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1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教师论文 “链接生活”让课堂流动生命的色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26 22:32: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优秀文章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明确指明了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需本着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学思想,紧紧围绕“把生活中的数学引进课堂”,找准每一节内容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诱发学生学习解决现实问题的欲望。

    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在他们的生活经历或生活体验中,也充满着数学内容。如果能从某些生活现象中挖掘出数学因素,并充分利用,就能使数学知识化难为易,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进而培养学生从小善于以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分析生活的习惯和能力。那么怎样的数学教学,才能让我们的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才能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呢?

一、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到自然、亲切、易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学习“圆的认识”时,我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酒店里的饭桌是什么形状?设计这样种形状的饭桌有何好处?通过讨论,学生理解其中的关于“平等”“公平”“方便”等作用,同时也深化了对“同一个圆内所有半径都相等”和“圆心”的理解。比如:在《角和直角》一课中,我这样设计:找出下面图形中的直角。学生汇报后,发现圆中没有直角,师趁机引导:“那你能否在圆中创造出直角呢?”这时,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圆纸片,“折”,“画”等方法呼之欲出,学生情绪高涨,哪怕是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乐意去发现,去探索,他们都能找回自信,脸上洋溢着成功的满足和快乐。给了学生展示的舞台,给了学生表现的机会,激发了他们的潜力和兴趣,教学自然水道渠成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7-26 22:32:34 | 只看该作者
二、采取“实例”,培养意识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又充满着好奇,因此,教师应对生活中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给予应有的关注和分析,善于处理教材,引入鲜活题材,调整重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如学习“圆的面积”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道题:在一个大草地上,用5米长的绳拴了一只羊(接头出不计),贪心的羊开心极了,心想:我要把所有的草吃个精光,请问羊的梦想能实现吗?为什么?它最多能吃到多大的草地?又如学习“工程问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服装店里有一些布,如果单做这样的成套服装,一共可以做成多少套?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编成了学生感兴趣、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数学的活动中,真正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同在。

三、捕捉“现象”,寻找联系

小学生并非是一张白纸,他们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又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都充满好奇。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捕捉“生活现象”,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

例如,教学“循环小数”时,多媒体显示了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色,随着悦耳的音乐,重复出现冬去春来一年四季的不同现象,在师生交流中,学生体验着循环的含义。从学生领悟的“重复出现”的现象中,教师提问在“重复出现”的前面应加一个什么词?既然是不断的出现,重复出现的次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挖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切入点,学生很快的理解了循环小数中的几个重点词:不断的、重复出现、无限,从而对抽象的数学概念有了形象的认识。

四、走进“场景”,沟通联系

生活中的数学现实、有趣、有用。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把学生领进现实的生活场景,让孩子体会生活与数学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能力。如在数学实践活动课“节约用水”,让学生测量没有拧紧的水龙头的滴水,通过计算水的浪费情况,教育学生要节约用水。活动设计由各小组分别完成,并解决在没有到实验室借量杯的情况下,还有什么别的方法测量单位时间内水的流量呢。通过合作、交流、互动,同学们想出了好的方法,找到了生活中的常用品来作为量杯的替代品:有的拿来酸奶瓶;有的拿来电饭锅的盛米的量杯;有的拿来有刻度的药水瓶等。有的小组的同学还突破了教材上要测量一分钟流水量这个门题的限制,通过测量滴满一杯水所要的时间,同样也完成了这一课的学习任务。同学们走进“生活场景”,学会从自己的周围来寻找材料,突破了材料的限制,觉得数学就是在自己的身边。学生动手操作后,沟通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回归“空间”,学以致用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生活即教育。”如何将数学学习与学生自己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发现、探究、认识,从而深化数学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开拓数学视野,做到学以致用呢?

1.在生活中“玩”数学

玩是小学生的天性,能玩中求知、玩中悟理的玩也是一种好的学习形式。例如,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彩色辣光纸剪一个或折一个轴对称图形;又让学生用橡皮泥捏一个轴对称图形;还让学生水彩笔画一个轴对称图形。学生的举措令我欣喜,没想到学生如此的聪明能干,剪出的窗花、双喜可谓漂亮有创意,折出的小动物栩栩如生,我自愧不如,真是教学相长,玩中大有学问。

2.在生活中“找”数学

有的数学知识十分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但生活中有许多与之类型相同的生活实例,学生易于理解。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留心生活,找出生活与数学知识间相通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例如,学习“三角形的认识”时,可以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说明。如自行车三角扛的作用,木匠师傅如何用简易办法修好摇晃的桌椅等。再如,学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收拉铁栅门的形状,从而发现平行四边形挤压后容易变形这一特性。

3.在生活中“做数学”

一堂课成败的关键问题是学生的学习热情问题。作为教师,不仅要考虑学生“能不能”学习,更要十分重视学生“乐不乐”学习。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呢?布鲁纳说得好,“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游戏激趣,正能达到这一目的。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让数学贴进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例如:在学习“相遇问题”时,我把讲台变舞台,让学生当演员,分别表演:相对、相向、相背而行;同时、不同时、同地、两地出发的相遇问题的情景。这些表演生动真实,费时不多,边做边想,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情趣与知识的交融中,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4.在生活中“用数学”

教师要创造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引导学生把课堂中的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即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如:人民公园的门票每张10元,50张以上可以购买团体票每张8元,我们班一共有46人,该如何购票?让学生通过思考、计算,得出了多种算法:46×10=460(元),50×8=400(元)50×8-6×8=352(元)50×8-4×10=360(元)。从而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体现了数学回归于生活的宗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育之于生活犹如“水中之盐、花中之蜜、无痕有味。”借助“生活”这一源头活水,让学生在“数学”的课堂中,神采飞扬。数学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只要我们从课堂教学着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就能把看似枯燥的数学教得主动、有趣、易于理解。从而使我们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体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6 17:0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