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8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论文 以《杨氏之子》为例,谈文言文教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9 17:11: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文言文教学论文 《杨氏之子》是学生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它精炼而有趣。此文被编排在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其主题是语言艺术。这样的文言文,到底该教什么呢?文言文的积累背诵、根据注释理解文意、解读杨氏之子的语言艺术,是否还可以迁移运用呢?它与古诗的教学又有何异同呢?带着困惑,我且行且摸索。

我的第一次教学,紧扣语言委婉得体来上。先了解文言文,读通文言文,读出节奏,再感悟杨氏之子的语言艺术,体会其说话的委婉得体,然后给学生情境,试着让学生把话说委婉。具体案例如教学过程如下:

一、          故事导入,认识文言文

1.故事激趣,板书课题,齐读。谁来说说这个课题的意思?(重点理解“氏”“之”的意思。)  

“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那如果是姓杨人家的女儿呢?那你是?

2.通过预习,你觉得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学生回答:不太好懂;像古诗的语言……

教师小结:这是古代汉语,也叫文言文。

二、初读文言文,把文章读正确

(1)指名同学来读。

(2)纠正两个多音字的读音:为wèi,应yìng

(3)试着把文章读流利。

三、再读文言文,读出古文的节奏

1.指名最好的学生朗读。

2.出示划好停顿的文言文

3.教师范读

4.学生练习有节奏地读。

四、三读文言文,了解文章大意

1.你还有哪些字词不理解呢?(重点引导理解“设、指以示儿、应声答曰、未闻)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读懂它?(引导方法有看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

2.字词都理解了,同学们肯定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五、再读文言文,体会语言的艺术

1.  师:读懂了课文,你觉得杨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课文中哪个词直接写出了杨氏子很聪明。(板书:甚聪慧)

师:杨氏子甚聪慧,你是怎么体会到的?读一读,找一找。

2.交流

生:应声答曰,看出他才思敏捷,很聪明。

师:请用你的朗读表现他的聪明吧!

生: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中的“未闻”,说明他用否定的形式委婉作答,却让对方无言以对,看得出他很聪明。

师:出示句子“孔雀是夫子家禽”,句子也很顺么?可以不用“未闻”吗?

生:不可以,用来“未闻”可以看出杨氏子说话很委婉,很有礼貌。

(教师板书:委婉得体)

师:那请你委婉得体地读读这句吧!

师:咱们合作读他们的绝妙的对话。

3.如果是李君平、黄君平前来拜访,也开同样的玩笑,如果你是杨氏之子会做如何回答呢?

李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你们的智慧绝不亚于杨氏子啊!

孔君平听孩子说完以后,有没有生气?会怎么想?怎么说?而聪慧的杨氏子而如何拱拱手谦虚地应答呢?我们先写一写,再演一演他们之间的对话好吗?

课件出示:孔君平笑曰:“____________。”

儿拱手答曰:“____________。”

四、联系生活,活用语言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提示语:严禁垂钓、严禁游泳、严禁大声喧哗等,我们总感觉没有人情味,学了今天的课文,我们能把话说得更委婉得体吗?

请不要大声喧哗(医院),我们可以委婉地说:“                       ”

严禁践踏草坪(公园)我们可以委婉地说:“                         ”

3.总结: 同学们,我们的汉语有着无穷的魅力,同样的意思,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效果也会截然不同,就让委婉得体语言伴随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吧!

但是教学之后发现,发现前四个环节太冗长了。我让学生先了解文言文,再读通文言文,然后读出文言文的节奏,最后品读杨氏之子的语言艺术,这样的环节看似环环相扣,条理清晰,但却是人为地把语文课堂分割了。语文课不是一件个手工作品,不应该设置那么多生硬的环节,每个环节应该是相互融通,浑然一体的。自己这样按部就班地教学,学生被牵得太牢了,自主性得不到发挥,课堂也似乎成了一种为练而练的工具性的课堂,缺乏人文味。师生间的对话也不自然,不自信,课堂缺乏活力。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主要是我太追求教学流程了,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状态;我只关心了自己的教案,而没有给学生充分读书思考的时间;我只知道想当然地按教案的预设进行教学,却不懂得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的节奏,导致课堂死气沉沉的。

后来,在一次考察活动中,听到了杭州市采荷三小任永光老师执教的《杨氏之子》,其教学流程大致是这样的:

一、          谈话揭题

杨氏之子是什么意思?

生:姓杨人家的儿子。

师:对,这里的氏表示姓氏,之是的的意思。那老师就是任氏之子,那你呢?

