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教育随笔集锦

[复制链接]
36#
 楼主| 发表于 2010-1-10 10:28:0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师:前几天我们学习了用未知数解答文字题,我发现同学掌握的都很不错,能根据文字题的题意,按照正确的格式列出等式,求出未知数。

师:如果老师把文字题变一变,变成应用题,你还能用未知数解答出来吗?

生:(回答参差不齐)会,(不会)。

师:那好,我们现在就来试试,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推理做一做,给大家一个提示,你就把应用题当成文字题来想。

出示题:商店运来57千克水果,卖出一些后,还剩下36千克,卖出了多少千克水果?

学生很快都进入了尝试中,有的做得很轻松,有的做得很吃力,还有得的边做边想着什么。大约经过五分钟左右,绝大部分学生都已完成时,及时召集学生进行讨论。

师:用未知数解题,你认为最先要做什么?

生1:我认为先要假设未知数。

生2:我认为先要认真审题。

师:两位同学说得都很好,我们就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假设出未知数的量。

师:请几位同学上黑板,写一写你们是怎样做的。

生3:设要求的数为X。

57-X=36

X=57-36

X=21(千克) 答:卖出了21千克。

生4: 设要求的数为X。

57-X=36

X=57-36

X=21         答:卖出了21千克。

生5:设要求的数为X。

X+36=57

X=57-36

X=21(千克) 答:卖出了21千克。

师:与他们三位同学大致相同的请举手(举手的有7、80%)。他们三位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

师:先看假设内容,三位同学都假设为“设要求的数为X”,这是我们在用未知数解决文字题的基本格式,应用题中是否适用呢?其实大家只要比较一下文字题与应用题语言上的特点就能发现,它们之间有差别的,文字题只是单纯几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没有别的什么,应用题除了数量之间的关系外,还有一些具体的事,如果按他们这样设的话,容易造成误会。

生6:那怎么办?

师:你们仔细观察一下问题,有什么特点?

生7:我发现了,问题就是未知数X。

师:既然问题就是未知数X,假设时当然是设——

生:问题为X。

师:谁能把题目的假设改一改?

生8:设卖出了X千克水果。

师:你们发现,他们三位的列式有什么特点?

生9:有两个人列式不一样,结果一样,这是为什么?

师:是呀!这是为什么呢?大家仔细想一想他们算式表示的意思。

生10:我发现了,第一位同学用水果的总数-卖出的=还剩下的。

师:你真不错,能发现那位同学的列式的依据。

生11:那我也知道,第二位同学是用卖出的+还剩下的=水果的总数。

师:大家发现是什么原因让两位同学列式不同,而结论相同?

生:列式的依据不同。

师:就是列式的等量关系不同。(对等量关系加下划线)

师:老师发现一个问题,三位同学中,算出X后,有的写单位,有的没有写单位,到底谁对呀!

生:(互相争议起来,渐渐地支持写单位的人占了上峰。)

师:看来我们同学在平时的学习中养成了好习惯,应用题计算完后都不忘记写单位,这很不错。不过,用未知数解答应用题时,由于是等量式,一般不写单位名称,单位名称只在答中才写。

生:哦!是这样呀!

师:对用未知数解答应用题还有问题吗?哪位同学能用正确的格式写出计算的过程。

生12:设卖出了X千克。

57-X=36

X=57-36

X=21     答:卖出了21千克

生13:设卖出了X千克。

X+36=57

X=57-36

X=21    答:卖出了21千克

生14:设卖出了X千克。

X=57-36

X=21    答:卖出了21千克

师:大家看他们三位写得怎么样?其他两位同学我就不说,对于第三位同学的做法,老师给大家提个醒,一般用未知数解答应用题时,X不单独放在等式的一边,因为这样用未知数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师:大家能总结一下用未知数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吗?

