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教育新观念的论文 “学生首位”之我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1 15:53: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章欣赏  众所周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推动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先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教育理念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中被广泛讨论的话题。而以“学生为主体”我认为就是在教育工作将学生放在第一位,即 “学生首位”思想,那么该如何树立正确的“学生首位”思想,在工作中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又应该从哪些方面做起呢?本文就此问题,浅显地谈几点看法。

一、树立信任观点,对学生抱积极期望。

信任,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没有信任就谈不到教育。罗森塔乐效应启示我们,对学生的信任,具有不可思议的巨大的感化力、推动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力量。教师只有信任学生,才能对学生抱有积极的期望;只有对学生抱积极的期望,才能对学生高度负责,全面的了解、深入的研究学生,采取有的放矢的措施,热情地培养学生。所谓信任,就是要相信学生经过教育能够“成人”、“成才”,差生不差,“孺子可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那样,要“深信有可能成功的教育每个儿童”,而“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布卢姆的学生观也强调,“我们的孩子都能学习”,每个学生都有能力掌握任何教学内容,“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每个儿童都能够达到高水平的学习”。

我任教的班级,有一名学生经常不做作业,而每次总能用不同的理由来搪塞。有一次正好教学“确定与不确定”这节内容,概念出示后,我让学生举行说明“必然事件、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数学课代表举的例子是:“×××同学明天的作业不能完成。”是必然事件,顿时其他学生哄堂大笑,我看到这名同学将头深深地埋在桌下。我一阵懊悔,灵机一现,“我想×××同学现在一定有话对大家说”,大家都望着他,他涨红着脸说:“明天我一定完成作业,这是必然事件”。“我期待着,我想大家也一定在期待着。”同学们脸上都现出善意的微笑。我想:这个“一定”一定是他当时的真心话,至于他的“一定”能否坚持下去,我暂时不想去下定论,但作为老师,应当允许学生有个反复的过程,只要他们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我们就应该用爱去包容他们,用爱去打动他们的心灵,用爱去唤醒他们,用爱去感化他们。可以这样说,“爱”是最完整的教育。

二、树立平等的观念,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

尊重学生,是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我们应该像马卡连柯提出的那样,“要昼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昼多在尊重一个人”。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我们必须懂得,学生无论年龄大小,无论怎样不成熟,他们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学生。在对待学生时,首先应把学生当人看待。要把学生当成同志、挚友,要平等待人,要有民主作风。教师有对学生的管教权力,但不能把学生当管制的对象;教师有对学生批评教育的权力,但不能责斥、讽刺、嘲笑、挖苦,更不准辱骂乃至体罚,侮辱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陶行知先生极反对侮辱学生人格的不良教育行为,他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学生的自尊心,是学生要求他人尊重的情感,是学生的荣辱感、自尊心、上进的力量源泉,是学生不甘落后、积极克服缺点的内部动力,是学生自我意识的表现,是学生的“自我教育之母”,是教师赖以开展教育的心理基础。要努力克服刻板效应、成见效应的影响,发展的看学生,客观的看学生,千方百计的爱护和培养学生。

三、树立“爱满天下”的观点,面向全体学生施爱。

热爱学生,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在事业上的成功之道。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技巧地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获童”。热爱学生,要坚持爱的崇高性、纯正性、普遍性和持久性,不以个人的情感、好恶为转移,面向全体学生,“爱满天下”。不论和自己亲近的还是疏远的,不论是听话的还是调皮的,不论是智力好的还是智力差的,不论是先进的还是暂时时落后的,不论是出身于何种门第的,都应施以真诚的爱。尤其是对后进生,应于无爱处寻可爱,给予“偏爱、厚爱”。这是教育转化他们的金钥匙。只有当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时,才会和教师产生感情共鸣,才会理解教师的意图,才会和教师步调一致、配合默契,才能使其树立学习的信心,从而改善自己的学习。即使后进生犯错,也应找一个机会或创造一个机会让他自行改正。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和风细雨,待人宽容,也未必不是一个好的方式。著名的教育转化后进生的专家丁有宽先生指出,“对学生的爱,似乎是人的本能,对差生也要由衷的爱,而且用爱去转变他,这是崇高的爱”。他坚持“面向全体,偏向差生”的爱生观,曾先后使22个乱班或差班转变为先进班,使近300名在学习上、道德品行上所谓的“后进生”转变为优秀学生或“三好生”。

四、树立教学相长的观点,虚心向学生学习、请教。

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是教育工作者应当遵守的一条主要原则,是“教学相长”原则在新时期的新含义,也是教师学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教师向学生学习,一方面是“弟子不心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青少年学生乐学好问,思想活跃,坦诚热情,富有理想,善于接受新事物,值得教师学习;另一方面是因材施教的需要。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提介教师向学生学习、请教,了解他们的环境,了解他们的能力,了解他们的需要。他指出,你如果不了解他们,“你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不懂小孩的脾气,如何能教小孩。“他要吃白米饭,你倒是老弄面条给他吃,事情会两不讨好”。只有在请教他们、了解他们的基础上,才能因材施教。“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

五、树立实事求是观点,正确地对待和评价学生。

教育是具有无选择性的,教师不能先择学生,学生当然也不能选择教师。所以学生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该实事求是的承认这一事实。在实事求是的观点下,对不同智力,不同个性特点,对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不仅在思想上、感情上认可,而且要从实际出发,在行动上区别对待,以实事求是是的观点对待和评价学生。就单纯的学习成绩而言,苏霍姆林斯基就强调:在教学中,不能把“困难”学生与普通学生同样对待,“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要求一个只能提5桶水“弱小的儿童提20桶水,就使他过于劳累而受内伤”,非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他还指出:“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5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说,‘3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应当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记得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要通过怎样的途径,要经历什么样的障碍和困难,才能引导儿童接近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水平,以及怎样才能使每一个儿童的脑力劳动中具体的实现教学大纲的要求”。

以实事求是的观点,从实际出发,客观、公正的对待和评价学生,是能否坚持正确的学生观的关键。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多运用罗森塔尔效应,努力抵制、积极克服刻板效应、成见效应、马太效应的影响,努力克服对学生的偏见,尤其是对后进生的“定型心理”、“厌弃心理”、“偏激心理”;要努力克服对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只讲一点,不讲全面;只看现在、不看发展;只讲缺点,不讲优点;单凭印象,缺乏客观;注意表面,忽视本质;先入为主,一锤定音;主观臆断,沿袭俗见等偏见问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2 08:1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