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9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班主任德育论文探究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00:19: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班主任德育论文探究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戈晶晶
(海南省定安县城南中学,  湖北 434000)

摘要: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他们一生的为人之本,做事之道,而且还关系到我们民族兴衰成败。我在中学担任班主任期间,面对一部分中学生的令人忧虑的思想道德状况,深感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刻不容缓,本文试对他们出现的道德偏差进行粗浅分析,并提出几点教育对策。
关键词:中学生,道德教育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我在中学当班主任的时间很短,但是在与青少年接触过程中,我深深地爱着这些天真活泼的学生,从总体上看他们的道德状况主流是好的,但对其中少部分出现道德偏差的学生也十分担忧。看看校园内的这些学生,听听社会上的骇人听闻,深感: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刻不容缓!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对于他们一生的影响实在太大,将关系到他们今后一生的为人之本,做事之道。在此,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困惑及教育对策,谈谈自己的肤浅认识,以求行家和同仁指教。
一、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
   1、知与行的脱节 学生们对许多道德规范,还是很熟悉,并且谈得头头是道,可是有些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却又不一样,如:在个人与个人之间不能热情相助、包容、沟通;个人与集体之间只要集体照顾,不要集体利益;个人与社会之间,只谴责社会风气不好,不能从我做起,做文明公民,公德意识差,如:不遵守公共秩序、随意破坏公共财产、公共卫生等;在学校与家庭之间,角色转换快,在校是好学生对他人和颜悦色,在家是“小皇帝”对家人颐指气使。
2、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奋斗目标狭隘 把人生中最重要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视为“假、大、空”,学习目的现实,即:认真学习 →考名牌大学→出国→过安逸、舒适的生活。更令人吃惊的是个别成绩好的同学在帮助同学解题或借作业给他人抄时,竟以钱计算次数。
3、懒散、厌学,钟情网吧、无理想、不思进取、浑浑噩噩,厌学情绪严重、作风疲沓、懒散,网吧出入频繁,迟到、旷课是家常便饭。如某学校学生某某,原来积极上进,学习成绩优秀,而且是一名班干部,后由于迷恋网吧,不能自拔,老师、家长都曾想方设法挽救他,但都无济无事,最后因玩电游无钱去偷盗而进少管所,令人痛心。
4、冷漠、自私,任性霸道、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对同学、老师或集体漠不关心,冷若冰霜。一切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稍不如意就闹情绪,甚至无理取闹。如:有一名学生因与家长闹别扭而离家出走,置家长的担扰和自己的学业而不顾,非逼家长答应他的无理要求才回家和上学。
5、宽以待己、严于律人 对人马列主义,别人有错勇于批评;对己自由主义,自己有错善于原谅。
6、无诚信,好撒谎  考试舞弊;在错误面前文过饰非或者死不认帐。承诺的事情常常不能兑现。
7、骄娇二气,意志脆弱,自恃聪明,瞧不起人,课堂上同学答错问题就起哄、嘲讽甚至出言不逊、出口伤人;劳动怕脏,学习怕苦,体育锻炼怕累,图安逸享受;受到挫折,轻者颓废,重者轻生。如:有的同学平时学习不努力,考试成绩不好,怕家长批评就离家出走,更有甚者想跳塘自尽。
8、搞攀比,讲名牌,追求高消费、热衷追星、穿戴、骑车、学习用品等非名牌不要;手机成新宠,甚至有时上课叮呤响,对提“勤俭节约”嗤之以鼻。课本中常夹有明星像,作为崇拜的偶像。同学聚在一起常议论的话题是“某某名牌”、“某某明星”。
二、学生出现道德偏差的原因
1、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校以升学率定成败、论英雄,分数的提高以削弱德育为代价价,教育功能上的德智失衡,长期以来未得到实质性的改变,老师对此状况并非心无疑虑,但又不得不服从于“升学率定成败,论英雄”的指挥棒,使德育出现“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关键时不要。”的严重落差。
2、学校的德育与社会现实脱节较严重的影响
学校德育方法上存在“完美化”倾向,即过分注重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使学生误认为现实中的一切完全与理想一致,就象“文革”时期文学创作中的“高、大、全”人物一般。其实“黑暗在光明身边,崇高与丑恶并存”(雨果),用“完美化”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一旦接触错综复杂的社会,就易出现“社会不适症”,最终导致学生对德育的怀疑。如:某市几名学生在路上看到一位老人中暑倒地,于是急忙打120,待120救护车赶到时,老人苏醒过来,不愿上救护车,结果救护车上的工作人员硬要几位学生负责出车费,在这一类社会现象面前,我们的德育工作显得是那样的苍白无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00:19:42 | 只看该作者