学生经过你一语,我一言的交流,最终得出。用未知数解答应用题时,一是先找出等量关系;二是假设未知数;三是列式;四是解答。

【思考】

对于一个新知识的学习,我一直喜欢先让学生自己去试试。儿童都有一种好奇心,都喜欢尝试一些新的东西,这不仅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同时,这样的过程也是让他们在原来的中认知结构中,寻找有用的、可能的解题思路,便于拉近新旧知识之间的距离,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如果面对出现的新问题,他们能运用原有的知识加以解决,一方面说明他们具有的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新旧知识之间的紧密关系,有力地帮助他们形成系统的学习数学的方式。

然而,在大部分场合下,学生面对出的新问题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正是这些不同类型错误的出现,为我们的教学奠定了一个现实的基础。由于每个人的出现问题的地方可能不同,进行交流、讨论、解释、说明时,学生学习的针对性会更强,面对自己正确的地方就不用多去花时间了,有问题地方他自己会更加关注,这样一来,课堂学习的效率不知不觉地得到很大的提高。

因而,课堂上,每当看到孩子们紧锁的眉头随着学习的深入渐渐展开时,总为自己这一小小的设计而窃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10-1-10 10:28:0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班有三个男孩子很有意思,每天上课时总喜欢插科打混,有时真让你哭笑不得。就说今天课堂上吧,我刚把作业布置完,并且说明了具体做的要求,三人中的侃接上话了。

“老师,求未知数时,要不要写理由?”

“你怎么刚才不听呀,老师不是说了吗,昨天做错的同学,今天做作业时,为了防止再错,要写理由,对的当然不写啰!”旭马上接口说。

还没有等我反应过来,侃又很不服气地说。

“我是问老师,又不问你。”

这时教室的另一处飞出一句来。

“老师布置作业时,你不听,还不要人讲呢。”

我一看,呵!三人中的恒也不示弱,眼睛看着书,手中写着作业,嘴里还说着话。一样都不闲着呢。

我知道,如果默认他们这样打嘴仗,剩下半节课做作业的时间里,他们会一直打下去,因而,我好像很生气地说。

“你们几个人只管自己嘴上快活,不管同学了,大家可希望安静地做作业,如果你们还想打下去,老师允许你们到大厅里打好嘴仗再进来做作业。”

听我这样了说,侃、旭、恒都伸出舌头,互相做了做鬼脸,暂时安静下来做作业了。

【思考】

说实话,对这三个孩子,我很喜欢他们。每天你总能从他们的脸上读到灿烂的阳光,整天过得开心极了。课堂上,只要有发言的内容,总能看到他们高高举起的小手,交流、讨论时,他们所在的小组必然是最为活跃的。可能正是由于他们三人这种积极、投入的学习状态,三个人的数学学得都很棒。

或许正因为是这样的原因,对于他们课堂上时不时的插嘴行为,虽然也批评过,但可能更多地流露出了善意的眼神,因而,下次他们还会重复出现。我也试图准备严厉批评他们几位,可考虑到这样做必然会给他们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拘泥的心理,会影响他们学习的质量。

为此,我有意识地与三人中的每一位进行了一些交流,不过这样的交流都是在他们很放松的状态下进行的。

旭一直想当小组长,因而,与他交流时说,如果他能在课堂上不随意插一些与学习无关的话,我会帮你选上小组长,旭听了当然高兴答应了,果然,这个学期来,旭课堂插话的次数少了许多。

侃是三人中话最多的,我想如果一下让他什么都不说,那是假话,因而,我对侃说,如果你今天比昨天少在课堂上插一句闲话,一个星期老师会奖励你一颗红星,侃听这样一说,喜上眉梢。

最后一位是三人中最稳重的一位——恒了,说起恒来,平时话不多,就喜欢上课与旭、侃斗嘴,因为这个孩子好胜心强,学习上从不服输,自然在课堂表现上也不愿意服输,因而,与恒交流时我只告诉他,一个人说得再好,不如做得好,如果你做得好,不说大家都能看得见,恒是个聪明的孩子,你一点他就明白了,他在课堂随意插嘴的现象少了许多。

虽然,现在课堂上时不时还能听到他们三人你一句,我一句的插嘴,但明显少了许多,有时只说了两句,马上自己停了。

    与其他老师一样,我也不喜欢在上课时,总有人在插嘴,这容易分散大家学习的注意力。因而,对于好插嘴的孩子,有必然进行一些教育。但如果学生插嘴的内容是围绕学习的,我愿意停下来让他说说,说不定他插进来的几句话能让同学们豁然开朗,演义出一番难得的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10-1-10 10:29:00 | 只看该作者
【片断一】

师:我们刚学过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减法各部分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大家结合刚做的算式想一想。

生:(学生通过一番议论后,很快有人说了)

57-30=27

(被减数-减数=差 )

57-27=30

(被减数-差=减数 )

30+27=57

(减数+差=被减数 )

师:大家观察一下,发现减法的各个量之间有什么特点?

