们刚才说的真好,这叫比轻重。王鑫比李志远重;李志远比王鑫轻。他俩还可以比什么?”聪明的刘雯雯同学回答:“还可以比高矮。”“还可以比胖瘦。”李文轩抢着回答。“怎么比呢?”“让他们俩站在一块比一比。”“对,让他们站在一起比一比。”没等他俩站在一起。孩子们就七嘴八舌的说起来:王鑫比李志远高;李志远比王鑫矮。王鑫比李志远胖;李志远比王鑫瘦。……就这样通过一节室外活动课,孩子们不但轻轻松松的学会了比较轻重、比较高矮、比较胖瘦等,而且对数学产生了浓浓的亲切感!学生情趣激昂,活动气氛热烈。
  二、鼓励质疑,以“问”引思。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实验教材在这方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在教学中,我深入领会教材意图,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激发他们思维的积极性,使每个同学的思维都活跃起来。
  1.看图质疑。
  对于刚上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提问题确实有些困难。教学时,我首先教学生如何利用教材插图来提问题。如:教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一时,我出示课本上的“来到花果山”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什么?你看懂了吗?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们经过观察、思考,提出了:“一共有多少只猴?”“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天上共有多少只鸟?”“天上有多少朵云?”“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岩石缝里共有多少朵花?”……甚至有的学生还提出了:“有多少棵树?”“共有多少块岩石?”虽然学生提的问题有的还很肤浅幼稚,但也不时地闪烁出创新的火花。
  2.倾听质疑。
  培养学生专心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质疑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听取别人意见的同时,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在课堂上,常常会发生一些激烈的质疑,甚至争论。如在教学完10以内数的加法后的一节练习课上,学生讲完故事,让另一名学生评价讲得怎样?由于学生的认真倾听,真是评价的有条有理。接着学生通过讨论列出算式,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列式?
  生1:左边树上有4只小鸟,右边树上有2只小鸟,合起来是6只小鸟。列式是4+2=6(只)。
  生2:左边树上有5个苹果,右边树上有2个苹果,合起来是7个苹果。列式是5+2=7(个)。
  ……
  3.困惑质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1-20 11:06:00 | 只看该作者
有些问题,是学生明明知道却故意提出来的,这只是一种浅层的质疑,心存困惑能勇敢提出来的问题,才是真正的质疑,它往往极具典型性和针对性,会引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勇于提出令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请大家一起思考,帮助解决。如:在学完上册第六单元图形与位置后,一个学生问:“我不明白为什么我转到这边和转到那边,左右会不一样呢?怎么左右变来变去的呀?”这个问题提出后,我没有给他答案,全体学生都沉浸在思考之中。不一会,刘锦鹏同学跑到讲台上边表演边讲解。那个质疑的学生看过之后才恍然大悟地说:“澳!我明白了,原来是这么回事。”此时每个学生的脸上,都绽开了灿烂的笑容。
  三、自主探究,以“放”促活。
  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探究的舞台,这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应当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在使用实验教材的过程中,我大胆尝试,放手让学生调查,放手让学生操作,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经历相关的活动,从而使学生活起来,课堂动起来。
  1.放手调查,拓宽视野。
  “调查”是一种联系生活实际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在课前或课后调查数学问题,以丰富教材资源,令课堂向课外延伸。如在学习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统计”时,我根据课本信息窗内容在小组内统计换牙的情境。课前,我布置学生们调查每个同学的换牙情况,让他们记录下来,上课的时候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前的调查情况交流后填写统计表和做统计图。这样通过学生亲自调查,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孩子们才感到统计真实有趣。
  2.放手操作,加深体验。
  “听了你就忘了,看了你就记住了,做了你就理解了。”这句话说明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我创设条件,让学生动起来,激励他们在手指尖上创新。如学习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厘米、米的认识时,让他们亲自动手量一量自己的学习用具有多长(铅笔、小刀、橡皮、课本等)?课桌、凳各有多长?黑板、教室各有多长?……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到了厘米、米的实际长度,从而真正认识了厘米、米。再如教学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时,我让学生从家里带来了自己的玩具以及其他喜欢的物品,让他们尽情地摸一摸,玩一玩。在有了丰富的体验后,给玩具和物品分类起名。然后,通过“口袋摸物”的游戏,进一步建立表象。最后,让学生发挥想象,搭拼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在放手让学生自主操作的过程中,他们在玩中学、做中学,思维创造性得到极大的锻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17:1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