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4-7-7 01:24:06
|
只看该作者
因此,动态生成得以表现和达成的最基本的形式和途径便是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只要真正做到:了解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并努力地将它贯彻到自己每一天的教学实践中,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形成就不只是一个美丽的童话。
二、设计弹性方案,拓展自主空间——课堂活力的保证
追求教学的动态生成,并不是不要预设,而是应该从生成与建构的实际需要出发,“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设计弹性方案,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给学生留有充分想象的余地和自主建构的空间。笔者在教学时常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创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设计一些新颖巧妙的互换方案,提高学生的兴趣。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不仅要有知识目标,更重要的是还要预设学生在这节课可能达到的目标;其次在实施过程的设计上要“大气”,重在全程大环节的关联式策划。它可以包括教学过程中教师活动、相应的学生活动、组织活动的形式、活动期望效果的假设、师生互动方式及产生的预想目标。在此基础上形成综合的、富有弹性的教学方案等 。例如,我在设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这节课时,正巧有节假日超市搞活动,,在你购买东西时可以先请教父母他们携带了多钱,那么你能很快的计算出你们要买东西的数量,你们就可以很合理的买很多东西了,然后提示学生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去思考每一个式子,并且用自己思考的方法解一下,最后结合全班人的方法总结出最简单的方法,并且将其类型归类。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厚,对这节课的研究会很认真,小组讨论会非常激烈。
我教学时一般从三方面设计导学案1.学生本节课设计的问题;2.练习巩固,目标达成;3.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
三、驾驭实施过程,培养自主能力——课堂活力的关键
设计得再完美的教学预案,如果没有实践的支撑,那也是“固化”的,是一堆“死”的符号。如何使教学预案“鲜活”起来,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使其成为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媒介。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生成中,真正溶入于互动的课堂。要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涌现动态信息,把握动态生成的切入点,灵活驾驭教学过程,真正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
例如,笔者在“三角形中位线”一节的教学中,由研究连接三角形各边中点所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的关系,探究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的有什么特征进行拓展迁移。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此题难度较大,把问题慢慢引向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上,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转化思想的重要性。学生自己合作探究,发现问题的实质:连接中点的四边形的形状与四边形的对角线的位置和数量有关,从而解决问题。
这种做法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课上小组学生井然有序,婉然一个小“老师”,把问题从分析到讲解都落实到了每个组员头上。看着学生们敢说了,敢讲了,笔者也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感来,使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炼和提高。
四、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课堂活力的开端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从心 理学 角度看,一堂课的开始,学生普遍存在一种对未知的渴望,这种渴望情绪既强烈又短暂,教师应抓住这一良好契机,设法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感受到数学课的乐趣,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精心设计导入,在教学中既能起到组织教学、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作用,同时,它也能促使学生以旺盛的精力、积极的态度主动探索,实现由“要我学数学”到“我要学数学”,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负担和压力,使学生愉快地学会认识数学、学会应用数学、学会创造数学。 例如,我在上《菱形》一节时,利用多媒体播放具有菱形形状的中国结,窗花,以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在欣赏中导入课题。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课堂教学是他们生命历程的组成部分,理应充满活力。正如钟启泉说 的那样:“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总之,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