生1:第一个“被减数-减数=差”我们早就知道了。

生2:那第三个“减数+差=被减数”在以前的验算中不就学过吗。

师:是呀,看来这两位同学很有心,如果我们把三个数量关系结合起来看,你会看出什么?

学生经过一番思考与交流,陆续有人举手发言了。

生3:被减数、减数、差的位置变来变去。

生4:好像与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差不多。

生5:我发现,如果告诉我们减法算式中的两个量,就一定能求出第三个量,不过要注意是用加法求,还是用减法求。

师:大家都说得不错,其实认识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比如以前对减法的验算就是用了这种关系。

生6:老师,我还是不清楚,为什么加法时不用加数、加数、和的名字?

……

【片断二】

生1作业:X一172=95

X=172-95(被减数=减数-差)

X=77

生2作业:X一172=95

X=172-95(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X=77

生3作业:452一X=236

X=452+236(减数=被减数+差)

X=788

【思考】

在片断一之中,虽然有一些孩子通过思考、交流、讨论的方式,初步认识了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然而,可能由于每个人的认识水平不同,可能甲同学一看就明白的内容,乙同学却要花上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才能理解,这种差异必然会造成学生面对出现的新问题时,总是参差不齐。

根据这样的情况,学习新的内容时,应留足学生用于消化、内化的时间,这样做即可以让一部分学的好的学生形成初步的能力,又可以让一部分学的慢的孩子有一个再思考与再吸收的时间,相信经过这样一个环节后,孩子们在后续内容学习中会轻松许多。

片断二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一些学习能力差一些孩子中,其中,生1的问题是没有能真正地消化、理解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模糊,没有建立稳定的认知结构,一旦遇到问题时,无法从自己的认知中寻找相应的解决策略,对于这样的孩子,还是应加强他们的对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的认识。

生2的问题是一种典型的认识冲突产物,由于前面刚学了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他们的头脑中已建立起了稳固的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一旦让他们解决与之相类似的问题,原有的认知自然而然地就流露出来了。针对这些孩子的特点,应着重引导他们加强加、减法之间区别的认识,从而形成稳定而又正确地加法与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的认识。

    生3的问题很麻烦,因为这一类孩子明显可以看出,他们的思维能力欠缺一些,面对出现的一个新问题,无法形成一个正确认知,因而,自然也就无法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了。面对这样的孩子,应多给他们一些时间,有意识地进行一些对比练习,让他们逐步地形成正确的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认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10-1-10 10:29:00 | 只看该作者
师:小航,你的课堂作业呢?

小航:(刚刚还在疯玩的小航,看着我,不说话,脸上一点儿表情都没有)。

师:快把作业本给老师改呀!

小航:没有带。

师:什么意思,作业本没有拿来?

小航:(点点头)。

师:你怎么了,是不是作业没有做?怎么最近你总是作业本没有带?

小航:(一点表情也没有,但却流露出一点无所谓的神情。)

师:想办法让你家长等会接你时把作业本带来补上。

小航:爸爸今天手机没开。

看着小航样子,真得很无奈。

【思考】

小航在班上是一个很调皮的孩子,每天同学打他的报告不下十次,不仅在自己班上,就连平行班的其他同学,看了他都怕,因为他总喜欢欺负人,今天不是打这个,明天就是打那个,没有一天安稳的日子。班主任为这事头痛的要命,家长也没少请,谈话也不知有多少次了,但每次都管不了几分钟,又会有人来打他的报告。为此,有段时间,班主任没有办法,只好每天都让小航跟着自己,她到教室,小航到教室,她到办公室,小航也到办公室,即使如此,小航还是管不住自己,总是时不时地做出点事来。

虽然,这孩子很调皮,但我发现他上数学课却很投入,课堂上能做到积极发言、主动思考、认真答题,因而,他的数学成绩一直很不错。可能考虑到他总是大家批评的对象,在数学课上,我总是有意识地表扬他、激励他,从他的表情来看,这样的做法对他很有效果,可以说,每天的数学课,他都过得很快乐。

然而,不知怎么了,这个学期开学以来,他的数学学习上问题不断,先是本子不知怎么掉了,让他补上后,又是作业本总是忘记在家里。错的作业也很少看他订正好后主动地找我批改,特别是从上一个星期开始,每次作业都是放学前向他要来的,而每次作业要的时候,他都没有做,都是补做后交来的。很多时候,课堂上进行的随练本作业,他总是空在哪儿。

按照小航的习性,他是很喜欢上数学课的,同时,我也对他很宽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想可能有几人方面的原因。

