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2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课程中年级习作教学尝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7 07:5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四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如何让学生赢在习作的起跑线上,关系到高年级的习作教学。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是这个学段的一个任务。如同婴儿呀呀学语,最需要的不是母亲“语法”的讲解,而是母亲心领神会地去鼓励和表扬一样,在小学三四年级这一学生作文起步的阶段,教师首先要做的应该是象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所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以实现《课标》中所强调的让小学生“易于动笔”,“乐于书面表达”,对作文“有兴趣”的目的。因此我采取了一些措施,让学生在习作的起步阶段感受到习作的精彩,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轻松地踏入习作的大门。

一、日记本,捕捉精彩

  新课标提出:“中年级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习作也不例外。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其根本原因是教师让作文的主体──学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因此,我没有把学生限制在单一的读书学习上,而是创造条件让学生向生活靠拢,融入生活,多参加各种活动,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并把捕捉到的精彩镜头及时写到日记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1-7 07:59:00 | 只看该作者
2、周记交流,互评互学创造精彩:

  周记的形式有利于学生从一周的经历中筛选出最感兴趣的内容写下来,培养选择材料的能力。三个级下学期开始到四年级,学生进入周记形式。每周利用一节课进行周记交流。每位学生可以阅读四人小组中的其他三篇周记,对其中的一篇周记进行书面点评,要标出优美词句,并写出评语,注明点评者。四人组中的“最佳作品”和“进步最大”将发表在班级习作集《小作家》里,评语和点评者一起发表。这样一来,为了赢得点评者的好评,学生就要认真写周记;点评者为了写出恰如其分的评语,也必然非常仔细地阅读同学的周记。可贵的是,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同学的作品,懂得了欣赏的方法:如标出好词好句;发现与众不同的材料能积极向老师和同学推荐;感受到同学文章中的创新思维能真诚地向他们学习等。在相互阅读中发现和借鉴,学生在生活中捕捉到越来越多的精彩镜头,他们的思维广度、深度也得到拓展。如在查找“中国传统文化”时,郑少冬有了这样的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就像无边无际的星空,古代建筑就像其中一颗灿烂的星星……万里长城无比雄伟、壮观,但每当我看到它时,一股痛楚的滋味便油然而生,因为修筑长城葬送了无数老百姓的性命。”这是多么富有个性、富有价值的思考啊!蒋思成《种绿豆》时观察到“种子发育不好,胚芽没有发育健全,豆苗就长不出来了”……

  日记本使学生们很快就发现了,习作就是生活,为真情而写,为兴趣而写,为需要而写,为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而写。可以自由选择,写自己关心的、相信的和想说的话。当生活丰富多彩了,习作中的精彩镜头也多了起来。

二、小练笔,抒写精彩

  仅凭日记和单元作文,对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小练笔的有效地补充了这方面的不足。小练笔的形式有多种,如写读后感,对课文内容进行补白、详化、延伸和仿写精彩片断等。小练笔为习作练习开辟了另一阵地,为学生抒写感受和见闻提供了另一空间,为习作内容增添了无限精彩。

  1、续编童话故事,放飞想象的翅膀:

  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课标》将充满意趣的想象作文,列为小学生习作的样式,开辟了学生自由作文的重要途径,丰富了学生的作文题材,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续编童话故事,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一种有效形式。如学完《小木偶的故事》后,学生对小木偶的遭遇充满同情。我趁热打铁,启发学生想象:在小木偶的身上,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来续编下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新的结局,构思新的情节。于是在学生们的笔下,小木偶有了精彩离奇的人生。刘兆恺同学笔下的小木偶到科技国拜金丝猴博士为师,成为了科学家;蔡鹭安同学让小木偶考上著名的哈佛大学,还与哈利波特交上了朋友……学生鲜活的思想融进了很多童心、童趣、童真,抒写着他们精彩的内心世界。这样的读写结合,丰富了习作练习的内容。

  2、结合学习情境,仿写创编诗歌:

