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教育随笔集锦

[复制链接]
50#
 楼主| 发表于 2010-1-10 10:48:00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是开学第一天上课,第一节就是我的数学课,由于学生的课本还未发放,座位未安排,第一节课只好给我班主任发书,排座位,看看上午我没有课了,我就联系了一年级的两位老师,完成学校布置的起始年级新课程教材的培训事宜,差不多一上午就这样过去了。

下午我有两节课,一节是二年级的科技活动,一节是本班的体育。虽然两节课都没上什么内容,但孩子们的一些表现让我又找到了教育乐趣。

场景一:

“齐老师,你怎么今年还带我们体育课?”旭说。

“我怎么就不能带体育课呀!不相信我?”

“体育课在哪儿上?”

“当然在操场上啰。”

“真的?”

“不相信我?只要天气好,当然在操场上。”

……

【思考】:孩子问这话的潜台词就是,数学老师上体育课,还不是把体育课用来上数学课。其实,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如果我们不安排一些必要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自在的活动,这违背教育规律,违背孩子天性的做法,学生当然不喜欢。孩子们这样问我,是因为平时这样的现象太多,担心他们又失去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虽然,我可能上不好体育课,但我会带着孩子们走向操场,寻找快乐。

场景二:

“老师,我跟你比赛跑。”耀说。

“这么大热天,跑什么步。”

“比吗。”

“齐老师,你跟我们比一比,如果你赢了,你就是我们的体育老师,输了,只能是我们的数学老师。”小翼说。

“那好,那天找个时间我们比一比。”

【思考】:实质上,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总认为老师一定比他们厉害,否则怎么能当老师,这一简单而又朴实的想法,正蕴含了现实教育对教师的专业要求,试想,一个从不读书、思考的人,怎么能教孩子们去阅读与思考;一个从不探索新的思想与方法的人,怎么能引领学生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孩子们的想法是朴素的,但又是最简单地反映出了,一个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基本素养。

场景三:

“小夏,一个暑假过来,你可长胖了许多。”

“她天天吃了饭就玩,当然胖啰。”航抢着说。

“你看,我们班好几个人都长胖了。”夏说。

【思考】:暑假,对孩子们来说,是最快乐的时光了。孩子们在暑期长胖了,气色过好了,可以看出,当前的学校教育生活中,孩子们过得不快乐。试想,一个长时间生活在不快乐、紧张的环境中的人,你想发胖都难,别说气色好看了。

按说,学校是孩子们最快乐的地方,但现在的学校中的孩子却很难快乐起来,他们的压力太大,学业的负担太重,身心负荷太强。这种环境不改变,快乐的童年生活只能成为童话里的想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楼主| 发表于 2010-1-10 10:48:00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我们才真正地开始上课了,第一节课是三0四班的数学课,刚进教室不久陆续来了四、五位转学生,准备上课的情绪一下子没了,只好先用几分钟的时间与学生聊了聊天,了解了一下孩子们暑期的一些情况,谈了谈这学期数学学习的内容,可能过了七八分钟吧,看看再没有人出入,与学生一商量,我们上课吧。

今天上的是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口算。上课伊始通过聊天了解到暑期有部分学生出外旅游了,因而,我创设了一个假如你准备出游,会选择那条旅游线路的情境(我提供了旅游线路的报价表)。由于我们这儿地处旅游区,不少孩子的家长就在做旅游,他们对旅游过程中的事知道的比我还要多。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说明了选择的理由,还计算出如果自己一家人(二~五人之间)全程的费用,计算的方法有人选择用加法做,如50+50+50=150元,也有人选择用乘法:50*3=150元,在讨论中有学生提出意见了。

生1:用加法快,我们已学过了。

生2:如果有10人,20人,甚至几百人怎么用加法算呢?