一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小航身上的许多问题已从简单的、无意识的行为,发展成习惯性的犯错行为,这一不良的行为习惯不仅影响了他人格往好的方面发展,还连带生成了一个副产品——对学习的漠视,并且,对学习的无所谓已从自己不喜欢的学科,发展到原来喜欢的学科,可以说他正在向学困生的行列滑进。

二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据了解,小航的父母都是下岗后自谋职业的,生活上自然多了一份艰辛,同时,可能自身的文化素质有限,面对孩子在学校犯错时,家长不是打就是骂,有时甚至把孩子打的青一条、紫一条,这样做不仅没有教育好孩子,反而造成了孩子过早形成叛逆的性格,自然,他就把在家受到的气发在学校里了。

三是学校教育的缺失。当前学校教育中,谈的最多的就是孩子的学习问题,说得再小一些,就是孩子考试的分数。漠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应有的需求,在这种应试思想导引下,性格柔弱的孩子,会很快适应成为听话、懂事、好学习的好孩子;而一些个性强一些的孩子,却因为性格的原因,屡屡出界,自然成了一个不听话,不受教的孩子,这些孩子的个性会给他们在学校的生活带来无尽的麻烦。他们不适应当前的某些教育,也就成为了当前一些教育中的另类。

    四是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当前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文化道德领域可谓是鱼虾混杂,一些不良的社会习气通过各种传播媒体向四围散布,处在社会大环境中的孩子们自然也免不了受到感染,如果家庭、学校、个人都没有树立有效的免疫机制,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的孩子,必然会在这些负面影响下畸形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10-1-10 10:29:00 | 只看该作者
【片断】

师:(   )+8=15,你知道怎样想吗?

生:想几加8得15。

师:对了,其实它就是运用了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决问题的。

师:由于小括号书写不方便,也不利于计算,数学上就改成用未知数X代替小括号,即上题可以改为X+8=15。

师:怎样算出未知数X呢?这可有一定的格式,大家可以先看老师怎么写的。

X+8=15

X=15-8

X=7

师:你们观察一下,发现算式在书写过程中有什么特点。

生1:等号对齐。

生2:X都写在等号的左边

生3:不能连着写等号。

师:以上几位同学都说得不错,今后我们在求未知数时,书写过程中等号与等号要对齐,要知道X代表什么,用什么方法来算。

师:下面同学来试验一下。

……

【思考】

自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老师上课,特别是上公开课之类的,很少有人敢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讲解,如果你针对有关的内容进行了一些讲解,下面的听课者就会议论纷纷,好像只要课堂上教师把要学习的内容讲出来,这就不是新课改的课。这种矫枉过正的思想,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普通存在,我们的教育改革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诚然,我们不否认传统的课堂中单纯的讲授型、注入式的教学违背了教育规律,也不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在过度的讲授环境下学习的孩子,必然会形成一种被动式的学习方式,这对一个人今后的成长与发展都是极为不利,它会严重抑制了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压抑了人的创新意识。

新的课程改革对传统教学中过分讲授的内容进行了辩证的批判,但没有彻底的否定讲授的意义,只是要求人们面对学习材料时,要根据材料的具体内容,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而在课改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很多激进的人士打着新课改的旗帜,彻底否定了讲授学习的必然性,这是典型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思想在作怪。同时,从另一个侧面也体现出了当前改革中不少人思想上的浅薄,行动上盲从。

    当前教育领域中非此即彼式的改革,不仅是形式主义思想在教育领域泛滥,更让我们看到教育改革的艰巨性,那种用经济改革的手段来解决教育问题的方式,注定是要失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0-1-10 10:46:00 | 只看该作者
教了三年的学生突然分开后,多少有点舍不得,不仅是我,学生也是这样,那些现在不是我带的班或分出去的孩子,只要有机会,总是很亲热地招呼我,拉着我聊上几句,聊他们现在的情况,聊他们的高兴事,聊他们……,不论聊什么,眼中流露出的兴奋与不舍,很是让人感动。

今天下午正好有一节体育课,由于天气太热,不敢让学生做大的运动,稍事布置后,就让他们自由活动了,这样孩子们三五成群的做游戏、打乒乓球、跳绳等,我站在一边享受着孩子们带来的欢快的笑声。或许是外面太热了,陆续有孩子回教室了,为了管理回到教室的孩子,我准备上楼去看看他们,走在楼梯时正好碰到小静同学,我们就唧唧喳喳地一路说着,一路走着。

“齐老师,我喜欢上你的数学课”小静说。

“真的?”我有些狐疑地问,以为可能是孩子没有话说,随口说说而已。

“是吗,上数学课真有意思,又开心又快活”。

“别的课不也很有意思吗?”