3、家庭的负面影响
现在大多孩子是独生子女,部分家长把他们视为自己的全部希望,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注意的重心渐渐由德才兼备向学习成绩偏移,评价孩子的主要标准是学习成绩,这种重智轻德,使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做人引导;有的家长则对孩子娇生惯养,致使他们各方面严重缺乏独立性;有的父母则干脆把孩子推给学校和家里老人,对孩子漠不关心,放任自流。这一部分家长的育子观念和做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使这些孩子从小形成了一些不良思想和行为习惯,甚至人格被扭曲。
4、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这批学生生活和成长的时代正处于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改革时期,这个时期人们的经济观、文化观、价值观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经济的开放带来了价值观的多元化。对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他们明辨能力较差,受到了一些消极观念,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的影响。
5、文化市场的影响
一些作家和商家为了牟取暴利,在青少年的精神食粮中掺入了许多庸俗的、色情的、暴力的腐蚀品,对于审美观尚未完全形成的青少年具有巨大的诱惑性和危害性。
6、网络文化的影响
网络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进步产物,它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带来极大的便利,促进了社会道德的开放性、多元性,但也给道德教育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一部分青少年冲击非常严重,致使他们不同程度地沉迷于“电子海洛因”,网吧变成了他们的“聊吧”、“恋吧”、“玩吧”,他们的道德认知被误导,学业被耽搁。
三、教育的对策
1、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直接关系到孩子一生的道德取向和道德行为。首先,父母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其次,父母要起好榜样示范作用,对孩子要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除严格要求和关爱孩子外,更重要的是要多与孩子交流、沟通,了解孩子,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加大对他们的监护力度。
2、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学校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定要把德育放在首位。应做到:
(1)学校要克服德育空间上的“狭窄”,内容上的“单薄”和脱离社会现实的做法,要研究和探讨在信息时代的复杂环境下德育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迅速探索、创造出新的德育方法和管理机制,丰富和充实现代德育的内容,使德育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2)抓住中学生特别需要人生指导的契机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理想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真正学会做人。
(3)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在实处,因材施教,减负增效,使每个学生乐学、会学,让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加成功的记录,以智育促进德育,而不是冲击德育。
(4)开展多种有益活动,寓教于乐。不要只向他们推荐参考书,应多向他们推荐好的电影、电视剧、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多开展读书交流,演讲、辩论、文体、书画、讲故事比赛等他们感兴趣的活动。这样,不但使他们的特长得到发挥,独立性得到培养,学习压力得到释放,而且还能使他们学会合作、沟通;学会尊重、欣赏他人;学会陶冶自己的情操。
3、社会教育是育人的一种重要手段。应积极倡导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教育,站在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高度来关心和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1)全社会要形成一个政府牵头,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合力,采取多种形式,整合有关资源,做好德育渗透工作。如:学校、社区相互配合办好家长学校,普及家庭教育常识。又如:各地可就地取材,对青少年免费或半费开放一些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科技馆、影剧院等,有条件的地区还可投资开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基地”等,充分发挥教育阵地的作用,为青少年开展活动创造有利条件。
(2)净化网络环境,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风气。对于网上的不法行为,借助技术手段加以解决,加大解决此类问题的计算机软件的研制与开发,多开辟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健康的网站,为他们提供健康有益的绿色网上空间。
(3)社区的作用不可忽视。社区可组织放假的学生参加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等道德实践活动和娱乐活动,充实他们的假期生活,增加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升华他们的道德境界。
(4)大众传媒要多出青少年喜爱的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相统一的文化精品,做到“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使他们在阅读欣赏中受到先进文化的熏陶,从而净化他们成长的社会环境。
总之,德育不是单一的,而是全方位的统一整体。只有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做到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构建一个性质相同、功能互补、关系和谐的德育体系,才能让青少年健康成长,使他们将来成为既能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又能承接民族传统美德的“四有”新人。

参考文献:
① (1)(2)(3)分别摘自《衡阳市教育干部教师暑假学习资料》2004读本《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P35、P39 、P40 、P41
②《素质教育大参考》 2004年第4期《后进生心理障碍分析与教育对策》
③《教育探索》2001年第6期《对目前我国传统德育的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8 02:4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