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语优秀论文文学作品教学离不开形象思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0:4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语优秀论文文学作品教学离不开形象思维
 出色的文学作品是通过作者的形象思维来实现其自身情感与客观景物的有机结合,对这些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把握同样也离不开形象思维。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通过联想、想象、理解、感悟等,再现出创作者头脑中的形象,由此体会到创作者熔铸在特定形象之中的政治评价、伦理道德评价和审美评价,以引起阅读者心灵的共感。
  一、调动联想和想象,对作品进行再创造
  优秀的文学作品讲究含蓄和深沉,善“藏”而又富于启发性。它的字里行间,它的形象体系中都留有许许多多空白点,以供读者通过自己的人生体验,依*联想和想象去填充它。可以说,作品的最终完成是在读者的体验过程中,没有读者通过形象思维对作品进行的二度创作,再优秀的作品也难以实现它的价值。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帮助学生弄懂课文词句,了解作品表层所反映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领会到作品所表现出的文字以外的东西,让那些冷冰冰的铅字变成活生生的形象,而这种形象的再创造,往往是逻辑推理无法完成的,它需要形象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辅以他们的人生经验,去体验、品味作品。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作品文字所提供的信息是诗人只身来到康桥,又与康桥作别,而诗人朝思暮想的康桥便是那河边的柳树,河中的水草,湖畔的榆荫,何以这简单的意象就能使诗人依依难舍?在诗中,诗人将自己多年对母校的感情,浓缩在凝练的诗句中,深化到富有个性特色的形象中,诗中的每个意象都是诗人主观的想象和内心独白。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引导学生借助想象去解读诗句,去感受凝聚在诗歌意象中的浓浓情思。
  二、借助形象思维理解作品
  在文学作品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作品内容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要面对的问题。抽象的讲授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文学作品是形象思维的产物,作品中所表现的事物用道理是难以讲清楚的。所以,我们还是要借助形象思维去理解作品,启发、鼓励学生用形象思维去接近作者,走进作者心灵的世界。如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说南方的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作者在这里用一连串的具体事物作对比,描摹出了北方秋与南方秋的差别。读者可以形象地感触到这种差别,但却无法用逻辑的语言科学地说出它来。作者认为北方才有真正的秋,而南方则秋味不浓,所以他要从南方赶来,领略故都的秋景。
  如果我们真的顺着作者的表述,去向学生讲授北方的秋如何胜于南方的秋,则是滑稽的。他所说的秋,仅仅是他心目中的秋;他所追求的秋意,是他同心灵合拍的事物。这样,学生就从品味对自然风光的描写而进入作家的感情世界,真切地触摸到了他内心淡淡的哀愁。
  文学作品是形象思维的果实,作家不是从理性出发,去演绎某种思想、某种观念。因此,作品中所描绘的事物,所表现的情感内容,往往带有模糊性的特征。而我们在讲课中有一种倾向,就是非要明确地向学生指明作品具体表现的是什么,条分缕析地总结出作品的思想内容不可。这样做,有时是偏颇的。作品所表现的,不过是一种情绪,一种心境。从心理学上讲,有些情感的产生有直接的原因,有些情感的产生是由复杂的因素决定的,甚至本人都难以言明。对于作者没有言明,或者无法言明的情绪,我们何必一定要从理性上去落实呢?
  三、通过感悟作品形象,探求创作本真
  我们在阅读上应该更新一种观念,这就是“阅读是一种创造”,文学作品的阅读更是如此。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有一种“悟”性,对文学作品有一种感悟的能力。所谓感悟是一种通过直觉形象表现出来的理性活动,指的是从作品形象中体悟出本真的一种能力。表面上看似未进行逻辑判断,实际上带有潜在的理性色彩。有了这种感悟能力,就会对作品中的形象有新的发现,对作品产生深层的理解。比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前四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的是西域边塞寒风怒号、大雪纷飞的景象,但作者用了一个比喻,就使秋来早寒、雪花飞舞的塞北,犹如阳春三月、梨花盛开的江南一般。这一比喻确实新奇,与用鹅毛、柳絮、玉鳞、盐来喻雪相比,显得尤其生动。但理解作品至于此,实属一般。我们还应带着情感去感悟形象,在这风雪早寒的鲜活画面中,实在是透出一股暖意,从而体悟到诗人初到西域时既惊又喜的情怀,认识到这生动的画面正是岑参从军边塞、建功立业炽热情怀的外化,同时触摸到那慷慨激昂、积极进取的时代脉搏。因此,教师有了这种感悟能力,就能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及时的“点化”,促其“觉悟”,使其心领神会。
  创作离不开形象思维,语文教学同样离不开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可以把学生引入艺术的殿堂,为他们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羽翼,大大提高他们的鉴赏力和创作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7:0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