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9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数学老师个人教学工作总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27 15:55: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数学老师个人教学工作总结
海口市龙峰实验小学   张湘锜
时间过的真快,不知不觉一学期又要结束了。在这半年中,我担任的是五年级(4)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我努力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在张国红主任的身上我学到了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教学经验,在李娟老师的身上我学到了灵活的教学方法,在陈彩宽教导的身上我学到了严谨的课堂教学语言,在莫壮宏老师的身上我学到了丰富的课堂评价……我时常向科组的其他老师请教,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了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以下总结 :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落实教育目标。
  1、备课。学期初,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及时复习。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我们班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因为每一位学生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水平差异,所以,布置作业时,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次要求。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特点选择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完成。批改作业时,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教师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
  4、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
首先我把真诚的爱给予后进生、寻找出每个后进生学习毛病所在,做到从思想上对他们不歧视,感情上不厌倦,态度上不粗暴,方法上不过于简单,用自己对差生的一处真诚的爱心,叩响他们的心灵之门。其次我努力让自己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比如:在课堂上给他们创造条件,鼓励他们举手发言,及时给予肯定、奖励;课外积极辅导、跟踪,多与家长联系,有利于为他们创设一个健康良好的环境。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必要时实行一对一的辅导。
二、教研教改方面。
    把学生教好,让学生成功,是每位教师最大的心愿、最高的荣誉。作为一名教师,最紧迫的问题是具有新的教学理念,刻苦钻研新的教材。我认为现在对于课程改革环境下的教师,光有一桶水是不够的,要根据学校与班级的实际,拓展学生学习资源。我注重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在工作中,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抓住一切机会认真学习,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及班级管理水平。在校内,我积极参加每一次的教研活动,虚心学习,及时消化,吸取别人的精华,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平时向书本学习、向身边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的缺点,本人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3 06:0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