生3:也能用加法呀?不过太麻烦了,找不到那么长的纸。

生4:(提意)我看还是用乘法好些。(生4在班上有些号召力)

众生都在倾向生4的意见,纷纷点头。

这时生1有点吃不住了,面对这样的局面,我对生1说:老师支持你,你有自己独立的想法,不过你刚才听过其他同学的意见了,你认为今后做题选什么方法好呢。哪知生1说还是用加法,他说:我喜欢用加法,用加法做我不错。面对生1的观点有些同学不高兴了,说你有简单的方法不用,用麻烦的,真是!我告诉生1,没关系,你就用你喜欢的方法。

在接下的学习中,生1一直用他自己的方法在做题,并且做得也很快。按说似乎这件事就过去,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在想用什么方法引导生1在比较中优化自己的思路呢?正好有道题是3个600是多少,我把题改为600个3是多少,出题后大部分同学都知道,用3乘6个百,也就是18个百,既是1800。而对生1来说就苦了他了,出题后他一直在写,等大家都完成了,他还在写,为了不影响他,我布置其他人做作业了,别人作业都完成了,他还没有完成,这时下课铃响了,我走向他摸摸他的头问:怎么样,做完了吗?他说:老师,还没有呢,并且面带羞涩地说还是用乘法快。我说,真的吗?他点点头。课后他交上来的作业都是用乘法来计算的。

反思

面对生1在课堂的反应,如果简单的打断他,强制性地要求他按照老师或大家的想法,可能他的作业情况会更好些,学习的效率更高些。但你却在整个过程中失去了许多看不到的东西,那就是孩子的认真、钻研、独立、思考、执着的精神,以及完整人格形成所需要的过程。我们的孩子需要成长,成长的过程需要他们自己去打磨,老师可以引导他,而不应强迫他去适应设计好的成长线路。同时,我们的课堂也不能为了短期的功利行为,而牺牲孩子们长远的未来与希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2010-1-10 10:49:00 | 只看该作者
【背景介绍】小梓栋一年级刚入学时有孩子叫他“孬子”,对于个别学生这样的称呼我进行了严厉批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发现这个孩子确实有问题,在课堂上他完全是一个孤立的人,他与其他学生完全处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不知道如何与人交流,对于课堂上发生的一切他完全置之度外,在课堂上他似乎是一个透明人,看其在,却没有任何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反映。与其接送他上学的家长,也就是他爷爷聊天得知,这孩子得了一种奇怪的病──阿尔伯格症,即自闭症前期。家长为孩子走遍了全国各地求治,但由于该病原因复杂,当今世界还没有对症治疗的药物。再加上父母离异,虽经多方治疗也不见有什么好转,现在完全由他爷爷在陪伴,更不利于他成长了。虽然他有这种怪病,但他的理解能力不错,与人交际能力和记忆力太差。一年级时他的数学作业根据我的特殊安排,基本能完成。二年级由于知道难度加深,他学得就更吃力了,虽然他爷爷每天认真辅导,但他的学业还是很差,考试只有十几分。家长着急,我也着急。真希望他有一天从灰色的自我中走出来。

今天第二节是三0二班的数学课,由于刚上完新课,接着的是一节练习课,为了打破单调的练习方式,在练习的设计上我采用了抢答、限时完成、互相出题、竞赛等方式,加上三0二班的学生相对来说要活跃一些,因而,整堂课上学生从开始到结束基本都处于一个亢奋的状态,他们在不断的成功的诱导下,一步步地拓展着自己尝试的范围与深度,对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口算的掌握更为熟练,不少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做题规律,不仅作得对,而且做得很快。面对学生的这种状态,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一低头发现坐在我讲台边的小梓栋也兴奋的直跳,我心里在打鼓,他又要做什么意外的事?

为了便于观察他的情况,我安排其他学生做竞赛题,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做得又对又快的前十名同学可得一面小红旗。借此机会我仔细观察他在干什么。发现他也在做竞赛题,并且做题的速度不慢,当大部分学生都兴奋地说我做好了的时候,他也就剩下二小题未做了,我在他耳边轻声地说,快点写,如果你全做对了你就得一面小红旗。为了鼓励他,我还对大家重复了我对他说的话,并问大家你们说好不好,同学都在为他加油。就在我讲话的瞬间,他已做完了全部的题,我眯了一眼,他可能做得全对。经过交叉批改,果然小梓栋是全对,这时他的同桌给他画上了一面小小的红旗。梓栋把书拿到手后,兴奋地“嘻、嘻”笑了。当我把小梓栋作业情况告诉大家时,同学们都兴奋地“耶”了起来。其中有同学开始评论小梓栋了。

