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1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孩子,这不是你的错》心得体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00:23: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孩子,这不是你的错》心得体会
当我在读《孩子,这不是你的错》一书时,有一句话发人深省,那句话是:“如果你一定要说问题生是坏孩子,那么,每一个坏孩子都是受害者”。那么,又是什么害了他们。我们知道,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都是那么的纯洁,天真无邪,就像一张白纸。可到中小学时期,则有的变得令父母、老师、甚至社会头痛的问题生。是什么导致那张原本洁白的纸张被涂黑一片。本人借用下面的一段文字:
如今的社会,大家谈论最多的是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们经常会听家长说: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这么不听话?也经常会听老师们说: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管?更是在媒体上看见:某学生上网成瘾,某学生弑父,某学生弑师,某学生纠集校外人员制造恶性事件,……
    这种犯罪年龄低龄化的现象,究其深层的原因,应该说是教育出了问题,更严格的说应该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第一、家长不注重家庭教育与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的起步,家庭环境是接受的第一教育环境,这直接影响着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的形成。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家长的一些做法直接影响着孩子,如:家长满嘴脏话,孩子就不会文明;家长做事漫不经心,孩子就不会认真;家长打麻将没有节制,孩子玩游戏也会疯狂;家长请客送礼,孩子从小就认为只要有钱就可以做成一切;家长玩弄权力,孩子就会认为权力高于一切;……这种潜移默化的家庭氛围的影响,对于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的形成,是无法替代的。家长只有优化家庭环境,注重个人修养,才能优化孩子的第一教育环境。
    第二、家长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值。有很多家长由于对孩子寄予了过高的期望,根本不考虑孩子的智商水平、孩子的实际能力、孩子的承受能力,这样的家长过于自信,只是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托关系让孩子早一年上学。结果孩子无论是知识面、理解能力、集中注意力能力、书写能力、记忆能力等,都有一定的差距,就这样本来正常上学应该不错的一个孩子,就变成了一个不认真听课、记不住作业更完不成作业、成绩倒数的一个十足的差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自己失去自信,于是,差生心态逐步形成。家长只有从实际出发,才是最好的出发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00:24:01 | 只看该作者

    第三、家长的面子高于一切。更糟糕的是,当这一切已经成为事实时,更多的家长不是积极面对,而是碍于自己的面子,一味逃避。当孩子已经表现出种种不良迹象时,不愿意在老师面前承认自己教育的失败,为了自己的面子,却不顾及孩子的发展,如:孩子迟到了,为孩子开脱;孩子逃学了,为孩子撒谎说病了;孩子没完成作业,为孩子去解释;……家长不冷静,助长了孩子的种种不良习气的现成。家长只有敢于面对已成的事实,积极采取措施,是可以挽回的。
    总之,我们只有共同关注家庭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才能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培养孩子的积极的心态,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才能真正提高教育的质量。
以上文字内容强调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最重要的,这一点我有所同感,常言道:”三岁看小,六岁看老“而父母在孩子的早期教育阶段,即0至三岁阶段,这一阶段的他身边的人和事给予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孩子与父母几乎朝夕相伴,形影不离,而孩子的大脑已经发育成熟,只不过对这个陌生的世界是一无所知,大脑就如一张空白的光盘或是一台具有超大内存摄像机,他对这个陌生的世界充满着好奇心,他准备用他的“光盘”刻录和拍摄下一切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连同喜怒哀乐尽在其中。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连同光影声像就是他准备记载的一切。此时此刻,你要给他什么,他将全盘接受,无论好坏,无论易难。最终在通过记忆和理解的功能把他所记录的一切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一一呈现在世人眼前。如果你是孩子的父母,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期,你准备好要给予孩子什么样影响。你有没有做好能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的准备,如果没有做好准备或是没有能力给予,后果会是什么。所谓的能力,不是单纯的经济能力和疼爱孩子的心,还应该具备能给予最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教育能力,这种能力是最重要的,最能影响孩子一生的。你给予了他好的影响就是真的爱了他一场,如果没有,那你极有可能就是将来孩子走上邪路的罪魁祸首,你给予了他生命,却没能给予他获得成功和幸福的本领,是不是害了他,他是不是受害者。
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当我们面对那些所谓的“坏孩子”,面对他们许许多多的恶劣行径,面对他们的叛逆和桀骜不羁是不是会令你尤其愤怒和恨铁不成钢。心底下只想用最快的速度将其扫地出门。了解了他们不幸的成长之路,又会不会萌生一丝同情与怜悯,会不会从内心深处发出“孩子,这不是你的错”的呐喊声。有了这份同情,你的教育和转化工作会不会多了一份爱和耐心。有没有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手的决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09:1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