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5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校本教研经验介绍 开展“课例式”式集体备课,走校本教研的新路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31 12:32: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交流文章  “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换,可以形成两种思想。”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集体备课在我县已开展多年,在实施中,由于思想认识不足、组织不当等方面的问题,出现了重形式而轻实质、重统一而轻个性、重参与而轻实效的局面。具体表现如下:

1.集体备课流于形式,没有突出实效性。有些教师只是走过场,其实根本就没有发挥自己作为备课小组一个成员的作用。多数学校对集体备课检查验收力度小,形成了应付了事的局面。尤其是开学初,由于时间紧迫,集体备课形同虚设,教师只是单纯的突击写教案,没有进行实质性的集体备课。上课时,把集体备课的教案冷在抽屉,凭“经验”上课或者“照本宣科”。

2.集体备课空壳化。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人到心不到”,对他人提出的观点也是“左耳进右耳出”,很少有人提出缺点、疑义或表达不同意见,更谈不上热烈的讨论和激烈的争论,到最后顺利完成集体备课的过程,形成集体备课的教案,或由备课组某位成员提供课件,供全组教师使用,美其名曰“资源共享”,而其他教师却很少独立钻研。久而久之,弱化了教师自身水平的提高,同时耗费大家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编造一些集体备课记录,换来的是形式主义的空壳和教学质量的下降。

3.集体备课变成机械摘抄资料。不少教师并不缺少先进的教育理念,而缺少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与机智。有的备课组所谓的集体备课,只是在组长的倡导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由任课教师分头“在线查找”,把网上的资料全盘吸收,不加修改“窃”为集体所有。这样的备课,没有了教师的共同参与和讨论,更谈不上教师心灵的碰撞和共同智慧的结晶。有的只是机械的剪贴、拼凑,全然不见研究的踪影。

4.集体备课缺少反思过程。集体备课应安“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实施教学——教后反思、总结”五个环节进行。目前,我们的集体备课恰恰缺少反思环节,也许更确切的说,是根本就没有反思。如果我们的备课只是对下个星期要教学的内容进行讨论,而对刚刚完成的教学任务丝毫没有涉及,我们便对存在的问题一无所知,更谈不上解决。所以,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对前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在反思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以后的教学奠定基础。

我镇分科集体备课以来,其间根据集体备课过程中暴露出的缺点作过几次修订,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自县教研室要求实行手写备课以后,原来的集体备课模式已不再适用新形势下的集体备课。为了顺利达成我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的办学目标,本学期,我校专门就集体备课的形式进行了改革,改变了以往“分工备课+教案组合”式的集体备课模式。我们认为,集体备课的前提和基础是个体备课,集体备课应该是主题下的教师们关于典型教学内容的研讨,是关于教学问题的集体寻策。因此,我们提出了“主题课例式”集体备课。

一、课例式集体备课的界定

我们所倡导的课例式集体备课,指的是同年级同学科备课组、教研组教师围绕一个研究专题,对一个教学课题通过多次备课、上课、评课及反思的过程,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形成精品教案,使之达到理想效果的一种集体备课形式。这种集体备课方式的创新之处在于:教师可以将其他教师活生生的课堂教学作为一个例子用来指导自己的备课活动,突破了传统备课仅重视书面资料搜集与整理的局限,有效丰富了备课内容,拓展了备课的内涵。

二、课例式集体备课的操作流程

课例式集体备课的具体操作流程为:

1.成立集体备课组织,制定活动计划

中心校教研组、备课组每学期开学初负责各年级各学科集体备课活动课例及执教教师的确定和活动的组织,确定单元主讲人。计划制定完成后交分管领导审核,并报教导处备案。

2.课例式集体备课过程

每次集体备课时间不少于3课时,每次集体备课只研究一个课例,并且集体备课的时间要比实际教学进度提前2周左右。重点研讨的课型:语文——讲读课、阅读课、作文课、口语交际课、复习课;数学、英语、综合科——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

第一节课时间主要由学科组成员对上周教学工作进行回顾、总结,交流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学生掌握的情况等,单元主讲人对下周授课内容进行主讲,主要内容是:单元教材简要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改进教与学的措施等,学科组成员对下周的授课内容共同探讨;然后由主备人在组内说课,其他成员提出修改意见,主备人在备课纸右侧记录好发言人的姓名及所提建议,针对有价值的建议及时调整自己的备课思路,形成二次备课稿;

第二节课时间由主备人执教,其他成员听课,对二次备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检验,听课教师填写评课记录表,要求提出一条优点或值得借鉴的地方,指出两点不足,提出三条建议。