  《课标》提倡“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古诗词中的名篇佳作,是中华民族不朽的国粹,诗歌的语言美、形式美和韵律美,对于学生丰富语言、提高语文水平大有益处。让学生结合学习情境,仿写创编诗歌,是小练笔的一种有效形式。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从三年级开始,坚持让学生背诵《课标》推荐的古诗词,并向学生渗透“学以致用”的观念,把各种特殊时间如节日,作为特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背相应的诗歌,并仿写或创编诗歌。但诗歌的一些严格的格式如对偶、押韵等则不用太讲究。如一年四季到来时,让学生背诵与四季有关的诗歌,如春天时让学生背《春日》、《惠崇春江晚景》等诗,并根据观察到的春天景色仿写一首。学习课文时,可让学生和老师一起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编写成诗句,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共同完成板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1-7 07:59:00 | 只看该作者
如学习第七册描写动物的这一组课文时,可让学生用文中的描写动物的生动语句编写诗句,如学了丰子恺的《白鹅》,师生借助黑板上板书的重点词编出了一首打油诗“厉声叫嚣能看门,步调从容不畏人。三眼一板来吃饭,架子十足显精神。”“老实贪玩又尽职,温柔冷淡性离奇。胆小勇猛又淘气,生气勃勃令人迷。”写的是则是大家熟悉的老舍的《猫》。期未给学生写操行评语时,先让学生用打油诗的形式自评,我则在他们的草稿上修改,师生共同完成评语。如郑少冬的自评“数学竞赛二等奖,作文比赛排老三。经常沉浸在书海,动画片也勾我心。争取身高胜姚明,来年夺取三好生”(片断)。能让学生“诗兴大发”的学习情境还有很多,可以说生活就是“诗”。实践证明,有了表达形式上的借鉴,学生才会对作文感兴趣,才有创作的美感。现在,我班的学生很喜欢在他们的习作中插入一首“诗”,以期获得“锦上添花”之效。这些“诗”有时也免不了幼稚,免不了缺乏逻辑,但有表达形式的模仿和创新,有表达的欲望和热情,这不正是习作起步阶段我们想看到的“乐于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吗?

三、习作集,展示精彩

  诱发写作动机的心理因素之一就是“出于能获得荣誉和利益的喜悦”。基于此,让学生尝试成功,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感受作文带来的成功与自豪,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作动力,培养创新精神。新课标重视评价的激励功能,注重学生习作的展示与交流,几乎每次的单元习作都要求学生“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或是“与同学交流交流”,在第五册第五单元的习作中,还明确提出“选出写得好的,装订成一本习作集”。展示学生的精彩习作,这于刚刚起步的学生,是个极大的鼓舞。我在这方面做了以下尝试。

  1、创办班刊,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齐展习作的精彩: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我在以往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语文学习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尤其是习作能力的高低更是天差地别。因此,关注到学生的差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习作的起步阶段都能感受到习作的乐趣,对于避免严重的习作能力的“两极分化”应该是有帮助的。我从三年级开始,创办班刊──《小作家》,并设置了几个主题栏目:“习作乐园”一栏刊登学生的优秀习作,及时收集学生的成功之作,是学生习作兴趣培养的加油站。“精彩片断”一栏主要是为习作水平相对一般和暂时落后的学生而设,摘录他们在单元习作、小练笔或周记中的较为精彩的句子或片断,“诚于嘉许,乐于称道”,让他们也享受成功的快乐。“课堂上的精彩镜头”记录的是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奇言妙语、精彩言论,尤其是平时学习水平一般的学生们那些“一鸣惊人”的妙语,有利于增强学生积累和运用优美词句的意识。这些栏目的设置,使优生有了展示的机会,但不“包场”;其他学生也有展示的舞台,不仅仅当一名“读者”。不同水平的学生在习作集里齐展精彩,使得全班同学都爱上了我们的班刊,这一点从他们每个月拿到“新鲜出炉”的《小作家》都兴高采烈的样子可以看出来。

  2、栏目创新,让教师、家长与学生共享习作的精彩:

 《课标》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构建课内外、校内外的沟通,拓展语文学习内容、形式与渠道。我在班刊里设置了几个栏目,开辟家校合作和互动的另一渠道,让教师和家长成为习作教学资源。“王老师教学手记”一栏刊登的是教师本人的一些诸如“新课程教学故事”“教学论文和随笔”等作品,意在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平等对话,加强互动交流──看到自己和伙伴们的形象出现在老师的文章中,学生总是分外惊喜;同时也让学生感到老师勤于练笔,以发挥示范作用,激励学生赶超自己的老师。“家长频道”专栏中,家长们有的与学生分享自己学生时代或近来撰写的文学作品,有的写下教育孩子的经验;有的发表对学校的建议等。习作集在每个家庭中传阅,学生、家长及时写下阅读感受。在与教师、家长的互动式的欣赏中,学生知道怎样做生活的有心人,该怎样捕捉生活信息;另一方面,家长也被学生的童心、童趣所感动,他们与课改同行、与习作同步的责任感、主动性,是学生习作中的一种动力,有利于学生以健康的心态、在轻松、和谐、自信的氛围中快乐习作。有了教师、家长的真诚参与,学生的写作热情高涨,乐于把自己的见闻和感受用笔告诉师长,教师和家长也就更乐于向学生传递自己的心声。三方如此良性循环互动,共享习作教学的精彩。

  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捷克诗人塞费尔特曾在回答记者采访时说过“写作是因为感到自由,感到欢乐。”建构新型的教学环境,营造和谐的写作氛围,让学生无拘无束,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他们才会对写作充满兴趣,才会“自由”和“不受束缚”,他们的作品才会精彩无限。只要指导方法得当,其实,习作的起步,也可以这样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4:0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