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2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怎么写叙事类的作文方法指导:该怎样起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9 09:18: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怎么写叙事类的作文方法指导:该怎样起笔

    万事开头难。记述一件事,有哪些常见的起笔方法呢?

    一.核心事物介绍法

    有些事件,紧紧围绕一个具体的事物展开,事物是贯穿事件的线索,没有了这个事物,就没有了这个故事。这样的事件,开头适合使用“核心事物介绍法”。

    使用这种方法,作者就像一个导游,面对面给游客介绍眼前的某个事物,语言风格似乎是唠家常,不粉饰、不做作,娓娓道来,亲切自然。介绍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事物出现的时间或时段;2.事物出现的地点;3.事物的形状、数量、功能;4.事物的地位、价值、意义、影响等。

    例如:

    1.在我童年居住的三合院里,沿着屋檐滴水的沟槽下,摆了一排大水缸。水缸有半人高,缸口大到双手都无法环抱过来,唯一的用途就是接屋顶流下来的雨水。【介绍核心事物——大水缸,具体介绍了大水缸出现的时段、地点、数量、大小和功能。】

    刚下过雨,缸里的水是浑浊的,放一些明矾进去,等个两三天,水就会渐渐变得澄清.......

                                                                       ——《水终有澄清的一天》

    2.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这不是一件普通的衬衫。这衬衫,凝聚着敬爱的周总理对工人群众的阶级深情。每当我看到它,周总理那高大光辉的形象就浮现在我的眼前;每当我捧起它,就不由得回想起那激动人心的往事。【介绍核心事物——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具体介绍白衬衫的位置、意义和影响】

    那是1972年8月3日的夜晚。我在马路上骑自行车,不留神插进了快行线。突然一声紧急刹车,一辆大型“红旗”轿车紧贴着我身体的左侧,嘎地停住了......      

                                                                        ——《一件珍贵的衬衫》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7-9 09:18:58 | 只看该作者
二.六要素介绍法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是记叙事件不可或缺的六个要素,要把一件事讲清楚,首先要保证六要素齐全。

    所谓的“六要素介绍法”,并不是叙事一开始,就将事件的六个要素全交代清楚,而是用简明扼要的语言,介绍六要素中的一个或几个要素。

    介绍事件发生的时间,常常和事件发生的背景结合起来;

    介绍事件发生的地点,常常因为这个地点具有独特性,影响着事件的发生发展;

    介绍人物,都是介绍主要人物,通常涉及人物的姓名、性别、年龄、国籍、外号、身份、地位、性格、兴趣、爱好、人品、职业等等;

    介绍起因,包括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经过一般不在开头介绍;

    介绍结果,通常是为了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这个结果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会这样?

    例如:

    1.他叫吕克.贝松,法国人。【介绍人物的性别、姓名、国籍】

    那一年父母带他去摩洛哥度假,晚饭后沙漠里开来一辆拖拉机.....

                                                          ——《谁也阻止不了你去梦想》

    2.这个故事发生在二十多年前,主人公是一个五十多岁的鳏夫,姓郑,外号“郑三瞎子”,是当年第一批下放黑龙江漠河农场的老知青。【介绍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以及主人公的年龄、身份、姓氏、外号。】

                                                           ——《人性之殇》

    三、背景、起因介绍法

    整个开头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事件发生的背景;二是具体事件发生的起因。交代背景通常要交代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和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

    例如:

    1.我大学毕业后,留在国际化大都市——北京教书,很少回家。双亲依旧住在落后的乡村。老父倍感寂寞,于是打电话让我给他买台电脑,要和我视频聊天。

    我笑他,50多岁的人了,对电脑一窍不通,可得专门请个好老师才行。父亲说,几年前你是我的学生,现在让爸爸做你的学生好不好?我说,那老爸你得用心学,我可没时间手把手教你。父亲呵呵笑着说,那是当然,我得争取做姑娘班里最聪明的学生,就像当年你给爸爸争光一样。

                                                         ——《你是我最笨的学生》

    2.小时候,我家住在东北农村,很落后,也很封建,婚姻文化的主导核心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否则就是离经叛道,有伤门风。偏巧我的表姐夫死了,表姐一个人难以养活四个孩子和两个老人,沉重的生活压力逼着表姐再嫁。

    一天下午,表姐正低着头,一个人收拾院子里的白菜,一个三十五六岁的中年汉子走进了院子......