张冀:梓栋现在变得聪明多了,他都得到了红旗,我都没有。

周行建:是的,梓栋昨天还自己把作业交给了我。

董晓夏:他现在比某某都好些了。

我说,同学们,梓栋现在上课也能认真听讲了,如果他今后在学习上还有什么问题,你们要帮帮他。好吗?小梓栋似乎听懂了大家的谈话,一直微笑地点头。

为了不影响教学的进度,我开始布置学生做课堂作业,并对小梓栋昨天作业中的问题一一告诉他。

师:梓栋,你昨天作业还有几题没有做呀。

梓栋:嗯!(平时他说话都是单字)

师:昨天那几题全做吗:

梓栋:嗯!

师:把它们补上好吗?

梓栋:嗯!

师:今天作业是那几题?会做吗?快做好吗?

梓栋:第9、11题,好的,会做!

我摸摸他的头说,爷爷来时告诉爷爷,你今天得小红旗了,这时他笑着开始了做作业,虽然直到下课他的作业还只做了两小题,但今天的整节课他都很快乐。

反思:

学困生,特别是有生理或心理原因造成学习困难的学生一直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特殊教育群体,如何在普通学校对他们实施教育教学工作,更是让很多一线教师头痛的问题。很多一线教师都把他们当成自己工作中包袱,因为他们的存在影响自己的工作成绩。

然而,众所周知这个群体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本来就很不幸,如果再让他们无法享受到正常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应有的快乐,他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阴冷。我们教育工作者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出几个人才,更重要地是培养和帮助所有孩子健康成长,尤其是对于这样的孩子,更要给予更多的爱,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一天天健康成长起来,在爱的阳光下慢慢地走出封闭的自我世界。

我想如果小梓栋每天都处在快乐的微笑中成长,即使他的病不能痊愈,他也享受到一个孩子应有的童年时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2010-1-10 10:49:0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根据教学的进度,今天该上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了,昨天晚上备课时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了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乘法,并且从学生作业与课堂反应来看,大部分孩子口算学得都不错,不仅算得快,而且都有自己的方法,有些人还发现了快速口算的小规律。根据这些情况,在笔算的教学设计上,我主要通过从表内乘法的笔算的方法上导入二、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方法,再结合刚学过后相应的口算,心想学生会很快掌握二、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然而课堂的情况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下面的课堂中的一个片断。

师:下面这道题有大家会用笔算方法做题吗?做对的可得一颗五星。(板书:12×4=)你们……,(我的话还没结束。)

众生:(很不以为然地)切,我早就会做了,

生1:(几十秒后)老师,我做得对吧。

师:不错,你知道应按什么顺序吗?

生1:我早都会了,先乘个位上的数,再乘十位上的数,哪一位乘得积就写在哪位下面。我还会做有进位的乘法呢。

生2:我做好了。

生3:我也做好了。

……

二分钟左右,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做好了,指名一学生上黑板板演,其书写格式与计算方法完全正确。再让学生集体进行评改,除了一名学生因个人特殊原因外,再无一人有错。

师:谁能把计算二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听。

众生:我!我!

(似乎他们都知道,真得都会?我随意点了一个学习一般的孩子)

生4:写竖式时数位要对齐,先乘个位上的数,再乘十位上的数,哪一位乘得积就写在哪位下面。(轻声说)我爸爸早就教我了。

生5:我姐姐告诉我的。

生6:昨天口算时我就是这样想的。

众生:……(纷纷说自己会的理由)

生7:我还会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众生:我也会,那谁不会。

师:真的!你们在随练本上自己写道题试试,我再请一位同学在黑板试试。

生7上黑板写出了一道231×3的笔算竖式。他书写的方法与格式完全正确,再组织同小组的学生互相一检查,嘿!神了,几乎又是全做对了。教学效果吗自然也就不必说了。

师:同学们真不错,学会了自己的学习,你们真得会学习了。(这时我看了一下时间,也就过了十五分钟)