二、读好停顿

1.指名读课文,一个又一个地让学生慢慢地读课文,及时纠正读音。

2.古文要读出古文的味道来,就必须读好停顿,同学们试着去读读看。

3.指名读,请同学们评价这样停顿可以吗?

4.学生争议:“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中家和禽中间要停顿,禽在古代是鸟的意思,与现在的家禽不同。

三、读懂古文

1.古文要读好,就必须了解他的意思?同学们有办法吗?

生:借助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

2.自己读懂古文。

3.边读边说古文意思。

4.教师示范表演读,配上简单的动作。

5.同学们准备准备,能比我演得好吗?

四、读懂“聪惠”

1.杨氏之子是个怎样的孩子,你能用文中的词形容吗?

生:甚聪惠

2.从哪里看出他聪惠?

3.续编故事,他们还会怎样对话。提示:汝——你,吾——我,哉——啊

孔君平赞(夸)曰:“                       ”

杨氏子答曰:“                     ”

4.为什么是“聪惠”而不是“聪慧”?

强调杨氏子不但聪明,更有修养。并忠告:聪明的人不一定有修养,而有修养的人一定是聪明的。

我一次又一次地拿自己的教学和任老师作比较,终于恍然大悟:我的课失败的原因在于教师太强势了,学生自然就变得弱势了;教师干预太多了,学生的学便失去了自主性。那么语文教学到底该怎么教呢?笔者“吃一堑,长四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6-9 17:11:26 | 只看该作者
一、以生为本

语文教学应该是以生为本的自主探究合作的课堂,教师是引导者而不是主宰者。反思上面我的教学,显然老师主导太多,学生就像个配角,配合老师演一出戏。比如先了解文言文,再读通文言文,然后读出文言文的节奏,这三个环节完全可以融合,变成一个教学步骤即可,就是让学生读文言文,给他充分的时间自己读,然后指名学生大胆朗读,在读中发现字音是否读正确,及时纠正;在学生自信的读中,让学生自评、互评,这样读好吗?因为学生不同的理解,就会产生不同的停顿。由朗读的分歧,教师点拨学生结合注释去理解文意,就能更好地读。这样的教学则是基于学生的学情而进行的导学了,构建了自主探究、以生为本的课堂。学习效果自然就好了。

二、“读”占鳌头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在为学生的一生打基础的,老师要变着法儿让学生读。要把文章读正确,读出味儿,读懂其大意。还可以想象表演读。任老师就是这样,当学生读懂会读文言文后,他又拔高要求,进行表演读。老师先示范,配上简单的手势和表情朗读,然后让学生准备,与老师比一比,看谁的表演读更棒。看似像游戏一样的环节,却让学生乐学其中。学生的表演读,其实便是对文本再次深入地理解。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之后,老师再和学生谈论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学生的言论便有了根基。学生熟读课文之后,都说杨氏之子甚聪慧。老师顺水推舟,你是从哪里看出他甚聪慧呢?学生静思片刻后说,他从“应声答曰”看出他才思敏捷是聪慧,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看出他说话委婉得体,又让对方无言以对,是聪慧。让学生在朗朗书声中,其义自见。

三、思辨明理

语文教学也是思辨的课堂,让学生在辨析中明理,变得睿智。任老师对文本的解读又是那么深入而独特。他又故弄玄虚,在“慧”和“惠”上做文章:聪慧是聪明的意思,文中却用了这个“惠”,是不是写错了呢?生说:“惠”通“慧”。任老师补充了《辞海》中“惠”的意思: 1.恩,好处2.给人财物或好处3敬辞,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动4.古同“慧”,聪明。5.姓。在这里“惠”不但是聪明的意思,而且表现了杨氏之子对我的尊敬,说明他还有修养。文中哪里看出杨氏之子有修养呢?生再次品读全文,找到了“为设果、未闻”两处体现了杨氏之子有修养。

四、超越课堂

很早以前,就听窦桂梅老师说课堂要“三个超越”,即“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语文课堂应该是跨越时空的,你可以通过想象和先人、未来的人对话。比如任老师的《杨氏之子》,故事还可以继续,你猜孔君平和杨氏之子还会说什么呢?用古文的方式写一写。

提示:汝——你,吾——我,哉,兮——语气词,

孔君平(赞,夸,)曰:“                                      ”

杨氏之子答曰:“                                         ”

其实,“课文无非是一个例子”,要教好语文光教一本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是一个系统教学,教师要有课程意识,引领孩子走向更广阔的语文天地。

    总之,透过这次文言文教学,让我看到了语文教学的真面目,她应该以生为本,关注学情,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实践的机会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地读,充分地评,充分地演。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构建充满智慧,充满艺术的课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2:5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