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4-6-21 16:40:13
|
只看该作者
二 测。让学生对复习的结果进行检测、评价与反馈。我认为通过教学评价给予学生一种成功的体验或紧迫感,从而强化或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并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控,改进学习方法。复习完成时,可选取数量适当的题目进行当堂检测,同时一定要注意及时反馈。教师对于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的方法使学生能将这些易错点真正掌握起来。另外,让学生学会建立错误档案,让学生将考试和练习中的错误记录在错题本上,并总结归纳产生错误的原因,查找相关的知识漏洞,再选几个类似的习题及时练习巩固。同时把做过的卷子按复习顺序装订成册,并标出页码。提醒他们及时“回头看”,定期看做过的卷子,对做错的习题及时复习练习,这样可以及时补缺,防止犯过的错误重复再犯。
最后,要注意优化复习方法。
好的复习课就像一篇优美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必须优化复习方法。我认为,在总复习过程中要做到五个为主。
1、以学生为主。复习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教师是媒体,教师起着沟通学生与教材的作用。复习中切忌喧宾夺主,不要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学,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配角变为主角,真正做学习的主人。比如在组织学生上复习课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可以独立,也可分组)整理知识结构,通过让学生自己整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许多学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整理出了一章的知识结构。在上复习课时,许多学生以枝状式、列表式、主线式等整理出了本章的知识结构,而有的学生却另辟蹊径用图画式。通过这样的复习,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归纳、整理,对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特别深刻。
2、以课本为主。高考复习知识点多,覆盖面广,复习时既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要会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去解决问题,既要全面掌握,又要突出重点。因此,我们扎扎实实地抓好课本知识点,把课本与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3、以课内为主。要将问题尽量解决在课堂上,上课前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合理安排讲练时间。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学生通过教师讲,自己练,有常学常新之感,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同时又避免了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的弊端。
4、以练为主。复习课应充分体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练为主的"原则。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机会,内容要"全",练的习题要"精",练的方法要"活",练的时间要"足",训练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章节练习抓基础,单元练习抓重点,全面练习抓综合。多练才能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在考场上熟能生巧,巧能升华,临阵不乱,沉着应战,克服非智力因素造成的不应有失分。
5、以能力为主。知识和能力二者是密切相联的。知识的存在和增长,的确是能力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所以在复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辨别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选择题的甄别能力,实验题的总结归纳能力等。近几年高考题中可以看出更加注重通过各种形式考查学生处理和表达信息的能力。在高考题中,主要通过文字描述、表格数据、数理图象、示意图等方式呈现大量的信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选择适当的方法,对题给信息进行处理、分析、综合。此类题突出体现了注重“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是高考命题的焦点,也是考察同学们能力的体现。
另外我认为一定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注重物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近年高考题特别关注环保、能源、可持续发展、高科技、国内外时政大事等社会热点问题。此类题重视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突出科学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复习时也要注意及时渗透。同时也提醒同学们做到关注自己:例如体重、身高、密度、体积、正常步行速度、正常体温、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压强等;关注周围:例如课桌多高、一层楼多高、一只鸡蛋质量多大、家用电器功率多大、小轿车速度多少、保温瓶容积多大、电冰箱的工作原理、指甲刀及自行车、白炽灯泡上所涉及到的物理知识等;关注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如露水、霜的形成、为什么冬天水管容易破裂等;关注科学、技术、社会:例如温室效应、城市热岛效应、光污染、人工降雨、航空航天、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同时还应当关注新闻热点,注意捕捉新闻事件中所包含或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并善于与物理知识的复习有机融合起来。实际上这也是对我们老师各方面知识和能力的考验。
复习的过程,同样是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全面和谐发展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的教学中,切忌为应试而复习,搞填鸭式教学,搞题海战术,把学生再次推入应试教育的泥沼。教会学生复习的方法,让学生不断地在复习中体验到收获的愉悦,应是教师始终不渝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