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秀文章 在课余,常听同事们抱怨,某某班学生很死板,怎么也调动不起来,空气很凝重,课上得很沉重,说者很苦恼。那么怎样做才能拥有一个好的课堂气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运用“活动”调节
叶圣陶曾指出教育的目标在于造就善于处理生活的公民。语文是生活中的一种必要的工具,引导学生由单一的语文教学进入广阔的语文空间,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的思维活起来,那么就需要在讲课前作一些小活动,如古诗文背诵比赛,成语接龙,首先让学生在接触教学内容之前参与进来,兴奋起来,保持这种热度,教师要抓住时机导入新课,当然这个人活动时间不能长,以5分钟为宜。
二、 运用幽默故事调节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老师要善于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让他们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你发现学生有倦怠迹象时,那你就要马上转换教学思路,把学生不动声色的拉回课堂,我认为这时候运用一些幽默故事是最好的调节课堂气氛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在笑声中达到对知识的掌握,适当而不低俗的调侃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催化剂,如“潘长江的小品”,“青苹果乐园”,还可以讲一些哲理小品,动物界笑话等,运用了这些课堂气氛就能很快活跃起来,记住“幽默”是调节课堂气氛最佳的润滑剂。
三、 运用新型师生关系调节
几千年封建教育思想严重影响着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师道尊严神圣不可侵犯,师讲生听,师教生学,严师出高徒等严重影响了课堂气氛,课堂上要想拥有一个好的课堂气氛,就必须改变这种观念,建立一个和谐的民主的师生关系,例如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是对学生说“你们是学习的主人,教室是你们的舞台,你们在这个舞台上尽情表演吧。”老师只是一个配角,只是起着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因此,在课堂上,学生有想法就说,举手踊跃,畅所欲言,教室上课也很舒心,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所以,要想拥有一个好的课堂,教师就必须从传统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淡化教师的权威意识,增强服务意识,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和师道尊严等旧观念,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思想,新观念,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四、 抓住学生心理调节
在平时教学中,就常听同行议论,学生越大越不喜欢问问题了,不像小学生的课堂,那些孩子们在课堂上小手举得高高的,有的甚至站起来,嘴里还不断的喊着“我,我,我”,看到这个场面,真是让人感到发自内心的高兴,而同样的这些学生到了初中就不一样了,他们变得沉默了,那种急于表现自我的想法没有了,但作为教者应当清楚,这属于正常现象,这跟他们的成长有关。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自尊心也在不增强,特别是进入青春期以后,“面子”感特别强烈,如果学生提问不当,教师不满意其表现,用不适当的语气评价时,学生就会关闭自己的心扉,不愿在课堂上发言或提出问题,时间长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就会渐渐丧失,学生就会变得不爱思考不会思考了。作为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善于从学生的角度来处理问题,要对学生的提问进行正确的评价,多用鼓励的语言,不用讥讽的语言,就是学生有错,也不要直接批评,要真心的爱护学生,要让学生既能接受不足,又有没丢面子的感觉,这样一来时间一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思维就活跃起来了,问题也就产生了,学生心里没有顾虑了,他们举手的积极性也就起来了,例如,在教《小石潭记》这篇课文时,对于作者简介这一环节,我提了一个问题:以前我们学过柳宗元的课文,关于柳宗元的情况,大家了解了一些,谁来告诉大家?话音落了,但同学们仍坐在那不动,看到这个场面,我心里有点不高兴,,但我没表现出来,又说了些鼓励的话,终于有一个同学举手了,这个同学在班级是个后进生,等这位同学回答完毕,我就面带微笑用激励性语言表扬了他,说了他一些长处,这位同学似乎很激动的落了座,而课堂气氛逐渐的也有了变化,学生脸上的表情不再凝重,我便抓住这个时机,问了一句,“柳宗元是我们的老朋友了,谁来补充一下柳宗元的情况?”话音刚落,全班大部分同学举了手,看上去很轻松,课堂气氛也就一下子活跃了起来,与刚才的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看到这一情形,我加了一句:“既然大家都知道了,那就互相介绍吧。”于是大家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起来,在剩下的课堂时间里,学生的情绪一直很高,师生在课堂上热烈的讨论着所学的内容,轻轻松松的一堂课就结束了,真正做到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中有问,问中有学,学得高兴,问得快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