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教师随笔集锦

[复制链接]
127#
 楼主| 发表于 2010-1-10 10:14:00 | 只看该作者
孩子,我能为你做什么?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焦村中心学校 王章莲



这学期从村小转过来的学生中,有两个特别有特色,其中一个不管做什么始终低着头,好像永远在低头认罪,另一个课堂上总是拿着笔不停地写着,这两个孩子一入学我就发现他们与众不同,多次沟通效果总是不尽人意。开学一个月来除了会读一些大数外,本学期所学的其它的知识掌握的都不是太好,有些根本就没有掌握。在这中间也断断续续地对他们进行过一些辅导,但由于基础太差,收效甚微。有时,看到他们简单的问题都不知道,我真有点恼火,语气也有些硬,这样一来,这两个孩子看到我更不敢讲话了。

本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在计算方面,其实考察的就是学生的技能,没有过多的思维含量,一般智力水平的人都能接受。可从第一次教学口算后的作业中发现这两个人是一题也不会。怎么办呢?昨天中午,我叫来了两个人,了解到他们原来连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笔算都不会,100以内的加减法也不熟练。于是我就从两位数乘一位数慢慢手把手地教他们一题一题的做,一个中午下来,其中的一个已经会做两位数乘两位数了,另一个还有点困难,在辅导他们做的时候我总是不断地鼓励,并不时地挑起他们学习的欲望:告诉他们如果这样下去,肯定能学好,只要他们愿意学,一有空就来找我,我都会教他们。上课了,两个孩子高兴地走了。

今天早上,我正在“游”饭碗,忽然听到一声清脆的喊声:老师好。一个月来,这个孩子可是第一次叫我,当时我真的很激动,连忙问道:想不想做题,她马上转过身跑到教室里拿来作业本。又经过一个早晨的辅导,这两个孩子进步都挺大:一个已经能慢慢跟上教学节奏,学会了三位数乘两位数,速度是非常慢的,另一个也已经会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式题了;经过两天亲密接触,两个孩子和我不再陌生,愿意与我交往,这才是主要的。

思考一:虽然我不太认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但我认为只要教师肯付出,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掌握最基础的知识是没有问题的。通过接触这两个孩子,如果他们基础能好一些,我也有耐心一些,相信他们也能够掌握基础知识。

思考二:这两个孩子从小父母就出去打工,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农村的老人,一般都没有文化,在家中,他们只能供给孩子们最简单的吃穿,至于教育方面,只能靠天收,特别是有些年龄偏大些的长辈,家庭教育简直就是空白。其实在我们学校,通过统计数据发现有近四分之一学生的父母一方或双方出去打工,这一现状给农村的教育带来了一大难题:一方面,由于长期跟随老人,缺乏教育,这些学生的行为习惯差,给教育带来了困难;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缺乏早期的智力启蒙教育和学习期间必要的家长监督,不少都成了学习上的“钉子户”。看到这种情况,每次家长会我都不会放弃向家长灌输挣钱重要,孩子也重要的思想,可家长们看到的是都眼前的利益,孩子成才与否那是今后的事情,现在还不着急。我估计,今后相当长的的一段时间,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将会成为农村教育的一块心病。

思考三:孩子们的心理也有一杆秤,你亲近他,他也能亲近你。有了亲近,他将愿意接受你的教育。就拿今天的例子来说吧,过去的一个月,我也没有少教过他们,可就是吃力不讨好,可我一旦改变了方式,孩子们就会主动找到我,有了主动学习的精神,学习效果显著就明显不一样。如果我能坚持一个月,这两个孩子肯定会有不小的进步,但愿能坚持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楼主| 发表于 2010-1-10 10:14:00 | 只看该作者
是谁惹火了你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焦村中心学校 王章莲



[案例]:

