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4-6-28 09:28:00
|
只看该作者
一、净化的课堂——本色的前提。
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师生完成教学任务的中介。《语文课程标准》上说:“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拓视野。”有的教师就着眼于此,对文本“加强渗透、大胆整合,”但又让我们不得不看到语文教学陷入了另一个误区——本意在于提高学生素质,或者为了丰富课堂内容,大量的非语文元素源源不断地涌进课堂:简略的背景交代变成历史演义,作家作品介绍变成人物掌故;只要课文内容稍有牵连,天文地理都可扯进来,语文教师俨然是位博学多才的学者,语文课仿佛成了综合课。他们忽视了课文这个最直接、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把语文课上得面目全非。
案例1《秋天的图画》就是如此,教师将文本抛之于脑后,将课外的知识大量融入课堂,而又脱离了文本的学习,这样又何称为语文的学习呢?
入选为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绝大多数是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名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语文课应该以学生为本位,注重语文的本体,强调文本本身……挖掘文本资源,其实教科书是最最基本的语文资源。”张庆先生的这番论断入木三分,让我们对如何改变“语文少了,关于语文多了”有了较明确的方向。在语文教学中,要始终把握无论怎样综合,都要让“关于语文”服务语文,要“务本”。首先在文本内开拓资源,主要依靠文本这一“最最基本的语文资源”,让综合性、综合能力、综合目标在一遍又一遍的文本资源挖掘中深度生成。教师如果要以牺牲课文这一基本资源,去所谓的“加强综合、拓展资源”是万万不行的。
而紧扣文本的生成与拓展则是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引导学生将文本读厚,让学生在厚中积累,厚中喷发。同时,教师也要将与文本这一资源关系不大的非语文元素请出课堂,给语文课减负,让“语文味”回归课堂,让语文学科成为真正能体现自身特性和功能,拥有自身追求目标的严谨科学的人文学科。净化的课堂,才能真正发挥语文教学的本色。
二、激荡的情感——本色的根本。
随着语文教学中文学功能的强调和突出,文学作品在教材中占有的比重日益增大,文学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因此把握文学特性,注重情感的激发与感染,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课倡导“语文味”,强调上真正的语文课,展现语文的本色。
那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何谓语文的本色?杨再隋教授说:“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
提倡“语文味”,就是强调语文课要富有情感,要让丰富的情感激荡于课堂。情感的迸发,来自于文学作品本身。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那些名篇佳作,之所以传诵不衰,就是饱蘸作者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作者的心血和生命。他们的情感体验,激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而情感的生发又是理解作品的催化剂。那一份份清幽、奇特、壮丽,把学生带进诗的意境,令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那些或可悲可壮,或可亲可爱,或可哀可怨的人物形象,他们一个个走进学生心中,让人去感悟,去思索。
这些人物怎样一个个走进学生心中,让人去感悟,去思索呢?周一贯老师说:“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以读攻读,反复诵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途径。”语文课强调以读为主,读中悟,读中品,“扣读导悟”,从语言文字中读出情意和魅力。
如支玉恒老师在教学《拥你入怀》一课时,始终采用“扣读文本”的方式,通过词句的扣读,悟出文本所蕴含的情,在朗读中激荡自己的丰富情感……
文中的母亲得了绝症,医生要她务必及时入院治疗,否则顶多只能再活一年,贫穷的单身母亲决定带女儿一同离开这个举步维艰的世界,教师让学生通过比较母亲的极度悲伤、绝望和女儿的欣喜无忧,从而让人物压抑着的巨大悲痛的无声动作与天真烂漫的语言作对比去感受催人泪下的人间不幸。
师:划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读一读。
生:(感伤地读)女儿,女儿,她能指望谁。
说理由:她觉得对不起女儿,舍不得女儿。
师:谁来读读母亲给女儿搛菜这一段。
生:(读得凄凉)心如刀绞,坐下来,不停地为女儿搛菜。女儿吃得开心,没有注意到隐藏在他眼角的泪。
师:这样的家庭吃这样的菜,这样的时候,吃这么好的菜,你想到了什么?
生:这是人世间的最后一餐。
生:母亲想带女儿一起走了,多么可怜的孩子。
师:想象一下,母亲在做菜时,一刀一刀地切下去,心中怎样想?
生:母亲边切边伤心地流泪。
生:自己在烹制自己和女儿的最后晚餐。
师满怀悲伤的情绪朗读:如今,她要走了,女儿……女儿,她能指望谁呢……教师的朗读催人泪下,学生的眼眶红了,泪水止不住往外流。(我们听课的老师也情不自禁,酸楚的感觉溢满心头。)
师:今天是好日子吗?
让学生体会到这三字里包含着的滴血的痛。……
又如案例2中,这是著名特级教师盛新凤老师《燕子专列》学习中的一个片断。
像这样的课例还有很多很多,举不胜举。在这些语文课中,他们没有太多的“电化”,没有矫情的表演,只有读文,只有语言,关注着字词句篇,关注着听说读写,一切是那样的简简单单,是那样的平平淡淡,是那样的扎扎实实,而却在这平淡之中,师生之间却激荡着热烈的情感,喷涌着胸中的激情,在潜移默化之中,学生与文本的内涵,与人物的心灵产生了共鸣,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与美的熏陶。激荡的情感回旋在课堂之中,这是语文本色的根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