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2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让多媒体成为打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活性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2 23:31: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让多媒体成为打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活性剂”
【内容提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已走进学校课堂,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为课堂引入一渠活水,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了异彩纷呈的景象。多媒体具有生动形象、动静结合等许多优点,它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思维空间、丰富学生感知,提供了良好的外在条件,它有利于优化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效益,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活性剂”。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充分发挥它的优势,优化课堂教学,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调动学生内部驱动力,多媒体一定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它积极的作用,真正成为小学数学课堂的“活性剂”,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关键词】:多媒体  打造   数学课堂  活性剂
【正  文】:
今天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白板辅助教学也进入了数学课堂,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渐渐的已经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多媒体对课堂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学生对它都喜闻乐见,并已代替“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的以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法。多媒体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大大提高了我们的课堂效率,但这不等于是整堂课全用和天天都用,它就像药房中的一味“良药”,运用巧妙得当,它能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运用不当它会让课堂“黯然失色”。因此在利用多媒体之前,我们一定要清楚本节课的需求,设法找出多媒体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做不好的事,恰到好处地利用多媒体。那么教师在课堂上,怎样才能让多媒体成为数学课堂的“活性剂”, 吸引住学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益,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呢?我认为多媒体能够有效促进数学教学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对数学具有良好的兴趣和动机,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快乐和享受,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然而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学生天生就固有的,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创性、感受性来满足学生探究心里的需要而引起的。而合理运用多媒体,就能为教学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激活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为数学教师应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多媒体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去,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活化,使学生不仅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喜欢这门学科。
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家乐超市昨天开业了,咱们一起去看看吧!接着我打开多媒体课件播放超市购物的情境再现和超市中商品的价格,并引导学生从这幅图中了解商品的价格信息。让学生把自己当作“顾客”,在“逛超市”的过程中自选喜欢的商品,让个别学生当收银员,尝试计算商品的总价,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应用的重要性。这样的导入既生动有趣,又蕴含知识,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这样让学生在课堂中“逛超市”,身临其境,零距离接触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观看生动画面的同时,渐入佳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探求知识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因此,恰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而且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中,许多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事物,或者对学生来说是高度抽象的知识,就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地显示出来,将复杂问题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问题。教学中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化解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教师除了准确点拨、讲解外,还要根据内容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定能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9-2 23:31:14 | 只看该作者

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相对的四条棱相等”这个重难点,我用多媒体进行演示,隐去长方体的6个面,出现12条棱组成的框架,并将此框架旋转一周。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屏幕上4条红色的棱(媒体演示:将左右方向的4条棱从左往右逐渐变成红色)它们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启发学生说出:4条棱互相平行。并强调我们把这样的4条棱称为一组相对的棱。学生从棱的框架中很直观的看出,长方体一共有三组相对的棱。然后我将另外两组棱分别变成绿色和蓝色,一组一组的移动同一颜色的棱至重合,证实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在这一过程中我借助多媒体,通过“变色”、“闪烁”、“移动”等手段刺激学生感官,化抽象为具体,从实物中抽象长方体的框架,使学生不易理解的抽象的棱,通过实物演示,变的直观形象,学生易于理解。这样教学,不仅淡化了教学重难点,而且学生参与探索的意识也随之增强。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更能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
数学空间观念,突破教学难点,并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三 、“巧用”多媒体化静为动,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需要,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有效地激发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使学生对知识的形成过程有较深刻的体悟。俗话说:“力气要用在刀刃上。”教学也是如此,由于运用多媒体可以对多种感官提供刺激,通过多渠道传输信息,提高传播速度,就能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所以在教学重难点处,如能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知识。
如我在教学“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时,由于前一课时刚学完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拿学生来说,刚刚还说大小不变,这里怎么说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了呢?在学生心里:至少有这么一些疑问没有解决:小数点能移动吗?怎么移?移动以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如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学习新课是有难度的。为此,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分层教学。第一层操作,首先我播放小数点移动的动画,解决:小数点能移吗?怎么移?移动以后的数是多少。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为探索有什么变化规律作好准备,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我要探索”的冲动。   
