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660|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4年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期末计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12 10:56: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4年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期末设计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计划
第一课时 表内除法
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清楚在什么样的问题要用除法解决。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除法计算的便捷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复习表内除法。
难点: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教学步骤
二一班的16名同学在公园里尽情玩耍。同学们来到儿童乐园打算租儿童小车,小车有2人的和四人的,如果都租2人的需要租几辆车?租4人的需要租几辆车?  同学们,你们能帮助他们一下吗?应该怎么租呢?
1.16名同学都乘坐2人车,需要多少辆?
(1)该如何解答,自己先试着解答。
(2)小组合作讨论出解答的方法。
2.汇报解答方法,并列式。        
16÷2 = 8 (辆)  
3.16名同学都乘坐4人车,需要多少辆?
(1)该如何解答,自己先试着解答。
(2)小组合作讨论出解答的方法。
4.汇报解答方法,并列式。
16÷4 = 4 (辆)
5.请看算式:  16÷2 = 8         16÷4 = 4  
(1)分别说一说式子中各部分的名称?
(2)结合以上式子说一说什么是除法?
(3)试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专项训练
1.把口诀补充完整:
三七(    )      八(    )二十四       (    )八十一     九七(     )      四(    )十六        (    )三十六    七六(     )      (    )五三十  
2.计算下面各题   
32 ÷8  =   81 ÷  9  =     15  ÷ 5  =    24 ÷ 6  =     42 ÷ 7 =   40  ÷ 8  =     24  ÷ 3  =    14 ÷ 2  =    3.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42÷6=(  )÷8      4 × 6=(  )×3                      2×(   )=3×(   )           7 ×(  )> 8× 2   
(   ) × 8 < 6×5              24÷ (    ) > 24÷(   )
4.解决问题   
(1)二(1)班有42人玩跳绳,每7人一组,平均分成几组?如果 每6人一组呢?      
(2)小清剪了8面小旗,李东剪的小旗是小清的3倍,李东剪了多少面小旗?(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决)   
(3)同学们要去南湖划船。大号船每条限坐6人,小号船每条限坐3人,坐大号船需要4条,如果坐小号船需要几条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1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6-12 10:57:03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回顾中复习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算式中有两步计算时,就需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运算。
情感态度预交直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混合运算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
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教学步骤
一、        复习混合运算的顺序
(一)        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4×6÷8=       72-5×8=            30÷6+29=     
7×(36-30)=   48-18+32=   (14+21)÷7=   
问题:读题目要求,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问题:1. 你能把这6个算式分分类吗?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分类。
2. 每一类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  
(1)在有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中,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
(2)只含有加减(或乘除),要从左至右按顺序计算。
(3)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二)对比练习,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比较上下两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结果。
18+27÷9         4×8-3
(18+27 )÷9        4×(8-3)   
问题: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6-12 10:57:07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
第六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 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以及余数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和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 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操作、观察、交流等学习活动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同学通过类推,培养同学的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教学步骤
1.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 )×( )+( )   
2. 20以内能被3整除的数有:3、6、(   )、(   )、(   )、(   )
3.当除数是8,余数最大是(   ),最小是(   )。
4.口算   
4×(  )= 16  (  )×5 = 15    3×(  )= 12  (  )×4 = 20   2×(  )= 10  (  )×9 = 81   5×(  )= 45   (  )×4 = 32 6×(  )= 36  (  )×5 = 30   5×(  )= 25   (  )×4 = 36 35÷5 =        82÷9=         51÷7 =       84÷9 =      46÷6 =      36÷4 =        31÷5=         13÷2 =      
7÷7 =       41÷6 = 56÷7 =        29÷3=         9 ÷5 =       29÷3 =      24÷5 = 48÷6 =        43÷5=         54÷6 =       49÷5 =      79÷8 = 35÷7 =        72÷8=         7÷8 =        21÷4 =      23÷6 =
5.用竖式计算。  
88÷9=       30÷7=        24÷3=         52÷9=          46÷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6-12 10:57:12 | 只看该作者