                                                         ——《没有人同情的弱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7-9 09:19:04 | 只看该作者
四.习惯、爱好、个性介绍法

    抓住事件中人物非同寻常的习惯、爱好或个性,引出相关事件的具体记叙。

    例如:

    1.每天下班前,拿出一个专门的本子,一条条地列好第二天的工作计划,这是爸爸多年来形成的工作习惯。

    爸爸从十八岁开始,当车间主任。公司的业务种类多,同一个车间,不同的人经常做着不同的工作。走进他的车间,你会觉得那里像一个熙熙攘攘的市场,有的忙这,有的忙那,乱得就像一锅粥。爸爸说:别看场面很乱,但大家各干各的活儿,实际一点也不乱!到晚上收工的时候,保证当天的任务保质保量完成!有的领导到现场视察工作,看到几百人忙得热火朝天,担心管理出问题,爸爸会自豪地挺起胸脯,毫不犹豫地给领导一颗定心丸:请领导放心,这里的每一个人的工作,每一分钟的工作,都有一本“帐”呢!我知道,那“帐”就是爸爸那个专门的小本子。

                                                                 —— 《好习惯的力量》

    2.母亲喜欢讲故事,尤其是讲那些很久以前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一讲起来,满眼都透着兴奋的光。

    东北的汉子好喝酒,大多数女人也能喝几口。每当亲戚朋友聚了一桌子,酒过三巡,那些小字辈便聒噪起来要母亲讲故事,个中缘由,大都因为知道她有这个爱好,为讨母亲的欢心。母亲却全不在意这些,有求必讲,而且声情并茂,陶醉其中。

                                                           ——《母亲——无法消逝的记忆》

    3.父亲的性子很倔,他认准了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我九岁的那一年,到北方姑姑家去串门的爸爸,回家的时候,一下子带回来四十几头梅花鹿——兴冲冲地宣布,他要在南方搞养殖。梅花鹿是北方动物,南方的气候、温度、湿度和植被和北方截然不同,妈 妈反对,周围的亲戚朋友也劝他趁早放弃,而他,头摇得像个拨浪鼓......

                                                          —— 《执着的美丽》   

    五.线索人物行为引导法

    以“我”为线索人物——交代某个时间,“我”到某个地方做什么。这一部分只是一个引子,具体写的事件,是“我”在那个特定的地点看到的被人所做的另一件事。“我”出场做某事要略写,写这部分是为下文“我”看到另一个人做另一件事做铺垫。一般的写作格式是:“某时,我在(到)某地做什么”,或者“某时,某原因,我在(到)某地做什么”。

    例如:

    1.2004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我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里聆听中国钢琴家孔祥东的演奏会。

    当贝多芬的C小调奏鸣曲《悲恸》从孔先生的十指间流出时,我习惯性地看了一下舞台上方的管风琴。这时候,我发现在巨大的管风琴右侧有一个外国小男孩半蹲半跪透过栏杆的缝隙在向下张望。因为处在最佳角度,小男孩可以清楚地看到孔先生强而有力的十指在黑白琴键上跳动和起伏,还可以感受到最佳的音乐共鸣。当第一乐章快要结束时,小男孩可能感到原来的姿势不太舒服,便开始轻轻地坐下,双手抱着膝盖认真地欣赏起音乐来。整首曲子大约有二十几分钟,小男孩始终一动不动地保持着这个坐姿。直到曲终,掌声响起前的一瞬间,小男孩弯着腰,迈着猫步蹑手蹑脚地离开了前台。借着大厅亮起的灯光,我看见在前台出口处一位佩戴着标志的女工作人员,微笑地拍了拍小男孩的头以示赞许,然后,小男孩跑向等在一旁的妈 妈,扑到妈 妈的怀里开始撒起娇来。我断定那个孩子只有4岁左右。

                                                            —— 《金色大厅里的小男孩》

    2.那是2004年元旦,爸爸妈 妈出差在外,我一个人闲得实在无聊,就来到我家所在小区前面的十字路口,准备买几张报纸,打发这难耐的时光。

    远处近处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到处都迷茫着祥和的硝烟味。下了班的人,提着大包小包的海鲜以及禽肉蛋,急冲冲的向家里奔去。老槐树下的报摊已经收了,卖报纸的老奶奶,将两手藏进相对的袖口里,一边不停地跳着脚御寒,一边不停地向远处张望.....