教室里静悄悄的,孩子们正低头写着课堂作业,我按座位顺序轮流检查学生作业订正情况,不时地指出其中的错误,指导孩子们正确订正。转着转着,我走到了小挺的身边,这孩子大粗心了,居然将7-5算成3,看到这样的错误,我半开玩笑地说:小挺,你长大读四年级了, 7-5也长大了。其他正在写作业的孩子听我这么一说,个个都笑起来,边笑边说:7-5怎么等于3,一年级的小朋友都会算了,小挺,你要到一年级进修去了(课堂上孩子们粗心犯了错误,我经常和他们这样开玩笑)。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写作业,我马上制止了他们:笑什么?你就没有犯过这种错误。说完,我转身走向另一个学生。谁知,小挺火了,大声吼道:笑——笑——笑什么?我回头一看:此时的小挺,全然没有了平时孩子似的天真样,此时的他,脸红脖子粗的,恨不得将人吃下去,谁看到都会吓一跳。可孩子们毕竟不懂事,没有被吓着,纷纷指责他过于激动。为了能让他冷静下来,我立马制止了其他孩子,站在那儿看了他几分钟,离开他,他看到没人理睬,火气也慢慢小了,就自己订正作业,然后拿给我检查,我当时并没有理他,教室里又恢复了平静。在剩下的几分钟里,他独自一人写着作业,一直到下课,又走到我身边,拿作业给我检查,这次,我没有让他失望。

放学后,我把他叫到身边:老师为什么要把你留下?听到我的问话,他的眼泪哗哗地流下来,说:老师,我错了。看到这样的孩子,我真的不忍心指责,也学起陶行知老先生的教育方式和他交流起来:你能留下来,我真高兴,看到你流眼泪,我也很难过,你是一个很要面子的人,我不该在同学面前和你开玩笑;你能向我道歉,说明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不过我提醒你,以后千万不能太激动。孩子毕竟是孩子,擦干眼泪,笑着跑走了。

[反思]:

这个孩子,平时挺机灵的,与同学老师相处的都还不错,但有时也会出现磨擦,一旦有了矛盾,处理的不恰当,就会犟得像头牛,过去,曾经在课堂上和同学发生矛盾,教师处理,他居然和老师干起来,闹得一发不可收拾,最后只好叫来班主任,在班主任的威慑下,他不得不有所收敛。

面批作业中,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我经常采取开玩笑的方式来解决,这样一方面可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另一方面也为善意地提醒他们今后尽量少犯一些低级的错误。和这班孩子相处的几年里,我会不时地用这样的方式和他们交流,他们中的大部分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教育方式,孩子们也和我特别亲近,从来也没有发生过冲突。可是今天意想不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造成了伤害。

回顾今天的冲突,引起小挺发火的原因有二:一、我不该在同学面前指出他的错误;二、班上的同学不应该嘲笑他。从这一点出发,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自尊心特强的孩子,每个自尊心强的人都小心地呵护着自己的自尊,不能有一点伤害。一旦发现受到损害,就会用其它方式极力地维护着自己的自尊,但往往在这一过程中又会受到更大的伤害。

可是看到这个“好怒”的孩子,我也有点为他担忧,人生的路是漫长的,在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一帆风顺,磕磕碰碰是难免的。对于一个孩子,面对如此激动的场面,老师、同学都可以包融,特别是孩子,瞬间就会忘记,过后还是好朋友。但今后走上社会,如果还是如此易怒的个性,怎能与家人、同事、朋友相处、沟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9#
 楼主| 发表于 2010-1-10 10:14:00 | 只看该作者
把握起点,暗蕴新知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焦村中心学校 王章莲



在垂直与平行这一小节里,平行线的画法是难点,解决这一难点的关键是如何让学生发现平移与平行联系,平移的特点是保持两端的距离不变,如何建立这一联系点,使学生的理解迁移到这上面来,在教学平行线的画法之前做了些渗透。

[片断]:

用小棒摆平行线

师:你摆的是平行线吗?请同桌互相检查。

生:他摆的不是平行线。这两条线向下延长后会相交。

生:向上延长就不会相交。

师:那它们是两条平行线。

生:不是,上面不相交,但下面相交了就不是平行线。

师:你怎么知道下面会相交。

生:延长后他们会连的越来越紧,最后连在一起。

师:延长后他们间的距离会越来越近,最后相交。

师:你摆的是平行线吗?你怎么证明。

生:延长后不会相交。

师:为什么不会相交呢?怎么知道你摆的就是平行线呢?

生:我把两根小棒紧靠着直尺摆,然后再抽出尺子,两根小棒就不会跑了,就摆出一组平行线。

师:你用直尺固定小棒,这个方法不错。

生:我用尺量,我这两根小棒的左边宽5厘米,右边宽也是5厘米。

师:两边宽一样就是平行吗?

生:两边一样宽,怎么延长都不会相交,它们的宽始终是5厘米。

师:如果两边宽不一样呢?一边是3.1厘米,另一边是3.2厘米,它们会相交吗?在哪边相交?

