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3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教学论文重视文体与淡化文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10 20:06: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教学论文重视文体与淡化文体


语文教学中,一直很重视文体的教学。一方面是表达方式划分的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另一方面是根据文学体裁划分的文体,小说、诗歌、散文、喜剧。或许现在又有了新的文章样式,未曾归类也不一定。

从教学的角度来说,文体的教学确实很重要。说来惭愧,进入工作室后才从师傅处获得类文教学的概念,华东之行,又在郑桂华老师处获得阅读策略的概念,我颇为欣喜,因为眼界得到拓宽和提升。实际上,无论是类文还是阅读策略,都是强调要在教学中突出文体的特征,让学生掌握一类文章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的能力。这个观念,实际也是语文教学中的极为重要的理念,阅读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心之一,重视类文特征,授予阅读策略,无疑是语文老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重视文体教学,不仅能在阅读上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写作,写一篇规范的记叙文或者规范的议论文,是中高考的统一要求。中高考写作要求中往往有一条“文体不限”,但不限文体并不等于不要求文体。

于是我们在教学中都非常重视文体的特征。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小说、诗歌、散文泾渭分明,秋毫无犯。

先说我们教学说明文时,突出的是什么样的文体特征。对象、顺序、方法、结构、语言。五个知识点,毫无疑问,绝对是说明文最突出的文体特征。于是我们在教学中,细细梳理和分析,说明对象一般出现于标题、开头,少部分在结尾;顺序有三种,时间空间和逻辑,包括在时间顺序中的程序说明顺序和逻辑顺序中的从主到次、从因到果、从现象到本质等等;说明方法很精彩,九种说明方法的概念和作用,以及答题的格式不仅细细讲解,还可以归纳出公式让学生背诵填空;语言只讲准确性就够了,但是答题格式最精华:先表态,然后解释加点字的大概意思,再代入文中结合具体内容说具体的作用,然后比较替换或删除前后表达效果的变化,最后一定要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些可谓是一代代语文教师教学智慧的精华凝聚。说明文被细分到这一地步,绝对是一种极致。

但极致并非教学的追求,孔子云:“过犹不及”。我们在课堂上津津乐道的说明文知识点,仔细琢磨,实际上是考试的要求,并不是文章的本质特征。推测:某权威考试把以上几点比较突出的说明文文体特征作为考点,并得以延续,于是应试导向在教学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教学局限于这几个点之后,反过来形成全体教师的思维定式,又影响到后续考试的命题。久而久之,说明文似乎只有这么些点了。

在这样的思维下,教学到部分篇目时候就会感到有些尴尬,特别是苏教版的初中教材中所选的文章,很多单元并没有明确的按照文体来编排。在教学时总觉得有所欠缺。例如《巍巍中山陵》、《凡尔赛宫》、《松树金龟子》包括《国宝——大熊猫》以至于《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这样的文章(几乎不能叫做说明文了),里面的大段文学色彩浓重的描写,各种拟人比喻的使用,与我们所讲的说明文是格格不入的。一般情况下,往往挑出其中的说明文知识点讲完,剩下来的就统统归结为增添文章的生动性。

诚然,生动性确实是说明文语言表达的一个特征。但是为什么有生动性,怎样才是生动的?为什么准确性讲那么多,生动性只是一带而过?实际上还是因为我们只为了应试而开展教学。眼中只见考试,目中只有考点,其余的就被忽视了。

从表达方式这个概念来说,表达的方式,是根据人们说话表达的内容,归纳出的五种方式,并非是先规定好了有五种方式,然后据此表达。况且人类表达丰富多样,五种是否能够涵盖全面还不一定。当然一般来说,我有表达的需要,自然会使用到其中一种。但是任何表达,总不是孤立的,它一定是综合的,杂糅的。以前人教版的教材里有一个单元,专门编排了一组文章,叫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说句题外话,从知识概念的体系来说,人教版远胜苏教版。

写一篇文章,表达一个意思,可以使叙述一件事,为了感染读者,加入描写、抒情和议论;可以说明一个事物的特征,为了吸引读者,可以加入记叙、描写、议论等等;可以发表一个观点,为了说服读者接受,可以加入叙事、抒情和描写,也可以使用说明。也就是说,文章写出来总是要给人读的,为了让更多的人更好的阅读,让作者的意图传播的更广泛,我们根据需要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8-10 20:06:59 | 只看该作者


这些表达方式在文中的出现是有其根据和原因的,我有表达的需要,并不会考虑选择使用那一种表达方式,而是说出来之后才被归类的。有一些观点认为苏教版如此安排课文,是在刻意淡化文体,实际上这一点并没有表达清楚。苏教版选入的文章不典型,是和考试的选文不一致的不典型,并非文体本身的不典型。 我们一厢情愿的认为文体应该更加纯粹包括在教学中有意无意的忽视,实际上是思维被考试限制了。考试中常选的说明文章,只是说明文中具有比较明显文体特征的一类,并非所有的说明文都是如此。我们在教学中还是要从文章本身,从文体本身出发,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

话说回来,从教学的重点来看也能发现思维受限制之深重。说明对象的出现,有特定位置,实际上对象即中心,它和议论文以及记叙文的中心出现并没有本质区别,为什么不能从培养学生提炼中心的能力入手,非要单独的整理一个所谓“方法”呢?说明方法的分析,和修辞手法、论证方法、表现手法的分析并无本质区别,为什么不能从训练学生发现和品析的能力入手,而要概括出一个很死板的公式?至于语言准确性的分析和答题,记叙文中有动、形的品析,为什么不能和副词的品析相联系,而要整一个刻板以极的答题模式?还是受考试的影响太大。

说明文也是文章,和其他文章一样出于表达的需要成文。作者的意图、行文的思路、措辞的斟酌,理应和其他文章一样。只是出于表达目的不同而在具体体现上略有区别。阅读分析的能力要求大同小异,如果我们从表达需要的角度来读文章,从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的角度来解读文本,那么才能称为淡化文体。淡化文体并不是要模糊文体的特征,而是在能力的要求上不刻意区分。在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大前提下,其实不必把各种文体分的有如转世的冤家一般划清界限。

重视文体,是要求教学中突出文体特征,教给学生以类文阅读的策略,进而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淡化文体,是要求在教学中从语文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通观各种文体,以能力培养为终极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2:2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