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2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写字课有效教学的总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6 08:46: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记得第一次见识现在四(2)班的孩子的字体情景历历在目,孩子们的卷面书写横不横,竖不直,撇捺像风筝断了线,点更是随心所欲,小的几乎看不清,大的可以与撇捺争霸,更不要说整个字的间架结构了。当我看到这种情况时真是感觉不是滋味。也深知要把他们的习惯及字体纠正过来是一件艰巨的任务。
我们的校长不止一次地对我们说,字是老师的头盘菜。我想字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是她们的第二张容颜。加上学校从2010年到现在写字课题研究和一年的努力,个别孩子的字经常参加比赛等可喜的成绩。现将自己对写字教学的有效性的看法做如下总结:
一.      要重视写字教学.
1、与学生年纪有很大关系。由于学生不能较好地约束自己,不能较长时间地保持一定的姿势,所以写字时身子坐离桌面一拳、眼睛离书本一尺这两个要求,学生就不能一直保持到写字结束。另外,现在不少学生,写字做作业时,往往是边看电视边做作业或者写写,这也影响了学生严格按写字要求来写字;其次,部分学生写字时,爱走动,写一个字,就走一下,跟其它同学说说话,或干些什么事,这样也就无法专心写字,更不用说能按要求去写字了。
2、中年级由于作业较多,许多学生为了完成作业,只求把作业做完,并不关心如何把字写好,因而就没有严格地按要求写字了。
3、由于在学校的课间十分钟写字中老师没有很好的指导学生和孩子回家写作业父母没有监督好。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认为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要做到以下四点:
1、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我自认为自己的字写的淋漓尽致,挥洒自如,可那于永正老师刚劲有力的正楷板书切让我改观了。古人云:其身正,不令则行,身不正,虽令而不从。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自己写的字是那么的随意、草率,怎么能要求学生把字写好呢?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我都要求自己认真一笔一画写好板书,不给学生做不要的榜样。在学校的写字十分钟路,我也找来字帖和台下的学生一起练,这时候,我写字的坐姿和执笔姿势可不能含糊,因为台下有几十双眼睛在看着我,我觉得自己的行为给他们传递这一个信号:练字真的很重要!
   2、重视在课堂内的常规训练。
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了习惯的培养,如课前十分钟的写字课、上课时的钢笔训练等,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结合《三字歌》的贯彻落实,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三个一",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做作业,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
     3、重视与家长的联系,双向管抓好孩子的写字习惯。孩子的进步离不开家长。对家长提出必要的要求,介绍一些方法、经验,推荐一些教育方面的书籍,加强学生在家里的读写的良好习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8-6 08:47:02 | 只看该作者
4、分阶段训练,循序渐进
    练字要把握关键笔画。汉字是由各种点、画按照一定的规律连贯交接而成的,其中有些点画对字的重心安稳、结构舒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练字前,我常让学生观察范字,体会哪一笔是写好这个字的关键笔画,关键笔画要舒展。如“中”字关键笔画是竖,要写得直而长,同时找出一系列类似的关键笔画加以举例,“申、律、吊”等也是如此。又如“卡、重、安、世”这四个字的关键笔画都是中间的横,我将它们集中在一起加以指导。有时学生对一些字的关键笔画难以把握,我就用尝试法加以指导。如:“来”字,有的认为关键笔画是横,写出来是这 “来”,一看觉得这一横太横行霸道
了,有的说是撇捺,写上一看“来”,给人的感觉,这两只手像是多余的。最后讨论,关键笔画是竖,这样一来,“来”字显得婷婷玉立,婀娜多姿。
    把基本笔画练好了,在去理解字的间架结构。
5、         总结及奖励有进步的学生。
为了鼓励和激起同学们的练字兴趣和让他们持之以恒,一周就进行一次评比活动,只要有进步的学生都给予加星奖励并展出作品。
    总之,写好字是一件艰难的任务,只要我们老师用心用情用爱去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就一定能让写字课变得有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8-6 08:57:16 | 只看该作者
正确规范的书写很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3 00:5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