“原来我喜欢上美术课,现在没什么意思了,就知道让我画”。小静又说。

“画画多好玩,有意思呀。”

“还是上数学课有意思,你上课最好玩了,大家都喜欢你”。

“是吗?”

“嗯!不骗你,真的耶,你看很多同学上你的课都抢回答问题,大家都说你有意思,别的课他们都不敢讲”。

“真的吗?那老师真要谢谢你,让我知道了许多事”。

“哎!齐老师,你每天都上两节数学课最好了,我最喜欢星期二了,有两节数学课。”

说到这时,我们已到了四楼教室,本来是想看一看上楼来的孩子在做什么,可刚刚小静的话让我感动不已,想不到我的教学无法得到领导们的认同,却能得到孩子们的认同,感到由衷地满足,这种满足像是一只温暖的手,抚平了我多少有些失落的心。

的确,我在教学中,不论是什么场合下,都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把关注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这种想法时不时地在自己的言行中自然流露出来了,本以为学生小无法感受到,想不到能从学生的口中读出他们的心声。

然而,在当前很多课堂里,师生之间更像是雇主与长工之间的关系,雇主为了榨取最大的利润——分数,拼命地挤压学生的学,学生也为了分数只好整天硬着头皮写呀!记呀!做呀!背呀!师生之间没有一点儿人情味,学生更像的教师的工具,自然学生也无法与教师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这样的课堂,这样的教学是对人性的摧残,他让孩子变得麻木、冷漠,让教师教的厌烦、失意。

我不喜欢这样课堂,不喜欢成为这样的教师,更不喜欢让学生成为一个只会考试的机器。如果我的课堂能让学生感受到快乐,能体会到教学的乐趣,就是我最大的满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2010-1-10 10:47:00 | 只看该作者
根据教材的安排,今天的学习内容是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一些四则运算。这节内容是根据新的课程标准修订后增加的,我还是第一次上这一内容,因而,前几天就开始准备这节课了。

由于去年在《人民教育》上看过特级教师华应龙上的计算器一课的教学实录,看过后很是惊讶,敬佩华老师能把计算器教学上得如此精彩。当时,对上计算器这一教学内容就有了深刻的印象,现在当自己准备上这一课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怎样参考一下华老师的教学设计,因而,前天在网上找到华老师当时上这一课的实录,打印后仔细研究了一晚上。

华老师在这节课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掌握计算器计算的基础上,认识和发现数学思考的意义,从而,即让学生初步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的本领,又能让学生站在一定的高度来看待计算器的作用。因而,他在课堂上通过一个又一个的“陷阱”,一次又一次精彩的交流与对话,一组以一组巧妙的题型,一句以一句精辟、深刻的哲理,让学生真正经历了一场震撼心灵的洗礼。

华老师的课精彩,除了他精妙的设计外,更重要的是他个人的教学艺术感染人,这种东西不是一、两下能学到的,为此,我在备课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的特点与学生的情况,更多地汲取了华老师设计中以学生为主、以活动为主,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的特点,适应增加了一些具体操作的示范,这样一来,课时拉长了,内容变多了。同时,也认为这样做即可以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计算器的四则运算,又可以让学生感受一些数学思想的教育。

今天从上的两节课来看,掌握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这个要求初步达到了,但两节课上的效果却不尽人意。

一是课堂上没有预想的那样,有精彩的交流与对话,好像学生更喜欢听我介绍计算器方面的一些知识,更喜欢用计算器做一些运算,而不去思考在计算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正是由于学生没有问题,整节课平淡无奇,没有什么味道。

二是我在课堂组织上欠紧凑,各个环节之间的连接有些勉强,整个过程有一种我牵着学生走的感觉,缺乏对学生有意识地引导,特别是在提供素材基础上的深入思考。自然学生的思维只浮在浅表层,只是掌握了计算器的基本用法,没有有效地拓展他们的思维。

三是教学关注的点多少还存在着些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多时候是想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掌握计算器的基本用法,而没有更多地考虑如何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思考。

四是个人素质水平有限,无法达到从一个很高的高度来把握这节课的教学,正是由于这样的眼光与能力,所以无法做到华老师课堂上妙语连珠,精彩纷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3 21:1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