……

【反思】

首先,课堂教学应根植于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我们的孩子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是社会中的一员,会主动或被动地接受到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信息,在与信息的交流过程中,他们的知识与能力,智力与经验都在发展,如果我们在课堂上忽视了孩子原有的知识经验,一味地按部就班地实施你所谓的教学,你的课堂不仅不是孩子们生命成长过程中的助推剂,而且会成为扼杀孩子主动学习、积极进取的牢笼。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眼中要有学生。我们现在很多数学课,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的情境不可谓不丰富,气氛不可谓不活跃,媒体不可谓不多样,应该说该用的都用上了,该做得都做了,唯独教师在教学整个过程中眼中没有学生,他的思路以教案为中心,他的教学内容以教材为核心,他的方法以自我为中心。其结果,不论什么学生,他都从一个自认为的知识起点来展开教学。看热闹、活跃的课堂,其实都是教师在做戏而已,所上的这节课没有给学生带更多的惊喜与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往往是外热而内冷。

再次,学会处理好数学知识与整个数学学习的关系。现在的家长个人的文化素质较以前大有进步,面对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很多家长辅导孩子是绰绰有余,但他们更多地是辅导孩子如何做题,而很少关心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更有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孩子在家长的辅导下所学会的数学知识,很多都是零碎或孤立的。面对这样的现状,教师在的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着重于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借助孩子已掌握的孤立的知识形成完成的数学思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2010-1-10 10:49:0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上个星期刚上完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由于起点低,与原有的表内乘法笔算方法有些类似,孩子们学得很欢,一上课就让我出题给他们做,甚至还有学生说:老师,我星期天在家里做作业时,笔算做得又对又快,妈妈都夸我呢。正好今天的练习课,我也想了解一下学生一个星期来整体的学习状况,顺势我就出了八道笔算乘法让学生做,并以竞赛的形势展开,竞赛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学生个体之间借助题目进行评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优秀者可以得到五角星的奖励;第二个层次是小组之间的评比,每个组大约是6~7人,每组的基分是100,小组内每一个全对的孩子为本组争得10分,最后综合评比,看哪一小组的分数最高,那一组就被评为本次比赛的优胜组,小组内每位同学都可得到一朵大红花的奖励。

我一直以为,在中低年级开展这样的活动,一则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二则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再则还可以在创设的氛围中有利于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因而,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采用。

然而,今天三0四竞赛中出现的一个小插曲,让我产生了一些更多的思考。学生在独立评比过程中没有什么问题,每个人之间的操作规范、快捷,但在小组评比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场景一】

生1:老师,老师,我们组是哪些人?

师:你们班主任不是早把你们分好小组了吗?

生2:我们这个组带不带小伟?

生3:他不是我们组的,

生1:(怕我不相信)是的,他不应该是我们组,

生4:(小声说)他做的题都是错的,在我们组,我们就比不过其他组了。

师:他不是一直都跟靠讲台的这一组吗?应试是你们组的呀!

生2:语文老师讲(班主任)坐在讲台边周围的四个同学一组。

师:是吗?我怎么不知道?

生1:就是吗。

师:其实小伟现在的学习很努力了,你看,他今天只错了一题,很不错呀。

生2:(小声咕哝)反正我们组不带他了,去年带他,我们从来没有得过第一。

师:得第一是很好,但你们能帮助同学取得进步不是更好吗?

师:你们小组讨论一下,看愿不愿意带上小伟同学。

……

第三小组众生:好吧,我们带小伟。(有些勉强的样子)

(在我与学生整个交流的过程中,小伟睁着一双茫然的眼睛,一下看一看同学,一下看一看我,从他的眼中我能看出失望的情绪,幸好最后第三小组的同学接纳了他,他的情绪有了一些缓解。)

【场景二】

(评比结束后)

生1:就是你,就是你,让我们组又失分了,

生2:每次都是你错。

小云:(低着头,一语不发,情绪低落的样子。)

生3:下次不带他了,(本组的部分学生附和)

……

【反思】

一、课堂竞赛的目的是什么?我的原出发点是想通过课堂竞赛来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以便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然而今天的场景让我看到了竞赛的另一面,低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小,再加上求胜心切,一旦出现阻碍他们取胜的因素,他们必然会想尽办法排除它。而这样一来失去了我原有设置竞赛的初衷,没有达到通过竞争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的目的,更别说团结、互助等美好情感体验了。