然后我让学生拿出事先剪好的一个小圆片来代替小数点,以整数3为例,分别把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得到:3、30、300,(课件也同时演示红色小数点的移动过程)每移一次,齐声读一读,再向左移得到0.3、0.03、0.003,这样既让学生明白整数的小数点在右下角,可以省略了不写,又让学生再一次体会小数点怎么移动。
第二层操作,体会小数点位置移动后,小数已发生了大小的变化。得出向右移是扩大,向左移是缩小。第三层操作,才从操作中体会变化的规律。这样做,就消除了学生的思维障碍,为进一步学习扫清了道路。
在这一环节中我借助课件演示,化静为动,让小数点“动”了起来,使学生很清楚看到小数点的移动的过程,从而明白小数点怎样移动,也会根据要求把小数点往任意方向移动几位。同时也解决“小数点移动的方法及当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这个难点问题,既方便又直观形象,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此可见,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降低了理解的坡度,难点得以突破,使学生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兴趣。
四 、运用多媒体整合资源,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它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9-2 23:31:19 | 只看该作者

由此可见“整合”不是简单的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数学手段叠加,旨在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达到数学教学各要素的丰富和谐,使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中,来实现数学教学的突破与发展。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亦有其规律。借助多媒体可进行高密度知识传授,对信息进行优化处理。在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常常需要大量的板书,既浪费时间,又增加教师的负担。运用现代多媒体进行资源整合,能较快地展示过程,展示练习题,可以省去很多板书的时间。课堂上需要板书的知识要点、例题、图表等内容,多媒体课件早已设计好,省出来的时间,可以用来详解教学重点、难点,辅导学生练习,增大教学容量,提高学习效率。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利用课件出示“分数的概念、分数单位、分数各部分名称和图形”,教师只在黑板上板书“单位1”、“若干份”等词语,节省了时间,效果也更好。这样可以使时效互补,增减课堂训练密度,加大教学信息量的输入。可见,利用多媒体,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增加训练密度。在课堂上,多媒体的使用无疑增多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无论是学生得到的知识信息,还是老师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多媒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大大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课堂的密度,增大课堂容量不是增多练习数量,而是思维训练的高精度、高效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激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学习“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我先让学生根据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采用的割补、拼摆的方法,把要研究的新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要求学生通过剪、拼、割、移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经过15分钟,学生纷纷举手,汇报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1)拼: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说一说,比一比,得出梯形的面积可以用(上底+下底)×高÷2计算。(2)割拼:把梯形沿两腰的中点割,然后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得出梯形的面积也可以用(上底+下底)×(h÷2)。(3)剪、移、拼,把梯形沿一个左上底点至这个底点所对腰的中点剪开,然后旋转,移动,拼成一个三角形,所以梯形的面积计算还可以用(上底+下底)×高÷2来计算。学生在介绍自己经过探索发现的结论时,我根据学生的汇报,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这三种推导过程,使其他学生在掌握自己的探索方法时,同时,一目了然其他同学的方法,兴奋的接受了别人的方法,从而学生得到了多方位、多角度及独创的思考方法。
利用多媒体把割、剪、移动、拼的过程展现在学生眼前,可以激发学生思考,拓展思维空间。学生在感受、体验中学习知识,促进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营造创新的氛围。由此可见,运用多媒体整合资源,既能拓宽学生知识面,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五、运用现代多媒体,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运用现代多媒体,在教学中优化数学教学的同时,教师还要不断给学生创设能激发学生自主发展的学习情境,启发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新授课的教学中,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的表现力,将枯燥的知识形象化、趣味化,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展现知识的内在规律,突破时间、空间、抽象等的限制,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可以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来做“数学实验”。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探索、分析、思考的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开
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如果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适时点拨,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协同发展。
如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后,利用所学知识就可以解决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问题:一个装有水的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水槽,水中放入一铁块,水面上升了2厘米,求铁块的体积。部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了思维障碍。这时用课件适时展示正方体水槽中放入铁块后水面上升的过程。勿需多言,学生们立刻想到水面上升的体积就是铁块的体积。这样,难以作答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还例如:在去年我校举办的骨干教师展示课上,我听了一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教师在学生学会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之后,出示这样一题:把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然后将此红色正方体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块,一共可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红色的各为几块?还有几块一面红色也没有的?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解答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通过课件在银幕上呈现“切割”、“旋转”、“提取”等动态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这其间既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可见多媒体课件的适时点拨,能使学生迅速接触问题实质,掌握解题关键,把握解题思路,减缩了思维过程。在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同时,促进了思维敏捷性的发展。
总之,通过教学实践体会到,适时、适量、巧妙、灵活的运用多媒体,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使其发挥其最大功效,为学生营造和谐的乐学氛围。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记忆、注意等方面的能力,还有助于化解学生认知活动中的难点,深化学生情感
活动,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生动活泼,从而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乐中学知,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多媒体一定会真正成为小学数学课堂的“活性剂”,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8 04:4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