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935|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材分析、重难点突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25 10:05: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4资料  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材分析(第1课时)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甘棠小学 俞国辉(初稿)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 齐胜利(统稿)
“成长小档案”是对全册教材的复习与整理,包括对数学知识的整理和对学习中有趣事情的回顾两个方面。

对数学知识的复习与整理,教材出示了4幅图。而第一幅图虽然呈现的是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但包含了丰富的内容:100以内的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含整十数加、减一位数,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4幅图实际上呈现了5部分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认识人民币,认识平面图形,分类与整理。

  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复习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数的顺序、数的序数含义和数的组成;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整理与复习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结合直观复习加、减法的算理,二是将算式进行分类整理,三是结合实例复习学过的计算方法,四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对人民币的复习,既要辨认,又要进行换算和简单的计算;认识平面图形的复习,不但要辨认,还要描述对图形特征的直观感受;对分类与整理的复习,重在经历过程,感受分类与整理的必要性,会用简单的统计表、象形统计图表达整理的结果。

对学习中最有趣事情的回顾也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形式上的有趣,二是内容上的有趣。通过对学习中有趣事情的回顾,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全面回顾、梳理、总结所学知识,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难点是初步了解总复习的方法,感受复习的作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6-25 10:05:41 | 只看该作者
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材分析(第2课时)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甘棠小学 俞国辉(初稿)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 齐胜利(统稿)
93页编排的内容为数学活动,活动设计了一个新的百数表,让学生在建构新百数表的过程中继续探究其中的规律,发展学生对数及运算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材在编排中以“新”百数表的建构和探究过程为主线,通过6个问题,将10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相应的计算结构化、系统化。6个问题设计精致、巧妙,既全面系统地梳理了知识,又增强了学习过程的探究性、深刻性、趣味性,有利于提升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前4个问题主要复习数的认识,并综合了找规律的内容,分为3个层次。首先,让学生经历“新”百数表的建构过程,初步体会数之间的关系;其次,进行“新”“旧”百数表的对比,进一步体会它们之间的同与不同,探究“新”百数表中的规律,感受百数表中首位数不同所带来的变化,领悟数学的奇妙;然后运用“新”百数表的规律写数。后两个问题主要复习数的计算。其中第(5)题复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第(6)题复习两位数减整十数的计算。仿此可以进行许多类似的计算,并发现一些规律。教材通过6个问题对数的顺序、数的序数含义、数的组成、位值、数的排列规律和数的运算等方面进行了复习,这样的编排,用同一素材把同一领域的内容串联起来,既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复习,又可使学生获得对本册教学内容的整体感悟,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对数及其运算的认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探究活动中发展学生对数及其运算的认识;教学难点是提升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6-25 10:05:51 | 只看该作者
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材分析(第3课时)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甘棠小学 俞国辉(初稿)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 齐胜利(统稿)
94页第2题是总复习中的第2个数学活动,借助平面图形的拼组对平面图形进行整理与复习,进一步加强对平面图形的再认识。教材借助3个学生的对话和操作,对所学的平面图形、七巧板和平面图形的拼组进行了回顾。在此基础上,教材又设计了两个新的图形拼组活动。

教材的编排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通过情境图中的对话及操作,复习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包括对5个平面图形及其特征的认识、用七巧板拼有趣的图案、用同样的三角形拼组;二是按要求拼摆(解决问题),巩固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力。通过这样的拼摆、操作,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图形特征的感知,为今后继续学习几何图形积累了活动经验,还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类推意识、创新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加深学生对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教学难点是在拼摆的操作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6-25 10:05:59 | 只看该作者
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材分析(第4课时)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甘棠小学 俞国辉(初稿)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 齐胜利(统稿)
94页第3题是总复习中的第3个数学活动,让学生将本学期所学的平面图形按颜色、形状这两个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整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选标准把这些平面图形分成两类。这个数学活动既是对分类与整理的系统复习,也是对平面图形特征的再认识。

教材的编排分为两个层次:按指定标准分类计数、自选标准分类计数。指定标准有两种:一是按颜色进行分类计数、填表,比较简单,只要计数准确再填表即可;二是按形状进行分类计数、填表,计数时学生要先弄清楚卡片是什么图形再分类计数,像卡片11、15、17这样位置的平行四边形辨认时容易出错,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按自选标准分类有一定难度只要能说出道理即可。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经历分类计数的过程,积累分类计数的经验,感受分类与整理的价值;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的特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6-25 10:06:52 | 只看该作者
一年级下册《总复习》重难点突破(第1课时)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甘棠小学 俞国辉(初稿)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 齐胜利(统稿)
1.全面回顾、梳理、总结所学知识,初步了解总复习的方法

