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1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师生共享的乐事--读书(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3 10:4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师生共享的乐事--读书(上)
己曾经是个语文教师,在任教的二十多年中,六年级的语文课教过几个轮回。自己还是个酷爱读书的人,那时的肤浅认识是:语文教师就应该读些书,这样才能证明自己的身份;那时的幼稚做法是:教低年级时就读《中国儿童文学选萃》、《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为的是能给学生绘声绘色的讲出“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或者是“小红帽的故事”来吸引孩子们喜欢自己、喜欢自己的语文课。教中年级时,自己再找相应的自认为能给学生当故事讲出来的书去读,一般是英雄的故事和科学家的故事居多。教高年级时,自己感觉光靠自己讲不够了。自己讲,学生听,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于是我大胆地在自己班做读书推广实验,如:在教《江姐》一课时,向学生推荐《红岩》:再叫《奇异的琥珀》时,向学生推荐科普作家叶永烈的科普童话作品……
  现在回忆起来,自己那时的做法就是“阅读指导”。学生兴致极高,直至生发写作欲望。从读书到写作,最后集学生习作刻印成册,曰:《萌芽》。
  如今我做了语文教学管理工作,备感读书之重要。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高、更快、更强的要求。各种文化快餐和大众流行文化的涌起,已经对传统意义的读书生活构成了冲击。因此,指导阅读就成为我们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重新认识语文的作用,深刻理解语文对学生一生的影响,认真地教学生学好语文:更应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把握语文教学之良机,指导学生阅读之良法,培养积极阅读之习惯,用“语文”开启一扇阅读之窗,激发起孩子们对书籍的热爱,对文学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憧憬。
  常听有的教师埋怨学生作文无话可讲,课上发言表达能力差,分析问题没有深度,等等。近期,读了《给教师的建议》、《陶行知文集》等大师的著作,并深刻反思我们的阅读教学,方知原因所在,源于我们对学生的有效阅读指导不够。一味责怪学生,不如深刻反思我们自己。我们来看看当前阅读教学值得关注的三大误区:
  误区之一:重课堂讲读,轻课外阅读。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即阅读只一味地为考试服务。与考试无关的老师不讲,学生也自然没兴趣学。中小学都存在这样的现象:把阅读当成一种练习的形式。阅读文章只为了能够较为准确的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不是在欣赏美文,学生疲于铺天盖地的阅读训练,没时间也没兴趣去拜读名家的经典作品,只是语文阅读的广泛空间——课外阅读,备受冷落,学生逐渐丧失阅读兴趣。我们不能不反省自己:语文的导读功能到哪里去了?教师不能很好把握语文课上引导阅读的良机,导读机制不健全,低品位的所谓文学作品——大众流行文化乘虚而入,很多学生以动、漫图书填充自己的阅读空白,沉迷于缺少深度的文化快餐中不能自拔,满足于浅层次的阅读刺激,呈现出过分的阅读休闲化的趋势,阅读内容浅薄,阅读无品位,阅读无思考。脑海中填充的是各种表象的重叠,却毫无语言文字的深刻痕迹。对明星隐私、流行歌曲排行等表现出极大关注。若长此以往,极易败坏学生的阅读胃口,降低阅读情趣,从而导致阅读低俗化。
  针对上述现象,教师必须有所作为,充分发挥以导促读、以读促教的引导功能,教师首先应该丰富自己的阅读,了解古圣今贤推崇的人类文化积淀的经典著作,了解当代文学动向,给学生开据一份能够代表古今中外文化精华的必读书单,以优秀的文本激起学生对优秀文化的兴趣。开列的书单要能够树立起学生的人文意识、科学意识、时代意识,同时要考虑所处的文化环境——即乡土文学和乡土文化。引导学生与大师对话,与精英争鸣,保证文章的高品位。根据新课标规定,兼顾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3 10:42:00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数量,张开课外阅读之翅,就会有举重若轻之感。因为母语知识与文化积累越多,语文学习的效率就越高。更重要的是,高品位的阅读能够形成“非好的书不读”的阅读信仰,在学生人格、志向、情趣形成的关键时期给学生打下精神的底色,无疑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误区之二:阅读教学往往重单项接受,轻读中互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忽略阅读教学要为学生语文素养奠基的重要作用。
