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万州区沙河小学 熊建峰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素质教育的全新理念赋予了绿色生态的语文课堂全新的内涵,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努力建构一种动态的、和谐的、生长性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生态环境,语文教学活动具有主体性、民主性、开放性、合作性、交互性、体验性、共存性等特征。因此,语文教育要以生为本,营建绿色生态的语文课堂,既倾注人文关怀,又注重语言训练,既让学生放飞梦想,又让学生脚踏实地,促使学生情智共生──享受学习之趣,体验成功之乐,提升语文素养,增长人生智慧,促进学生和谐、健康的成长。如何营建绿色生态的语文课堂呢?
一、关爱的课堂,给学生灿烂的阳光
冷暖先知,带进课堂的永远是阳光,留给学生的永远是晴空。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美德与天职。一个学生无论学业如何,个性品质怎样,谁都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尊重和认可,渴望温暖的阳光雨露。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应把爱心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贯穿于课堂的始终。
关爱的语文课堂应该向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的怀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是最明显的标志。没有学生会被无情打击,更没有学生会受到“法庭”式的审判。课堂上哪怕是只有一丁点儿的智慧之花,教师都应像母亲呵护孩子一样精心保护,多给他们成功的鼓励,少给他们严厉的训斥,否则,创造的“幼苗”就很容易被扼杀在萌芽状态。人都是有感情的,当学生通过观察、体验,从内深处感到教师是真心爱护他,为他操心时,他们会把自己的爱回报给老师,从感情上缩短师生的距离,师爱就成了学生接受教育的桥梁。学生越能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就越加信任老师,老师的教育就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话语。在课堂,老师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把关爱倾注于整个语文教育过程之中。尤其对学困生和“问题学生”,更要多一些微笑,少一些冷眼;多一些赞扬,少一些责备;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惩罚;多一些民主,少一些独断;多一些平等,少一些偏爱;多一些尊重,少一些歧视;多一些对话,少一些独白;多一些启发,少一些灌输;多一些赏识,少一些埋怨;多一些幽默,少一些严肃;多一些信任,少一些怀疑。教师要播洒一路阳光,洋溢一份真爱。比如某学生学习遇到挫折时,给予“爬起来,不要轻易服输”的激励;某学生陷入困惑时,给予“拨开云雾,就是一片艳阳天”的开导;某学生自满时,给予“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劝解……学生在教师的温馨关爱下茁壮成长,奇迹将在不经意之间创造出来。
二、生本的课堂,给学生历练的机会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生本的课堂首先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氛围。其次,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能超越教材,积极地审视、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在激活学生思维、强化语言训练方面大做文章、巧作文章。然后,体现“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把学生当作学习任务的“首要责任人”,把思考的权利、学习时空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让他们在质疑问难和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愉悦。最后,善待学生的差异,用“放大镜”去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中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获得身心的发展。
生本的课堂,教师不再主观地传授、灌输知识,而是给学生各种历练的机会,千方百计让学生主动去求知和探究问题,让学生真正处于自主学习的状态,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其发展就如同鲜花怒放。
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进行的脑力劳动,使他们通过实践去证明一个解释和推翻另一个解释,在这种情况下,知识就不是消极地掌握的,而是去获取的,即靠积极地努力去获取的。”可见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时空,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写一写、讲一讲、议一议、画一画、做一做,有利于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内化、升华所学的知识;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有利于让学生在一次次遐想与探究中发展思维,提升创新素质,开启美好未来。如何引导学生遐想呢?措施一,梦想。梦想是创新的翅膀,没有梦想就没有创新。小学生怀揣着许多梦想,语文教学必须给学生心灵松绑,让他们放飞想象,大胆想象,憧憬未来,引发创新火花,从而使理解、感悟与表达更加深刻美妙。措施二,联结。语文教学要善于抓住文本之间、文本与生活之间、事物之间的各种联系,并加以巧妙地联结或嫁接,以产生新的观点、新的思想、新的形象、新的故事。措施三,生成。语文教学要善于将生成与自主探究融为一体,只有对文本、生活不断进行探究、顿悟之后,才能有所生成,也才能无中生有,有中生新,新中生优,获取一个个令人惊喜的果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