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是用未知数X解答一步计算的除法应用题,它是在学习除法各部分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延伸与展开的,应该说学生的算理基础没有什么问题,再加上前面刚学过用未知数X解答一步计算的乘法应用题,我想学生应该有一个用未知数X解答应用题的初步思维模式了,因而,准备在今天的这节课做一个尝试,想让学生完全通过类推、迁移的方式,掌握用未知数X解答除法应用题的思考方式。下面是今天课堂上学生自主尝试解决问题时几个片断。
【片断一】
师:用未知数解答文字题大家认为要注意什么?
生1:先要设。
生2:(不好意地笑)我刚才做时没有设。
师:这么看,用求知数X解答文字题可别忘了这个重要环节。
生3:老师,我认为还要知道怎么列算式。
师:是算式吗?
生4:不是算式,是等式。
生5:还要知道X代表什么,不然就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师:大家总结真不错,看来同学越来越会思考问题了。
……
【片断二】
我出题后,学生边做题边就议论开了,题目如下。
“王云从超市买回了24瓶可乐,共花了120元钱,你知道每瓶可乐多少钱吗?”
生1:这还不容易,二年级人都会做。
生2:老师,用几种方法做?
师:嗬!不简单,你还会用几种方法?这样好了,你能用几种就用几种。
(大约过了三、四分钟的时间,大部分孩子都完成了,都在跃跃欲试要展开自己的解答内容。)
生3:我用的以前学过的方法,因为24瓶是120元钱,一瓶当然是用120除以24啰。
(有不少学生呼应生3的做法)
生4:我与他不一样,我是用未知数X做的。
师:是吗?能把你做的写在黑板上让大家看看?
生4:设每瓶可乐X元。
120÷X=24
X=120÷24
X=5
答:每瓶可乐5元钱。
师:大家看看,生4同学的想法怎么样?
生5:还没有上过,你怎么能做呢?你看书的。
生4:哼!我是从乘法应用题能用未知数X解答想到的。
师:真不容易,会举一反三,佩服!(这时其他同学都很羡慕看着生4。)
这时又有几个嚷起来了,说我也是用未知数X做的,我一看,举手的还真不少,有十几位。
师:那你们能说说这样做的道理吗?
生6:我与生4同学做的一样,我是这样想的,先设每瓶可乐为X元,再根据题目知道,用总的钱除以每瓶的钱,就是有多少瓶,所以就那样列式了。
师:能不能用比较简洁的词语概括一下。
生6:(在学生提醒下)总价÷单价=数量
生7:老师,我还有与他不一样的列式方法。
师:说来听听。
生7:前面设是一样的,后面的等量关系不一样,我是根据单价×数量=总价来列式的,X×24=120
X=120÷24
X=5
师:大家看看,生7的这种想法有道理吗?
生8:也对呀!那老师,这么看根据除法各部分的关系,可以列出三个等式?
师:是吗?
生9:不行,还有一个的列式时X在等号的一边,就是我们以前做的方法了。
……
【片断三】
师: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怎样用未知数X解答除法应用题,真不简单,能不能对今天学习的内容总结一下?
生10:先一定要设未知数X。一般都是设应用题的问题。
生11:要根据题目的意思找出等量关系式,才能列出正确的等式。
生12:每题都可以列出两个不同的等式。
……
【思考】
学生会做的,教师不要讲了;学生会想的,教师不要代替学生去想。这两句话虽然早就听说了,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大部分老师还是不敢放手去做,心中总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担心,好像如果我不讲,学生怎么会做呢?如果我不教他们,他们自己怎么会学呢?
教师的这些担心,除了技术层面的因素外,还存在着一些更深的文化背景。
一、在教师的潜意识中,学生不是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学生是受教育的群体,是一群需要塑造的人群,教师在实施教育时,更多地考虑到内容、方法,而少问及最为关键的对象——学生,自然教学时也少有顾及到学生具有的独立思考能力,我想这也可能是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越学越提不出问题的原因所在。
二、过分追求平衡发展,缺乏对教育的全面认识。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成绩个个都出色,个个都优秀,这样的思路必然会造成,老师要求学生都按照某一种正确的方法去做,潜意识中有意回避可能出现的错误。在这种思想引领下,学生是很难有个体精神舒展的空间。
三、教育的功利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课堂学习的行为方式。教育要为社会服务,这是必然,但教育如果陷入功利的怪圈,必然对学校课堂教学的行为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看不见的,但却是无时无刻不激荡在课堂中,其发展的结果,显性的表现出来就是不敢让学生去做、去想、去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