生:会相交,短的一边相交,延长后短的一边会越来越短,最后就交在一块了。

师:原来两条平行线两边的宽相等,如果不相等,延长后就会相交。

师:中间放把尺子后,两边的宽度怎么样?

生:两边的宽度也是一样的。

师:其实这两种方法道理一样的,都可以帮助我们摆出平行线。

……

[反思]

以往教学平行线的画法时,许多学生对教材上介绍的方法不理解,大多数学生都是用模仿的方法在画平行线,至于为什么这么画,学生们知之甚少,再加上如果按标准的画法画又比较麻烦,师生都爱在这上面偷懒,导致不少学生画得很随意。如何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画法,感知平行线的特点是画好平行线的第一步,平行的两条直线延长后为什么不会相交,是因为两条平行线中间的距离是保持不变,无论怎么延长,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始终不变,这样他们就不会相交。掌握了这一点,可以帮助学生从距离不变的角度思考:怎样才能使两边的距离不变呢?只能通过平移,随手平移尺子容易移动,不容易画,最好的方法是能够找到一个靠山(尺子),引导学生思维向这方面转变,让学生通过自己尝试找到方法,经历画平行线方法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平行线的画法。

不过,这只是教学的理想状态,效果还要等学生真正学过画法后才能下定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0#
 楼主| 发表于 2010-1-10 10:15:00 | 只看该作者
把握课堂,成就精彩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焦村中心学校 王章莲



每天都要面对课堂,面对同样的学生,时间久了,有时会认为自己在从事着重复的工作,抱着这样的想法,每节课都觉得很平淡,发现不了学生、课堂上闪光点。可是如果换一个角度,心态、方法做一变换,课堂上时时都会有精彩生成,教师,也就成了精彩的创造者、发现者。

[片断]:

探索平行四边形角的特点。

生:我量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四个角都是70度。

生:怎么可能,这里面有两个钝角,它肯定比直角大。

生:我知道她看错了度数,应该看外圈的度数,她却看了内圈。

生:那两个钝角应该是110度。

师:为什么?

生:110度和70度是在一起的,不是70就是110。

师:你真会想像。

师:通过测量平行四边形四个角的度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有两个锐角,两个钝角。

生:两个锐角相等,两个钝角也相等。

师:两个相等的角处在什么位置?

生:一个上,一个下。

生:左边的角和右边的角相等。

师:是不是相对的?其实像这样的角叫对顶角。

生:对顶角相等。

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顶角相等,其它平行四边形呢?

(学生赶紧从书上找平行四边形验证)

生:我量了两个平行四边形,它们的对顶角都相等。

生:我量的也是。

生:平行四边形的对顶角都相等。

师:如果要你量平行四边形角的度数,你量几次。

生:两次。

生:一次。

(这时,教室里的学生在不停的争执,有的认为要量两次,有的认为要量一次。)

师:请你们说出想法好吗?

生:我量出其中一个角,就知道它的对顶角的度数,再量一次就行了。

生:如果你量一次,只能知道两个角的度数,还有两个角呢?

生:我认为只要量一次,因为我们昨天就知道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用360减去量出的两个角的度数,在除以2就是另外一个角的度数。

生:太麻烦了,平行四边形有两个相等的锐角,两个相等的钝角,用360除以2就是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的和,是180度。

生: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锐角加一个钝角就是180度。直接用180减量出角的度数就知道每个角的度数了。

(随后,我随意出示了几个平行四边形,学生根据这一点,一下子就计算出了每个角的度数。)

师:现在给你一个平行四边形,你认为要量几次?

生:一次。

……

[反思]:

课堂上时间都有精彩生成,只要教师善于把握,精彩就在身边。

捕捉精彩的一瞬,成就精彩的课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
 楼主| 发表于 2010-1-10 10:15:00 | 只看该作者
估算,离我们有多远?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焦村中心学校 王章莲



虽然教学新教材三年多了,其间也接触了不少估算内容的教学,在教学中我明显感觉到现在的估算教学要求与原教材有很大的区别,过去一般都是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方法比较单一,而新教材直到四年级教学大数的改写时学生才第一次接触“四舍五入法”,而估算教学早在一年级就有安排。在教学中,虽然学生没有接触“四舍五入法”,但我可能受教学定势思维的影响,还是比较倾向这种方法。

这次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中,又碰到了估算,但仔细研读教材后发现:估算方法的选择“四合五入法”并不是唯一的方法,特别是遇到实际问题时要灵活选择估算方法。正好,第九期《小学教学》杂志上刊登了吴正宪老师的一篇估算教学案例,深受启发。

[片断]:

师:明天就是重阳节,学校准备组织我校的29名离退休教师出去秋游,每位老师的门票车票共计104元,请你帮工会主席估一估,应该准备多少钱?

