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提问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2-22 08:2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天津市大港区教研室 王德鹏




    教学实践证明,恰当的提问是组织和引导教学对话的重要手段,因为恰当的提问可以诱发、促进学生的自由活动,可以调节学生的思维活动,可以检查已达到的教学效果,可以使学生意识到问题所在,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尽快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主动去思考、去探究。但我们应该注意到,提问时只有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学活动的最优化。如果提问时不考虑儿童的思维特点,不仅不会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还会对学生的思维造成一些的影响,甚至会造成教学活动的不可控制。我们看下面的教学片断。

片断一:一年级下册《找规律》

学生在已经找到彩花、彩旗、彩灯的排列规律后,教师设计了找规律涂颜色的练习环节。我们看教师是如何引导学生进入这一练习活动的。

教师出示一组练习:涂上合适的颜色。

师:同学们讨论一下……

教师话音刚落,学生马上就在小组内讨论上了。

教师看起来很着急,很无奈地摇了摇头,不知是对自己提问的方式不满意,还是对学生不满意。教师赶紧叫停。

师:先停一下,听老师把要求说完。

学生慢慢静了下来,教师继续提要求。

师:这几组图有规律吗?有怎样的规律?怎样才能涂上合适的颜色呢?开始讨论吧。

学生又开始在小组了讨论。

片断二:一年级下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教师在简短的谈话导入后,提出问题。

师:有三种气球,老师想要选两个,可以怎样选呢?我们先看看每种气球的价钱。

学生汇报每种气球的价钱。

师:在每个小组的学具袋中都有这样的三种气球,拿出来。

学生拿出几种气球若干个,摆在桌上,表现出急于动手的表情,这时教师继续提问。

师:互相商量商量,选哪两个……

学生马上就在小组中开始讨论了。从教师的表情看,教师好像还没有说完,教师下意识的赶紧叫停。

师:停一下,听老师说完。

学生慢慢停了下来,有的学生还在暗地里摆弄手中的学具。教师又继续说要求。

师:讨论时想一想,可以怎样选?有几种不同的选法?每种选法需要多少钱?小组长在表格中做好纪录。开始讨论吧。

学生又开始讨论了。

在这两个片断中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教师在要求还没有讲清楚时学生已经开始了讨论活动,教师赶紧叫停。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学生“不听话”吗?原因不在学生,而在于教师提问时忽略了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年龄特点,并缺乏一定的技巧。下面我们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提前行动”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学生有自主探究的需求。从发展的角度考虑,学生并非是一张白纸,他们有自主探究的强烈需求,因此当他们看到学具时就有动手摆一摆的想法,当听到“商量商量”的要求时就迫不及待的开始讨论了。

2、学生提前进行了预习。新课标教材的丰富内容、富有情趣的学习素材以及贴近儿童的卡通图画,都会吸引学生去阅读教材,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就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所了解,有的甚至在家长的帮助下对题目进行过认真地分析,再加之他们好胜心理的驱使,急于讨论并抢先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就不难理解了。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到这一点。

3、学生具备了事先预知的能力。由于在前面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形成了一定的经验,到学习的后半阶段,有些学生能凭借已有的经验事先预知要讨论的问题,再加之急于表现的愿望,因此提前“行动”,其他学生也就被带着一起讨论了。

二、从教师角度考虑,课堂提问要注意以下几点:

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不应让学生来适应教师的提问方法,而要在设计问题时就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征,去适应儿童,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

1、要做到“动作要求”后置。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当他们听到“动作要求”时,马上就会动起来,不论懂不懂、会不会,都要去试一试。在上面两个案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开始就有了“动”的要求,如“同学们讨论一下……”,“互相商量商量,选哪两种……”等,学生自然就开始讨论了。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把“动作要求”放到最后面,使学生在真正理解了如何去做的基础上,再提出诸如“商量商量”、“讨论一下”等动作要求,这样既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又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如在第一个案例中,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先提出“这些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呢?小组同学商量一下。”在学生找到了规律后,在提出“怎样才能涂上合适的颜色呢?”这样学生就会在听清楚要求的基础上参与学习活动了。

2、要注意一次提出的问题不宜过多。学生带着问题参与讨论、操作等活动,能增强学习活动的目的性。但如果在活动前给学生提出过多的问题,让他们带着太多的问题参与学习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他们只能按教师的要求去做,独立思考的空间也就相对狭小了,因而在活动中会失去真正意义的自主,陷于被动的局面。因此在学生进行讨论或动手操作前不要提出过多的要求,给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让他们在自主的探究活动中能不断产生新的发现,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如第二个案例中,教师在学生讨论前提出了4个要求:(1)可以怎样选?(2)有几种不同的选法?(3)每中选法需要多少钱?(4)小组长做好纪录?我们设想一下,一年级的小学生带着这么多的问题又怎能自主探究呢?我们可以把这个活动分成两段,首先提出:“可以怎样选呢?商量一下,小组长做好纪录。”给学生一个较宽松的氛围,自主思考。然后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再提出:“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呢?我们一起算一算每种选法需要多少钱。”这样学生才能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

3、要顺应学生的思路调整教学活动。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在遇到问题后,由对问题产生的兴趣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教学中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就不能给学生灌输“思路”,要用恰当的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上述两个案例中,在学生已有了讨论的积极性,并开始了讨论活动的情况下教师“叫停”,不仅会打断他们的思维活动,甚至会挫伤他们的思维积极性。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不妨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进行自主的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地研究。如在第二个案例中,教师提出:“互相商量商量,选那两种……”学生就迫不及待地进行讨论,这时就让他们进行讨论,在学生提出他们认为合适的选法后,我们再让他们讨论每种选法应付的钱数,这样既顺应了学生的思维需求,又同样完成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提问是组织教学活动时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学生思维在知识的领会与掌握过程中逐渐得以发展的基本保证。因此我们在组织教学活动时的提问,应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并使之顺应学生的思维需求,引导他们依靠自身的需要主动参与到问题的探究活动中,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9 11:2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