二、课堂竞赛能发挥多大的积极作用?课堂竞赛活动可能对一些基础条件好的,或中等以上的学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对基础薄,能力差一些的孩子来说,就是一场不公平的竞赛了,试想你非得让麻雀与老鹰比高,怎么能比呢?其结果是让那些学习暂时困难的学生在一次次的比赛中失去学习的信心与勇气,竞赛不仅没有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而是让他们饱尝了失败的痛苦。

三、课堂竞赛该怎样开展呢?通过对本节课中现象的反思,我想今后的课堂竞赛还是一定要有的,但形式与内容应做一些调整。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竞赛中尽可以能提供可选择的内容,实行模糊式的评比,淡化竞争的意识,强化合作与团结的意识,让每一个孩子都在竞赛中找到惊喜与自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010-1-10 10:49:00 | 只看该作者
【现象】

今天上午的两个班的两节课都是练习课,练习的内容有一部分是中间有零的乘法笔算,更多的内容是综合性的练习,既有原来学过的加、减、乘、除的笔算,又有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和式题计算。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做中间有零的乘法笔算时,我还是采用了竞赛的形式,只是要求学生可以从教材提供的六道小题中任选三道题做,这样一来,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为不同的学生提供选择的可能性。完成之后我随意找了六位学生上黑板板演,并组织学生结合黑板上的板演展开讨论,在改作业的过程中出现了以下情况。

师: 大家一齐来看一看第四位同学做得,你认为对吗?

3 0 7
   × 6 9
  _________
   2 7 0 3

众生:不对!

师:哪儿出问题了?

生1:他个位满十,没有向十位进位。

师:他进了位呀!(边说边指向该同学写在横线上的进位数6)

生2:他是进位了,但没有把进位后的数加到十位乘得的积中。

师:是这样吗?(故作惊讶状)

生3:十位上应是0乘9再加上进来的6,所以积的十位应写6,而不是0。

众生:就是哦!

师:既然大家说得这样有道理,第四位同学你认为呢:

生4:(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是的,我忘了。

师:我们继续看下一题。(正要往下一题说)

生5:(边举手,边说)老师,我从刚才那题中发现了一个秘密。

师:说说看。

生5:我发现,做中间有零的乘法,还有更容易的办法。

师:哦,是吗?

生5:(迫不及待地)7乘9得63直接写在十位、个位下面,3乘9得27直接写在千位、百位下面就行了,根本不用去乘十位上0的。

师:行吗?大家看看。

众生:(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生6:老师,这样做是容易,还不会漏写进位呀。

生7:我怎么没想到。

师:真得是这样吗?如果个位乘得的积不满十,不需要进位呢?大家找道题试试。

众生:(各找了一些题在试),不进位时,这样不行。

师:大家能不能把生5同学发现的规律再整理一下。

生5:老师,我发现了,如果个位乘得的积不满十,就直接把十位上的零落下来;如果满十,就直接在前一位与本位上写出乘得的数。

师:大家看一看现在生5同学总结的怎么样。

众生:(经过一番尝试后)是的,是的。

师:看来今天大家的收获真不小,以后做这种题会再做错吗?我们应该感谢哪位同学。

众生:生5

师:不仅是生5,还有第四位上黑板的同学,如果没有他的错误,我们能发现这么好的解题方法?

众生:(向生5及第四位同学投去了赞赏的目光)

……

【反思】

往往人们都认为,错误是学习中的大敌,总是希望在学习的过程中少犯错,或不犯错。然而,从人类发展的轨迹来看,正是由于人类社会在其生活的过程中不断地犯错,才为人类的进步提供了可能。孩子正处在成长的阶段,犯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每一次的错误可能就是他们进步的一个新台阶。如何有效地使用学习中的错误这一资源呢?