突破建议:

(1)复习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本学期学习了哪些知识,然后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并进行相互补充。最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梳理,帮助学生经历复习的基本过程,感受复习的基本方法,养成梳理知识的习惯。

(2)利用多种形式的表征突出结构性。如复习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一个数(45),以“看到这个数你想到了什么?”引领学生复习。学生可以想到:有45个苹果(基数意义);第45个人(序数意义);4个十和5个一(组成);46前面的那个数或44后面的那个数(数的顺序);四十五(读法);十位上有4个珠子、个位上有5个珠子等等。还可以想到关于45的运算,如得数是45的加、减法,45加、减一位数,45加、减整十数等。还可以想到45在生活中的运用等。

2.提高计算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突破建议:

  (1)计算的整理和复习可以采取单一性训练和对比性训练。如78-30、65-40、82-20等直接口算的单一性训练;如把58-30与58-3放一组,把67-20与67-2放一组进行对比训练,让学生理解虽然减的数中都有3,但由于3所在的位置不同代表的意思不同,体会只有相同的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还可以把像14-8、24-8、34-8、44-8、54-8、64-8、74-8、84-8、94-8这样的算式分成一组,让学生先计算,再观察被减数、减数、差之间的变化规律,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2)将计算的复习、人民币的复习、分类与整理的复习等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突破建议:

  (1)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可让学生说说在学习过程中有趣的或者印象深刻的事情有哪些,说说自己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了哪些问题,有哪些新发现等,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以多种形式的训练突出趣味性。即使是最简单知识的复习,教师也要精心构建一个活动,使学生产生一个愿望,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4-6-25 10:07:02 | 只看该作者
一年级下册《总复习》重难点突破(第2课时)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甘棠小学 俞国辉(初稿)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 齐胜利(统稿)
发展学生对数及其运算的认识,提升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突破建议:

(1)让学生经历“新”百数表的建构过程,构建数与数之间的逻辑关系。可让学生先整体观察所给的“新”百数表:第一横行的10个数、第二横行的6个数、第一列的7个数、从左上到右下的斜行、从右上到左下的斜行的数等,再想一想这些数的排列有哪些特点?让学生发现数的不同排列规律。然后让学生填满百数表,重温100以内各数的顺序。接着让学生观察填满数的百数表中的规律,如横着看、竖着看,可以从中抽取一行、一列发现规律,弄清楚一个数和排在它的上、下、左、右的数之间的关系。再和“旧”百数表进行对比,说说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在“新”“旧”对比中探究“新”规律。

(2)练习完最后两个问题,可模仿这两个问题继续练习:如从第2行至第10行中任选一行,再从选定的行中任选一个数,与第1行中任意一个数求和、求差;也可以从第2列至第10列中任选一列,再从选定的列中任选一个数,与第1列中任意一个数求差。

(3)要认识百数表的价值,并能创造性地使用。如可以留下新百数表中其中的一行与一列的数,其他位置上的数空着,再给出一些数,让学生帮助找“家”;之后,去掉原先的那一行与一列的数,请学生根据找到“家”的几个数帮助又给出的“新数”找家……通过确定数的位置加深学生对数的认识,同时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数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4-6-25 10:07:10 | 只看该作者
一年级下册《总复习》重难点突破(第3课时)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甘棠小学 俞国辉(初稿)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 齐胜利(统稿)
加深对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并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突破建议:

(1)教材中编排的“用2个同样的三角形拼”“用4个正方形拼”,只是提供一个加深对平面图形特征认识和感受平面图形之间关系的思路,具体活动时,教师可以创造性地设计操作活动,如:用2个同样的长方形能拼成什么图形?用4个同样的三角形能拼成什么图形?用两个同样的图形拼出一个长方形。拼完之后交流一下拼的情况。

(2)教师要精心设计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一方面调动学生触觉、视觉等多感官的投入,形成对平面图形的充分感知,加深学生对平面图形的特征的认识,进一步感受平面图形之间关系;另一方面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拼摆的操作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不应依赖教师的演示或信息技术的运用,以演示替代学生的实际操作。学生所接触到的平面图形的实物越丰富,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就越深刻,对图形的认识越清晰。

(3)在汇报交流时,教师可以通过设问,引导学生认真倾听、边听边思考,提高交流的效果,促进不同水平的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获得提高。如:“他的说法,你明白吗?你能再说一说吗?”“这个同学的说法你有补充吗?”“这两个同学的想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8 14:1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