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104*29,

生:把104看成100,29看成30,100*30=3000元,准备3000元钱就够了。

生;把104看成110,29看成30,110*30=3300,要准备3300元。

生:不对,3000元钱不够。

生:把29看成30多了100,可把104看成100少了116,比实际数少了。

生:应该准备3016元。

师:你已经算出准确数是3016。

师:如果你现在是工会主席,你觉得应该准备多少钱呢?

生:3000元。

生:不行,那你只好不去游玩了。

生:我觉得应该准备3300元,别人又不会因为你多带了钱就涨价。

生:我觉得应该准备3300元,假如有些老师忘带食物或水就可以用多的钱买。

生:我觉得应该准备3300元,假如要下雨没带雨伞还可以用多余的钱买。

师:看来是应该多准备一些钱。

师:你觉得第一种估算方法有问题吗?

生:没有问题,但与真的不行。

师:估算方法没有问题,但和实际情况有出入。

师:请你们仔细观察你们的估算方法,比较估计的数与实际数的关系。

生:第一种方法做的比实际小,第二种方法估的比实际大。

师:我们把比实际小的叫小估,比实际大的叫大估吧!(仿照吴老师课中的命名)

生:我还有不同的方法是小小估:把104看成100,把29看成20,准备2000元就够了。

生(反驳):你没有发现3000元钱都不够了,还小小估。

生:看来如果你是工会主席,老师跟着你就要倒霉喽。

生:把104看成105,29看成30,等于3150元。

生:把110*29=3190元

生:104*30=3120元

师:这些估算方法,你最不喜欢哪一种?

生:110*29,

生:我也不喜欢。

师:为什么?

生:不好口算。

师:你认为哪些容易口算呢?

生: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容易些。

师:看来估算我们不仅要根据实际情况选对方法,还要看成好口算的整十数。

[片断二]:

师出示:批发部每月卖出720瓶桶装水,一年大约卖出多少桶装水?

生:小估,看成700*10=7000瓶。

生:一年12个月是固定的,不能看(学生的意思是12不能变)。

生:700*12=8400。

生:不能小估要大估。

生:看成800*12=9600,

生:看成800*10=8000。

师:这道题是选择大估还是小估好呢?

生:大估,小估水就会不够。

生:随便什么都可以,因为这里没有钱。

生:大估,因为热天水的销量会增加很多。

生:小估,天气冷的时候销量也会减少很多。

(此时,学生有三种观点,每种观点都说的很有道理,谁也不服输)

师:你们说得都有道理,我也认为这题大估、小估都可以。

随后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我又编了一道题关于载重量的题,这道题是必须用小估的方法解决的,虽然一开始学生在估算方法的选择上随意性很大,但最后经过讨论,学生们还是认为为了更安全,应该选择小估的方法进行估算。

……

[反思]:

教学估算三年来,可以说这节课是真正理解了估算意义进行教学的第一课,感触颇深。

一、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课前,我一直担心孩子们不会发现估算方法中的问题,对于各种方法他们都会持肯定态度,因为过去我们就是这么要求的,但是班上确实有些学生思维特别活跃起,不会受别人的思想所左右,看问题很全面,在这些学生的提示下,其他学生也会有所意识,问题就会被发现、解决。

二、学生是估算还是精算?

课堂上,学生们虽然想出了很多种估算的方法,通过讨论也发现估算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但不少学生在发言中指导出,所谓的与实际相吻合,就是要先算出准确值,在根据准确值及题目的要求看一看是取大还是取小。为了帮助学生认识估算的真正意图,我只好告诉学生,如果这样的话,估算的价值就没有得到体现,估算就没有必要先算出准确结果,但这样一来,有些学生还行,可一大部分学生就真得很迷惑,到底该怎么办呢?是小估还是大估,怎么分析,有些学生真的看不准,对他来说最好的没过于算出准确值,在根据准确值进行大估或小估,这就是不少学生眼中的估算。