一是认识错误,分析错误的原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出错,不应简单的一带而过,而应引导其通过分析,认识错误的原因,从根本上去除自己学习中形成的错误认知信息,重新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实现学习的一次飞跃。

二是借助错误,促进思维创新。在与学生分析犯错原因时,往往容易引起学生的创新火花的迸发,因为此时的学生不仅对原有知识的结构更为明了,还会对原有知识的各环节关系处理地更透彻,在此基础上,一些简便的、规律性的东西自然而然地就会迸出来。

三是结合错误,渗透人文关怀。其实孩子们在学习过程出了错,他本身已经很难过了,如果教师再对其严加指责,孩子不仅原有的错误无法得到改正,就连他学习的自信心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孩子出错时,指出错误是有必要,但应注重方式方法,不应简单粗暴,应把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处理一切问题的出发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2010-1-10 10:50:00 | 只看该作者
【现象】

数学课本上的选学题与思考题,并不是针对所有学生而设计的,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不对学生提统一的要求,只是鼓励有能力的孩子尝试、思考,今天这节的练习课学习的内容较少,难度也不大,做好作业后还有些时间,我便要求学生完成作业的可以思考一下思考题,看看学生考虑得差不多了,我便引导学生展开了讨论。

……

(问题:41×3=123 107×3=321,照上面的样子,再想两个乘法算式,它们的积的数字排列顺序正好相反。)

师:哪位同学发现了规律了?

众生:(面面面相觑,并小声说)这怎么做呀!

生1:老师,这题做不出来。

生2:老师,我找了一个,328×1=328 823×1=823,不知对不对?

师:大家看看生2同学的,认为怎么样?

生3:好像跟书上有点不一样,

师:那儿不一样?

生3:书上每个算式的第一个因数和积,都不一样,生3的全都一样。

师:生2同学动脑筋了,想得不错。同学们能不能从生2和生3同学的思考中能不能得到什么启发?

(众生思考了约有几分钟的时间)

生4:老师,老师,我发现了一些规律。

师:说说。

生4:题目中两道算式的第一个因数不同,但第二个因数相同。

师:你有什么想法。

生4:我仿造写了一个,123×2=246 321×2=642。

师:怎么样?生4同学的思考有进步吗?

众生:(点点头)

师:还有没有新的什么发现?

生5:老师,我把题目的第二个因数变一变行吗?

师:试试看。

生5:41×6=246 107×6=642。

师:真不错,你的想法又进了一步,愿意继续试试?

(又经过几分钟的思考)

生6:老师,我发现生5同学是把题目的第二个因数扩大了2倍,我也可以把它扩大3倍,也可以得到两个数字顺序相反的积。

师:(作惊讶状)真得吗?大家试试。

众生:(开始尝试)老师,是的,是的,生6说得对。

师:大家真不容易,发现了这么多的规律。(准备小结了)

生7:老师,不知道扩大4倍、5倍行不行?

师:(考虑到可能会出现两位数的乘法)大家如果有兴趣,下课后可以试试,看你能不能发现更为奇妙的东西。

生8:(一个一直不怎么说话的孩子)老师,我能不能把41、107变大呢?

师:(为之一震)大家试试生8的想法?

生9:老师,我试过82、214也行。

生10:老师,生4的123、321就是这样得来的。

众生:老师……

师:(这时下课铃声响了)看来今天大家的收获真不少,如果有兴趣下课后继续研究好吗?

……

【反思】

一、相信学生的能力。说实话在做这题思考题之前,我是有些担心的,因为这道题过于抽象,繁乱的条件隐蔽了内在的规律,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让他们独立的解决问题,可能性不大,因而,我做好了讲评的准备。然而,学生问题解决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力与水平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从中不难看出,今后在教学中应在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情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二、创设拓展的空间。在整个的讨论与思考的过程中,很多学生由开始不知从何入手到能自发地拓展思考,其思维潜能在同学、老师的带动下一步一步地走向深入,从而由点到面地实现思维的拓展。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始终以一个激励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这样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与集体的互动,真正实现思维的深入发展。

三、实现全体的发展。往往思考主要是对优秀生来说,中等生总认为自己不行,学困生想都不别想了。我想真的思考题的教学,不仅优秀生能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中等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学困生也应在大家的感召、引导下尝试进入模仿的情境,这样一来可以让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都得到锻炼的机会,都有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5 00:1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