                                                              ——《卖报纸的老奶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7-9 09:19:11 | 只看该作者
六.目的、行为引导法

    先交代某个特定的时间,然后点明“我”或者“主要人物”为了达到一个什么目的,最后概述“我”或者“主要人物”到一个什么地点,去做什么事。下文要具体叙述的就是去做的这件事。

    例如:

    1.大概在我十二三岁的时候,为了赚零用钱,我每天放学后都要到一个阔太太家做钟点工。

    工作进行得很不顺利,因为我根本不知道怎么干。女主人家的地板要用特制的木油精清洗,然后打蜡;不同材质的家具又各有一套清洁剂和上光剂,很多名字我都没听说过;洗衣服的时候就更麻烦了,什么不能熨,什么不能绞干......这些都是普通蓝领家里没有的规矩。

                                                                     ——《钟点工》

    2.我初二的那年秋天,为了解决学科“瘸腿”问题,我跑到姥姥家,请正读大学的表哥给我辅导数学。

    ........

                                                                    ——《难忘的辅导》

    七.众里推一强调法

    在生活实践中,同类事物给我们的感受、印象是绝对不同的。在众多的事件中,最难忘的常常只有一两件,在众多我们去过的地方中,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常常只有一两个地方,在众多的人物中,我们真正铭记于心的常常只有一两个人。这种写法,就是先指出某类食物,然后强调其中某一个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或者最感人,或者最......

    例如:

    1.我去过日本的很多地方,给我记忆最深的是一个叫小和田的日本车站。

    小和田站在山林之间,车站里没有检票口,没有电车员,当然也没有车站室,没有屋檐。我想,下雨或下雪的时候,在这个小站上等待电车的到来,应该是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就算电车停下来,也看不到一个人从车里走出来,看不到一个人从站台上走进电车里。但是,在地图上的电车线上,很明显写着小和田站的站名。
  我猜想小和田车站应该是很久以前的旧站了,只不过是政府来不及拆除而已。可我转念想起来,对从车上能看见的旧房顶和村落感到特别惊奇。那只能告诉我那里还有人居住,那里还有人在生活。
  小和田车站的周围是绿油油的山峦,还能看见河水和一座隐隐约约的木桥。从车站下来,绕过一条石头小道走10分钟左右,有好几排旧房子。不过,房子破旧不堪,已经没有一个人居住。顺着木桥方向去寻找电车上看到的木桥,一直走到桥头,原来桥的一半与房子一样也倒塌了。一个人也没有的小和田,谁会在这里等候电车,这显得有些孤单的车站莫非即将消失。
  我终于在站台上惊奇地看到了一位邮递员从电车上下来,他捧着一包行李,笑着从我身边而过。没走多远,他突然转身问我是否是来观光的客人,我没有点头就问:“这里住着人家?”“大家都问同样的问题,以为小和田站只是一个多余的车站,但事实并非如此。”看起来很年轻的邮递员对我继续解释道:“这里还有人住着,如果你方便和我一起来吧?”或许他也用同样的口气问过别人,无论如何,我还是和他一起绕过小道,穿过破旧的房子,我看到了奇迹般的画面。一栋干净的木房子,一块绿油油的菜田,一对年近六十的夫妇在田里劳动。屋檐下,一对白色的农家犬在晒太阳。怎样美丽的风景啊!我感叹的时候,邮递员告诉我,村子里只剩下这对老人,多年以前,所有人都陆续离开。但是虽然只有一户人家,铁路局还是为这两位老人建了这个小和田车站……
  我一下子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一会儿之后,我就再也感觉不到车站的孤单了。我坐在站台上重新去看远处的风景,重新去记住这两个人的车站。我想我可能再也忘不了这个名叫小和田的日本车站了。

                                                                   ——《小站》

    2.教过我的老师,有的风趣幽默,有的渊博严谨,有的平易近人,但我最想念的,要数初二时的物理老师——李春蹊。

    ......

