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初中历史特色课堂展示交流研讨会学习记录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4-7-14 23:14
标题:
初中历史特色课堂展示交流研讨会学习记录
继6月30日参加初中历史第二次集训之后,我于7月10日又前往赣榆华杰双语参加由中学教学参考杂志社主办的全国初中特色课堂展示交流研讨会。全体历史同仁观摩赣榆华杰双语王怡兰老师和山东省济宁市第十五中学张建老师的录像课,并进行评课和互动交流。
一、一节常态实效课和一节省优质课
第一节录像课是王怡兰老师执教的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2课《探险者的梦想》。王老师首先破题“探险者的梦想”为“新航路开辟”或“地理大发现”,呈现并解读学习目标,以填空方式落实基础史实,并用列表法、地图示意法和知识建构等方式梳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航海家及其活动和影响。
其次,学生5分钟记忆史实后师生进入史料探究环节,王老师呈现《哥伦布航海日记》等史料和材料,研读史料,提取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航海家的智慧和个人魄力、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等,同时动态完成知识结构的构建。
最后试题检测并不知课后作业:比较哥伦布航海与郑和下西洋。
第二节录像课是张建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八下第三单元《伟大的历史转折》。张老师以视频导入拉近学生与改革开放的距离;通过人民日报文章、地图、图片、文献等史料强化学生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的认识;组织学生讨论改革开放以来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使学生切身感受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张老师在执教过程环节间的过渡语,每个环节的小结语,动态生成的板书设计,纵向的知识延伸(十一届三中全会与遵义会议比较),最后的总结再次点题等打磨得比较好。
二、评课与互动交流
尽管王老师的课堂多少有点应试的味道,比如,反复强化知识记忆,留给学生思考和感悟的空间很少,但是这节课把史实、史料和史感有机结合,出自工作仅三年的年轻教师之手,还是比较成功的,比我的课堂好多了。
我记得培训时刘老师再三强调:(1)要用好教材资源,特别是图片的解读,要挖掘隐含信息,移情体验当时的历史情节;(2)以人代史,突出人,以人为线贯穿始末。不要用第三人称“他”来批判,要用第一人称用角色扮演来体验历史;就新航路开辟这一课,我认为这节课至少要解读四幅图片,分别是“航海仪器中的罗盘针”、“哥伦布画像”、“新航路开辟示意图”、“哥伦布在海地岛登陆”。本课将学生分为四组,分别扮演四个航海家角色,神入历史,用第一人称来描述探险见闻。
刘老师对本课作如下点评:①学生讲解过程中应指明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的作为,给历史留下了什么?用哥伦布航海日记带入学生进入历史情境,用人的历史激发师生发展的意图;②梳理史实时要对核心史实用图片、视频等手段强化史实,如新航路中“新”在哪?王老师未体现细节史料的趣味性,未引用历史人物情感激发师生的发展等。
如果事先不知道张建老师是山东的,观摩他的录像课后我还以为也是连云港历史教师。过滤张建老师的历史课堂,我不禁想起刘老师载于《历史教学》2013年第12期的论文:史学素养视域中个性化课堂教学的四个着力点(教学主题在一以贯之中领会与感悟、史实教学在多维整合中记忆与理解、史料研读在融会贯通中感悟与升华、课堂服务语在上下勾连中激奇与提升)。
赵亚夫老师指出历史人物活动要突出他们的背景、差异和价值。历史要有情节,用具体性即细节性史料来解读历史人物;历史要有未来意识,视频等材料的真实性要有证据意识;历史课堂要开启学生思维,循循善诱等。并指明教师成长的途径:实践中学习如何驾驭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的知识,如何调动自身已有的知识;历史教学要有点职业感,有一套丰富理论来支撑的系统,不要光看到历史知识,眼中要有学生;要长期追踪学习人物和观看一些诸如档案、百家讲坛、大国崛起、探索·发现等节目。
任鹏杰老师指出当前课堂出现强盗逻辑,文本对话要加强,作为历史教师要有所担当,对历史文化要传承等。
历史的实在,历史课堂的实在,历史专家的实在。今年的集训和培训不断驱赶我身上的惰性,二十多年学生和教师时代的暑假没有一个暑假过得比今年暑假有目标,有任务,有意义。没有反省的生活是不值得活的,反省才能知不足,知不足才能求学与读书。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