第四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第七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组成、比较、估计等有关知识,使认识条理化、系统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初步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形成整理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渗透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主动参与复习,对知识有个系统的掌握。
难点: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组成、比较、估计等有关知识。
教学步骤
1.读数复习:
你认为读数要注意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追问:“10000”怎么读?为什么读作“一万”?
      “ 6006”怎么读?四位数中间的两个0怎么读?
【在汇报的过程中,巩固了读数的方法。小结注意点,复习了读数的方法。在追问中,结合实例复习读数。】
2.写数复习:
   老师想把9920记录在黑板上,谁能告诉我该怎么写?
   边倾听边板书:      千 百 十 个
                       位 位 位 位
                        9  9  2  0
你们的脑海里是不是都有一张数位顺序表?
一起来复习一下: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完整数位顺序表。
3.其它复习:
除了读数、写数,你还能介绍9920这个数的哪些知识呢?
学生思考片刻后,指名汇报,以下知识点随着学生回答顺势教学:
①    组成。生答:它是由9个千、9个百、2个十组成的。
    追问:这两个9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
    师结:哦!数字所在的位置不一样,表示的意思也不一样!
②    计数单位。生答:万位上的记数单位是万,千位上的是千…。
    师结:是的,不同数位上的记数单位是各不相同的!
③    口算。生答:9000+900+20=9920
    师结:根据数的组成可以口算整千、整百、整十数。
④    近似数。生答:9920≈9900或10000。
    师结:根据实际需要,可以看作接近的整千、整百或整万数。
⑤    数数。生答:9920的相邻数是9919和9921。
    追问:谁听得出他是怎么数的?(1个1个数)你还会几个几个数?(2个、5个、10个、100个、1000个…)
    听清要求数数练习:(开火车数)10个10个地从9920数到10000;1千1千地从10000倒着数到1000。
⑥    大小比较。生答:9919﹤ 9920﹤ 9921。
追问:你能找到更大四位数吗?复习9999,1000,10000特殊数。那么六个数呢,你能按一定顺序给它们排排队吗?拿出卡片比大小。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学生汇报,屏幕出示:
589﹤ 5199﹤ 6006﹤ 6080﹤ 9920﹤ 10000。
10000﹥ 9920﹥ 6080﹥ 6006 ﹥5199﹥ 589。
追问一生:你排得最快,有什么窍门吗?
引导全班学生小结复习大小比较的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6-12 10:57:16 | 只看该作者

第五课时 克和千克
教学内容
第八单元 克和千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进一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确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牢固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估计出一些物品大约有多重。
难点:牢固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教学步骤
1.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枚两分硬币重1()       一袋瓜子重200()
一支牙膏重150()         一头牛重300()
一瓶金龙鱼油重1000()    一只鸽子重250()
一个西瓜重4()           一只蚱蜢重6()
2. 在括号里填上“>”、“<”、“=”:
4千克()4000克   48克()2千克    5200克()6千克—200克
50千克()50克    900克()1千克    600克()6克+200克   
    1000克铁()1千克棉花
3. 填一填
1千克=()克       500克+500克=()千克        2千克=1500克+()克
4千克50克=()克    2500克=()千克()克     
500克+2900克=(   )克=()千克()克
4. 解决问题
(1)一只小狗9千克,一只山羊和两只小狗一样重,一只山羊多重?
(2)妈妈买了1千克冰糖,煮咖啡用了200克,做绿豆汤用了500克,还剩多少克?(两种方法解答)
(3)爷爷收到了一封信,看了之后却笑得直不起腰来,我们也来看一看,读一读这封信:
亲爱的爷爷:您好!今天是我十岁生日,我身体特别棒,体重已达50克,每天早上能吃掉 30千克的鸡蛋,今天爸爸给我买了一个300千克的蛋糕,妈妈领我看了世界上最小的蜂鸟,大约只有 2 克重,我还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大约有100克重。
1、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有(  )和(   )做单位。
2、1千克=(  )克。
3、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时,常用(  )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重量时常用(   )单位。
4、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4-6-12 10:57:22 | 只看该作者


第六课时 数据收集与整理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数据收集与整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过程与方法: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
1、简单的统计表
师:我们在这一单元中首先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你知道什么是统计表?统计表的作用又是什么吗?
生:将统计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生: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
2、收集和整理数据。
师:我们在进行统计时,首先要收集数据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我们在收集和整理数据时有很多方法,你学会了哪些呢?
生: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画“正”字、打“√”、画“○”的方法,其中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
生: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时一定要注意一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
师:看来,同学们学得还真不错。那你们能运用学会的知识继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5小题。
学生根据统计表完成第(1)、(2)和第(3)小题。对于第(3)小题图书室要新买一批图书,你有什么建议?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6小题。
学生先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吃的一种水果后再进行调查,再完成统计表并解决问题。对于第(3)小题班里要开联欢会,请你根据调查结果,说说买哪几种水果合理?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7小题。
师:告诉学生这其实是将统计表制成了统计图。仔细观察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自由汇报。特别要注意每个格子表示1份《电视报》。涂了几个格子就表示有几份《电视报》。学生独立完成第(1)、(2)和第(3)小题。再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4-6-12 10:57:27 | 只看该作者

第七课时 图形的运动(一)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复习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难点: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步骤
一、填一填
1、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       )图形,这条直线就是(         )
2、长方形有(     )条对称轴,正方形有(      )条对称轴。
3、小明向前走了3米,是(        )现象。
4、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车身的运动是(       )现象
二、判断
1、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       )
2、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     )
3、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      )
4、火箭升空,是旋转现象。                                   (     )
5、树上的水果掉在地上,是平移现象                        (     )

点评

复习教室案还不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9-12 12:5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2 04:1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