                                                            ——《留在灵魂深处的足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7-9 09:19:16 | 只看该作者
八.以“面”引“点”法

    “点面结合”中,有一种形式是“群像”与“个体”的结合。“群像”为面,“个体”为点。以面引点法,就是从面落笔,刻画“某个时间,或某个时段,某个群体正在某个地点做什么”或者“某个地方,某个群体经常做什么”,由此自然引出下文——其中某个人在做什么,他是怎么做的。(这个人常常与众不同)

    例如:

    1.一百年前的一个下午,一群德国的孩子正坐在教室里完成老师刚刚出的考题:1+2+3+.....100=?

    教室里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奋笔疾书,埋头演算,只有角落里的高斯,平静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的望着窗外出神,眼前的草纸一片空白......

                                                         ——  《高斯的故事》

    2.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哈佛镇,有群孩子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到火车站卖爆米花。

    一个10岁的小男孩也也加入到着个行列。他除了在火车上叫卖外,还往爆米花里掺入奶油和盐,使其味道更加可口,结果他的爆米花比其他任何小孩都卖得好.......

                                                   ——《一个小男孩的取胜之道》

    九.情节抢断法

    从故事的某个情节,直接写起,抛开此前的情节,保证读者能读懂故事即可。这种写法,通常是事件的整体脉络大家凭借经验就可以知晓,即便某几个情节不做记述,也不影响读者的理解,或者有的地方读者不理解,但作者在接下来的叙事过程中做了恰到好处的补叙,前面的部分即便不写,读者也能读懂故事的来龙去脉。

    例如:

    1.“不!”她双颊一红,对打扮得像空中小姐般的服务员抱歉地摇摇头。连10元钱的门票她都觉得奢侈,何况令人咋舌的洋酒。

    服务员漠然地瞥她一眼,收敛起殷勤转身而去。乐曲如山泉,从高不可测的山巅流淌而下,忽明忽暗的彩灯勾勒出绰约的身影和飞旋的脚步。

                                                                      ——《丢失的戒指》

      2.“你必须为你刚才说的话向我道歉!”李主任伸手抓住王经理的衣领,”我的工作出现了问题,你可以批评我,但不能因为要赶走某个人,就诬陷员工!“

      大厅里正在工作的各位员工见两位领导吵起来了,瞬间安静下来,大家偷眼看着两个互不相让面红耳赤的人,低头做自己的工作,假装什么也没听见。大家都知道李主任是对的,但员工的”生杀大权“紧紧握在经理手中,如果站在正义的一边,自己就会丢掉饭碗,如果自己站在王经理的一边,又显得自己不够公平仗义,唯一的办法就是将自己藏起来,明哲保身。.......

                                                                                                                      ——《站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4-7-9 09:19:22 | 只看该作者
十.倒叙法

      所谓的倒叙法,就是先写事件的结果,然后采用追因方式,交代结果产生的来龙去脉。或者,将故事最精彩的部分以及事件的结果,提到最前面先行记述,然后再交代事件的来龙去脉。

    例如:

    1.一天傍晚,美国新泽西州一名小学校长将自己的头发剃成学校的缩写字母“HP”,然后爬上学校的屋顶,度过了一个寒冷的夜晚。

    原来,半年前,他曾对同学们承诺说:“如果你们在几个月内读完一万本书,我可以任由同学们处置作为奖励。全校学生非常努力,很快完成了读书任务,他们选择的奖励是给校长设计一个特殊的头型,让他在教学楼顶忍受一个晚上的寒冷。

                                                               ——《睡屋顶的美国校长》

    2.一天早晨,早起的王大爷正沿着莫名湖边的甬路悠闲地散步。突然,一个红色的漂浮物闯入他的眼帘,他走近一看,不禁倒吸一口冷气,原来那是一具无名女尸。

    ........

                                                               ——《莫名湖谜案》

    十一.环境描写法

    交代事件发生的环境。或者以景衬人,或者借景抒情,或者借物喻人,或者巧用象征,或者为下文某个情节做铺垫,或者渲染气氛。

    例如:

    1.雪,飘飘摇摇,漫天飞舞。白如玉,润如琼,美如诗,轻如梦。

    黛玉只身一人,身披红色裘氅,手握刚刚写就的新词,无言地依着庭栏,望着朦胧在雪中的远山。

    2.正午的阳光,像点燃的火,熊熊燃烧,似乎要烤焦一切,融化一切,征服一切。

    他提着盛满雪糕的保温箱,向老师的办公室走去。汗水顺着脸颊,留下来,打湿了衣衫,迷蒙了双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9 13:1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