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5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13 16:47: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后记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表达了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

这篇文章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重点突出,表面是写樟树,其实是借物喻人来赞颂宋庆龄如樟树般崇高的人格风范和可贵的精神品质。

教学时,我首先抛给学生一个问题“宋庆龄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孩子们通过合作大都找出了答案:外形蓬蓬勃勃和本身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接着我带领孩子们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理解樟树,并通过感情朗读来感悟樟树的生机勃勃。可是,这个答案虽然没有脱离课文内容,但毕竟是浅层次的,如何将合作探究引向深入呢?

我引导学生紧抓“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这句话来理解,因为它不仅是樟树的可贵之处,更是宋庆龄的可贵之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内容,我首先让学生抓住描写樟树可贵之处的句子反复品读,然后讨论“可贵在哪里?”接着,让学生交流有关宋庆龄的资料,让学生从意识上真正找到樟树与宋庆龄的相同之处,顺水推舟,我问孩子们:“你们认为作者仅仅是赞美樟树吗?”“不是,”孩子们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还有什么?”“为了赞美宋庆龄,”孩子们的感情得到了升华,“对了,作者表面是写樟树,其实是借樟树来赞颂宋庆龄,这种写作方法叫做‘借物喻人’,”这样,文章的难点得到了突破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对宋庆龄的敬佩。

其实,难点的突破并不难,只要教师吃透文本,动脑设计,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6-13 16:52:1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2 21:4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