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2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主题“整合”下的古诗教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4 07:3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黑龙江省大庆市祥阁学校 宋 歌



  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凝炼含蓄的语句和致远深邃的意境而被广为流传,深受人们的喜爱。古诗以简练、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色彩鲜明、动静结合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它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价值不仅在于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古诗是前人留下的珍贵的文化遗产,教好这部分内容,对于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培养少年儿童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研读古诗,整合相似主题资源



  在浩淼的古诗长河中,有许多诗歌均以浅显含蓄的笔调,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思想感情,或感慨人生,或思念家乡,或讴歌大好河山……同一主题的古诗比比皆是。在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中,编者也有意识地把同一主题的古诗,放在同一单元中教学,以开阔学生的认知视角,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功效。



  古诗一般分为两大类:叙事诗和抒情诗。叙事诗以描写具体事件、人物为主的,如《牧童》、《清平乐村居》等;抒情诗是以抒发作者感情为主的,它又可以分为写景和写意两大类,但不少古诗既写景又写意,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山行》等,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用极为有限的诗句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其最大的特点可用于一个字来概括──“美”:意美、语美、音美、形美。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小学语文教学要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整合多种古今相似阅读资源,进行较为开放的语文学习,从而引导学生在诗中漫步,思接千载,遨游万里。通过实践发现,古诗教学中的主题建构,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会诗人的感情,感受诗歌的艺术形象,引导学生进入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美妙的诗歌艺术境界。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则借助皓月当空的意象,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何时照我还”的画面,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强烈愿望。张籍的《秋思》与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三位诗人虽然处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生活阅历,但是思念家乡、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却是相同的。细细咀嚼,便能深深体悟到返回家园在诗人心中的渴望。继而从主题出发,上下延展,左右逢源,开发出一个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丰满立体的主题──“思乡”的心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4 07:35:00 | 只看该作者
二、重现诗意,撩拨读者思绪共鸣



  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加之学生的阅历背景又太浅,他们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此时,就需要根据古诗中提供的意象,真实而艺术地再现原诗意境。



  在白居易的《忆江南》一诗中,向读者呈现了多个意境:江南的美景是那么深刻地铭刻于心底,明媚的春光里,红日初升的江边盛开着朵朵的鲜花,红似火焰,清澈依依的江水缓缓地流淌……需要教师超越时空,引导学生透过作者勾勒的场景,通过意境的再现,引动学生情感心弦的敏感点。在介绍白居易此时的背景知识外,教师提出了教学要求:走近诗人,成为他的知心朋友,通过学习古诗去了解他内心的想法。引导学生诵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让学生试着从诗句中感受江边的诗人听到了什么?再辅以柔嫩的柳枝被风吹过的沙沙声,在音响效果的作用下,学生仿佛与诗人一起感受到了春天江边的暖意,感受到了江南之美。除了从听觉中感受古诗的意境之外,让学生从视觉上进一步体会古诗展现给我们的画面,引导学生从“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中体会作者看到的场景,学生潜心会诗,一个个温馨的意象出现在学生眼前:有宽袍大袖的悠然、有茶盅香茗的温润、有水袖轻舞的柔媚,亦有湖光山色的开阔与假山园林的闲适……这不仅是意象的组合,更是对古诗意境的艺术化再现。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的想象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



  三、借助意象,解读诗人内心世界



  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在“意象”的召唤和引领下,喷涌而起、一泻千里。紧紧抓住这一中介,让学生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学生们回答的一句句未经雕琢的话语,不经意间理解了诗句中的“动客情”,凭借着意象的召唤,引领学生感受到诗句背后的那份情、那颗心、那种味。



  正当学生在《夜书所见》中诗人的思乡恋家的情结中切己体察、感同身受时,教师呈现了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一诗,根据教学图片,简要介绍了瓜洲、京口、钟山的地理位置,然后,让学生凭借着注释,读通顺古诗,也来猜一猜这位诗人心里在想什么?学生通过诵读,感受到了江南花红柳绿的勃勃生机,更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体会到了诗人强烈的思家情绪和深深的无奈。



  古诗把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理”,既闪耀着美的光彩,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既抓住“亦画、亦情、亦理”的特点,又引发学生思想情操上受到美的陶冶和升华,因此小学古诗教学的过程其实是鉴赏美、发现美、解读美的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4 07:35:00 | 只看该作者
四、古今融合,建构古诗主题教学



  不同的作者,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环境,却拥有相同的心情,相同的感受。此时,相似主题的古诗有机地整合为一体,在比较朗读中,再次引领学生在情绪场中共同受到一次精神洗礼,从而把握诗人内心的情感历程。此时,同一主题的“思乡之情”,已经紧紧地建构在一起。



  想家的心情,这不仅是王安石的想法,也是纳兰性德的内心所需。自古以来,无论游子走到哪儿,家是永远的牵挂。想家的心情,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那都是一样的。在学生内心形成了这样的情感认同后,通过多媒体呈现《乡愁》,教师深情地配乐朗诵: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在悠悠的音乐声中,在教师的娓娓述说中,学生与古代诗人、现代诗人的心产生了共鸣,通过主题构建,在古今同一主题的诗歌整合中,在学生立体的、多频道的接收中,在超越时空的跨度中,学生与诗人之间架起一道绚丽的彩虹,从而建构起了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延拓的立体课堂。



  如此的主题构建型的古诗教学,能引导学生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使语文教学有了鲜活的灵魂,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多了一份洒脱和厚重,少了一份苍白和飘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2:3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