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4-7-1 21:01:04
|
只看该作者
一、感悟文章的写法
1.品析题目
合作探究:《夜莺的歌声》是个很吸引人的题目,你觉得这个题目好在哪里?
汇报中明确:文章从开头到结尾都贯穿着“夜莺的歌声”,它是文章的线索。《夜莺的歌声》包含两个意思:一是孩子用夜莺的歌声向游击队报告情况,帮助游击队歼灭了德国兵;二是孩子被游击队员亲切地称为“小夜莺”,夜莺的歌声是动听的,美好的。
2.感悟文章的详略
(1)回顾《夜莺的歌声》的主要内容
汇报中帮助学生理清顺序:诱敌──入林──送信──歼敌──放哨。
(2)思考:“歼敌”是战斗中很精彩的部分,为什么写得略?
交流中明确,本文旨在表现小夜莺的勇敢机智的英雄形象,“歼敌”过程主要写游击队的表现,相对主题而言是次要内容,理当略写。
3.体会前后照应的写法
(1)首尾呼应
出示《夜莺的歌声》的相关段落。
①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他们发现就在很近很近的地方,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耷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一件颜色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手里拿着一块木头,不知在削什么。
②第二天,在被烧毁的村子的围墙旁边,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通向村子的几条道路,好像在等谁似的。
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这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的有什么两样。觉察不出跟真夜莺的有什么两样。
交流这样写的好处。
汇报中明确:
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是相互照应,首尾连贯的。告诉我们文中叙述的故事并不是一次偶然的巧遇。小夜莺在村口放哨这是他的职责,以夜莺的歌声传递信息则是他和敌人进行斗争的特殊方式。这样我们对“小夜莺”就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2)前后照应
默读《小英雄雨来》,画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课文中的位置。想想课文中两次提到这句话有什么重要的意思?
交流中明确:课文中第一次出现在第二段中。雨来在夜校学习时,女老师指着黑板上的字念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说明雨来在夜校不仅学了文化,更重要的是接受了思想教育。这种爱国主义的思想,在他头脑里扎下了根,这是雨来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和思想基础。
课文中第二次出现在第四段中。敌人的威胁、利诱,软硬兼施,都不能使雨来屈服。“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鼓舞鞭策着他,使他经受住敌人的毒打。在严峻的斗争面前,雨来重温这句话,倍感亲切。“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是他意志、信念、力量和经受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
【设计说明:领悟表达架设了由读到写的桥梁,帮助学生领悟作者在题目、详略、表达等方面的写作技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认识的高度,有利于学生的写。】
二、修辞手法的运用
1.示例
(1)回顾我们已知道的修辞手法。(拟人、比喻、夸张等)
(2)找一找课文中运用了这样的修辞手法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拟人)
“要是你把我们带到别处去,我就把你的脑袋拧下来。听懂了吗?”(夸张)
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比喻)
交流中明确,运用上这些修辞手法,可使句子更加鲜活。比如第二句,让我们感受到了敌军官的凶狠。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敌人恐吓的语气,恶狠狠的语气。
2.自主学习
浏览其他三篇课文,找一找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妈妈还是死命追着不放,到底追上了,可是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
雨来像小鸭子一样都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汇报中引导学生充分感悟这样写的好处,比如,把那双手比喻成“鹰的爪子”生动地表现敌军官的凶狠。感悟之后,引导学生充分读出自己的理解。
3.我来显身手
(1)学生试着填写下面的句子。
弟弟的小肚子吃得圆溜溜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像夜晚的北京,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跑得飞快,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像一把把小剪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犹如一道道彩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像一面镜子。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说明:学生通过自由的画,自由找,自由读,感受到修辞的妙用,接下来通过一步步地练习,自己也试着这样说和这样写,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二部分 读整本书教学设计
《小兵张嘎》
阅读目标
1.了解小兵张嘎的成长经历,感受嘎子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进一步感受战争中儿童的生活,加深对战争的了解。
3.培养学生提取信息、伸展、评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故事书《小兵张嘎》
2.素描纸,铅笔
活动过程
一、交流主要内容
1.简单讲讲嘎子的成长经历。
2.聊聊读后的感受。
【设计说明:该环节帮助学生梳理情节,既使学生对故事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又锻炼了学生的复述能力。】
二、聊聊难忘的情节
过渡:轻轻地合上书,一定有一些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浮现在你的眼前。
交流:
1.最让你感到紧张的事
2.最让你感到难过的事
3.最让你感到愤怒的事
4.最让你感到感动的事
5.最让你感到痛快的事
汇报中,鼓励学生联系故事内容说清楚,谈出自己的爱憎,其他同学补充。师可相机播放《小兵张嘎》的相关视频片段。
【设计说明:扣人心弦的情节,怕是学生最津津乐道的,该环节让学生一聊为快。同时又为评价人物、感悟故事思想内涵做好了铺垫。】
三、聊聊佩服的人物
1.回顾自己最佩服的人物。
2.聊聊自己佩服的理由。
汇报中,鼓励学生联系故事内容谈出自己的理由,选择相同一人的同学进行补充。
【设计说明:该环节使学生对人物有了更深入的感知,同时培养了学生提取信息和评鉴的能力。】
四、聊聊你感兴趣的话题
预设:
1.小兵张嘎确有其人吗?
2.猜猜嘎子的枪是什么样子的?
3.张嘎子骗了杨大妈偷偷地带了玉英去当兵,他做得对吗?
4.鬼子那么凶,为什么总是吃败仗?
…………
问题1的交流中师可简单提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有时不止一个原型。问题2的交流,可以鼓励学生画一画嘎子的枪,还可画一画自己见过的枪。
【设计说明:交流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既关注了学生的兴趣点,又起到了查漏补缺的作用。】
五、拓展延伸
1.我为本书设计广告词
2.图书推荐
像这样的反应战争与和平的书还有很多:《红岩》《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铁道游击队》等。
【设计说明:设计广告词,加深对整本书的认识和体悟。图书推荐,将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更广阔的天地,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战争与和平”主题的认识。】
第三部分 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战争中的孩子资料展
活动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进一步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唤起学生对和平的珍惜。
活动准备
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
活动过程
一、小组活动
1.组内展示并简介自己搜集的资料。
2.交流阅读后的感受。
3.小组内共同分类整理。将相关的图片和资料放在一起。
【设计说明:小组内的分类整理,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整理能力,还为班内更大范围的分享打好了基础。】
二、班内汇报
1.小组分类简单汇报搜集到的资料。建议每人负责其中的一类或两类。
2.师生共同评议,按资料的完备、分类的合理、介绍的清楚与否三项评出优胜小组。
【设计说明:该环节着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资料的展示
1.将搜集资料分类张贴于教室墙壁,大家浏览,阅读。
2.畅谈读后的感受。
【设计说明:全班分享,畅谈感受,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战争与和平”主题的认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