第三节课由执教人进行教学反思(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处),其他成员参与评课,由执教人回去后整理出三次备课稿,印发到备课组成员手中,备课组成员对通过集体智慧形成的第三次备课稿针对自己班级的学情进行修订后在本班试教,针对教学得失写出教学反思或教学案例,本校同年级同学科组成员互听互评(本校没有平行班的由教导处组织同学科教师听课评课),互相写出评课稿。所有材料一律存档备查,组织过程和档案材料作为集体备课检查的主要内容。

“课例式”集体备课促使教师不仅更加走实了传统的常规备课方式,更加主动的去搜集整理与教学有关的书面资料,更为重要的是教师面对经过一番研究的,不仅有师有生,而且有形有色有声的课堂范例,其所选知识性资料、教学法资料长短尽现,十分便于分析,决定取舍,使教师经历一次集体备课就经历了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教学反思的教学研究过程,使集体备课的过程更有整体性,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7-31 12:32:25 | 只看该作者
三、课例式集体备课的优点

我们觉得课例式集体备课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能形成集体备课过程的系列化。从骨干教师主备(同时其他成员自备)到说课,从集体通研形成二次备课到上课,再从教后反思、互相评课到运用集体智慧形成三次备课,再由所有成员试教反思,最终到形成精品课例,这样层层递进,形成了一个有序而严谨的教研程序。并且针对课堂中发现的突出问题,集大家的智慧,经过两次以上的课例式备课研讨,所研究的问题越来越集中,解决问题的办法越来越有效,课堂教学效果最终得到有力保证。

二是有利于教师教学技能的整体提高。这一系列化研究的程序是非常完整的,它开始于个人对书面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与取舍,通过集体备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达到对教材与教法的初步共识。然后,在第一次评课交流中,大家针对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讨论,通过思想交流、思维碰撞,摩擦出新的火花,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之后的再次上课和评课,使研究更为深入精细,有的放矢。这样的教学研究活动,让教师不但亲身经历了教学的全过程,增强了对教学的宏观调控能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对很多细节性问题进行了反复分析与斟酌,对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机智与水平,上出高质量、高效率的好课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引领作用。

三是有利于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进一步增强。这种课例式集体备课经过几次修改和几次思维碰撞,其间有主备人“一上”的反思,也有所有成员“二上”的反思,教师的思考更加积极主动而深入,教学反思能力、问题分析与研究能力均得到不断提高,为教师的自我发展与研究型教师队伍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有利于教师团队精神的有效形成。课例式集体备课将教师置于一个教研主体之中,尽最大努力发挥全体教师的聪明才智,让教师去共同研究,共同商量,共同设计最佳方案,之后共同评议,反思,再制定下一个方案。在这个反复交流、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不但对教材有了更全面、深入、准确的把握,教学艺术不断提升,缩短了教师之间的差距、班级间的差距,全面提高了教学成绩,而且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个不可分离的共同体,培养了合作意识,形成了团队精神。

课例式备课植根于学校,立足于过程,全员受训,有效破解了一系列难题,不仅仅探索出了一条校本教研的新路子,形成精品教案,更重要的是会促进了教师团队整体素质的提升。新课改提倡人人成为研究型教师,很多教师感觉离这个目标太遥远,课例式备课引领着教师们不知不觉地实现着这个目标。名师对课例式备课的研究,加强了他们对校本教研的开发与实施,促使他们形成了个人的教学风格;中年教师深入开展了行动研究,反思、重整个人的教学行为,升华个人的教学经验,实现较好的教学业绩;青年教师结合课例式备课研究,了解教育原理,把握教学规范,站稳讲台,养成了勤于反思、善于总结的习惯。开展的课例式备课,为教师学习和发展搭设了一个高台,建构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学习型组织,打造了一个有能力、有学识、有潜力的卓越团队。

四、下一步工作展望

从一学期的活动情况看,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年轻教师抱着学习的心态,经验丰富的名优教师抱着学习的目的,大家为的只有一个目标:让我们的教学更有效!我们在欣喜的同时,也在进一步反思:

1.如何通过“备课组——教研组——备课组”循环进行科学管理,以促进教学疑难问题的研究进一步细化、深化?

2.如何通过教研组的合理规划与备课组的积累筛选将校本教研成果及时优化为校本教学资源以促进共享?

3.如何以中心校教研大组、备课大组的教研文化为驱动力,促进村小教研小组、备课小组的教学研究走向自主与常态?

4.备课组“课例式集体备课”还缺乏系统化的具体评价方式,下一步还需要结合学校考评体系,研究备课组活动的评价细则。

今后,我们将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改进,使“课例式集体备课”成为我校实现“质量提升”的有效手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9 06:1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