三、估算教学要注意把握整体性。

教学新教材至今,一直都没有能够通览全册教材,一般都是教学一册,看一册,读一册,这样一来,对每一个具体内容的把握、理解就很不到位。比如,估算内容的编排,在前几册教材上,虽然一直都没有出现估算方法,但仔细阅读不难发现大部内容采用的方法还是局限于“四舍五入法”,教材上虽然没有介绍,但感受最多的还是这种方法,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找对应数的最接近数。回到这题,如果要找104的最接近数,只能是105或100,学生想到这两个数也是很自然的。如果能提前渗透估算的正确思想,学生的学习可能就会少走不少弯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楼主| 发表于 2010-1-10 10:15:00 | 只看该作者
“到底选哪种铅笔”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焦村中心学校 王章莲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人教版三下的一个知识点,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小数加、减法的作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学会计算。我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引入新知,先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提出问题,巩固新知,可教学中的一幕让我颇有感触。

[片断]:

……

师:从这幅图中你有没有发现问题?

生:买一个卷笔刀和一枝铅笔,要多少钱?

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这里有两只铅笔到底是哪只铅笔呀?

师:你愿意选哪枝就算哪枝?

生:我选带橡皮的。

生:我选没有橡皮的。

生:不对,应该是不带橡皮的。

生:是的,她给了两元,还找回六角钱。

生:6角+8角=1元4角,2元-1元4角=6角。

生:应该是选不带橡皮的。

……

[反思]: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一个比较简单的知识点,主要是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最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的知识,初步感知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关系,教学时我正是从此入手,将教学的重心放在这一块,情境只不过是我引入新课的一个手段,一个“引子”,备课时,只是想到了利用这一情境引出问题,至于其中的内容,我只是了解了大概的内容,发现可以提出各种用加、减法解决的问题,至于里面的详细信息,我真的没有仔细看过、考虑过。当学生提出问题“到底选的是哪一种铅笔时”,我一下子蒙住了,回头一瞧,真的有两种铅笔,买的是哪一枝,我当时由于没有全面看图,一时真的无法确定,只好让学生自由选择,意在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并巧好妙处理这一问题,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可课堂上学生的发现实在是令我刮目相看。由此也让我想到了一些问题:

一、用实、用活情境

新教材每一个单元,甚至每一小节内容前面都有情境图或插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用好这些图,可以对整个课堂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处理不当,效果明显要打折扣。考虑到多方面的原因,一般的常规课,我都尽量简化它,特别是这学期教学时间短,许多时候它都成为引入新课的“引子”,用掉即扔(比如今天这节课)。现在看来这种做法也是教学资源的浪费,。比如今天的课例中的情境图,课后仔细研究了一番,发现它的作用真不少,比如说:引出问题,多种方法解决问题,通过提出问题巩固新知,也就是说如果运用得当,整节课都可以以此做文章展开,知识含量是极其丰富的。

二、善待学生的提问

每次学生提出问题,特别是教师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处理方式都是又将问题甩给学生,就像是政府机关踢皮球的工作作风一样,表面上是教师课堂教学充满机智,实质上是教师不尊重学生,如:在课中学生提到的问题,当时我真的无法解决,但作为教师的我又不能承认自身的失误与草率,只好将问题又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在课堂上这无疑是一种比较妥当的处理方式。不过,如果现在让我回到课堂处理这一问题,我会直面学生的提问:到底选哪一枝?请你仔细观察整幅图,确定小姑娘的选择。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被教师所误导,从而思维也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纵观以上两个问题,其症结都出在课前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没有完全参透教材的主旨。出现在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课前认为教学内容太简单的,没必要深究教材,看来通过今天的教训,这一观点应该受到冲击,应该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节教材,吃透它,用活它,教学才能奕奕生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发表于 2014-12-19 10:41:05 | 只看该作者
有一个真实的例子,欧共体成员在一起研制大型客机,试飞阶段时,一些国家的工作人员照例将“精心保养”、“小心爱护”的字样贴在机舱的醒目位置上,以提醒前来试坐的顾客们处处小心,这几乎是全世界的生产商们所惯用的“提议”。

而德国人却按照自己的观念,撕去了那些提醒人们如何小心,如何保护的字样,请前来试坐的每一位顾客,对机舱内的所有设施尽可能的折腾,比如厕所的门,你尽量地硬拉硬拽,甚至摔打;对你的座位,你尽可能地摇晃,甚至拆卸;凡是开关、按钮、能转动的地方,希望你用最大的力气去扭动;抽水马桶、餐具、顶灯开关……你都可以以破坏式的方式使用,从而达到最高的使用极限。结果,凡是易损、易坏的部分都暴露了出来,最终得以加固完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30 11:4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