  当然我们经常能看到学生在语文课上可以侃侃而谈,甚至妙语连珠,课堂上时常出现热热闹闹、轰轰烈烈的气氛,我们也曾为之动容,但冷静思索后发现,学生们的“见解”无不是在老师耐心地循循善诱的“点拨”之下发表的,学生似乎永远无法逃脱“教参”或教师的牵引。如此,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变成了对老师、对教参的理解,难免跟在“教师思想”的后面、教参后面亦步亦趋。有些教师不乏较深的文学底蕴,课前精心设计文辞兼美的导语引领学生的课堂阅读,并下了一定的功夫记忆这些内容,课堂上像话剧演员背台词一样激情饱满地吟诵。不能否认老师们为此付出的劳动。但却忽视了一点:高度控制的导读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了单项思维的死胡同,难以激起质疑问难的兴趣与意识。常此下去,结果是事倍功半,甚至会导致学生阅读审美意识的逐渐丧失。教师人为地控制着文本的话语控制权,看起来似乎不无启发的循循善诱,实际成为了学生自由思想的杀手,学生的阐释就很难超越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解读途径的多元化和解读意义的多元化就无从谈起。学生作为阅读的个体,便无乐趣可谈,更不要谈个性化阅读。
  阅读原本应是个体的行为,个体在阅读过程中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向文本提出质疑,向文本讨论说法,有时与文本达成共识、产生共鸣、产生阅读的愉悦;有时由文本生发个性的理解,激发理性的思考,这便是我们要追求的个性化阅读要达到的境界——在这境界里,为学生的思维插上翅膀,为学生的思想构建平台,为学生的思维创设更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在愉悦中阅读,又在阅读中获得愉悦。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必须把阅读的权利真正交给学生,充分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将学生引入阅读、引向思考、引向探讨,让学生与作者、生活与文本互动起来,让学生的精神得到真正的滋养,让学生个体的生命意识得以唤醒,从而进入创造性阅读的境界。那时我们的阅读教学,不仅有轰轰烈烈的气氛,还有深层思考的意境,更应有不能用语言明状的回味。
  误区之三:只重阅读,忽视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阅读内容的教学始终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且不说连连提问的重复,且不说繁琐分析的费时,单说阅读方法的指导,长期以来被忽忽略。往往以一节课上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数量作为评价阅读教学质量的优与劣。这样是否全面呢?能从宏观的角度去导引我们的阅读教学吗?反思我们的阅读教学,备课时花费心思最多的是问题设计,是如何巧妙又准确地帮助学生理解阅读内容。往往缺乏对阅读方法的研究,我们对阅读理论的学习也很欠缺,比如,对鉴赏性阅读、批判性阅读、互动性阅读等我们研究的还很不够。在技法层面上的美读、智读、泛读、精度、略读、选读、速读等系统化的阅读方法还处于探索之中。
  我们在引导学生认知文本的同时,还应着力培养学生科学的阅读模式与阅读方法,系统构建,综合运用,从而实现阅读方法的最优化,以保证阅读的个性化。这个系统构件应包括三个层次:①阅读内容主体性探讨的示范引导,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设疑质问,理解思考;②阅读方法的示范引导,如:查阅资料、探求背景、选择阅读方式、产生情感共鸣等;③解读模式的示范引导,建立学生对文章的感悟模式、文体理解模式和文本评价模式。
  掩卷深思,深感语文教学责任之重大,语文教师责任之重大。作为小学的语文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呢?
  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从理念上重新认识阅读教学的意义,深刻反思我们的阅读教学。其次,要引导教师们进行阅读教学的研究,把阅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3 10:42: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由课堂延伸至课外;延伸至学生生活之中;延伸至学生的心灵深处;延伸至学生的未来发展。从本质上讲,阅读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还是一种心理活动;阅读所达到的效果不仅与基础积淀、思维能力、阅读方法等紧密关联,更与阅读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往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把阅读当作一种纯智力的活动,较多的在阅读技巧、理解内容上下功夫,而忽略阅读心理的研究与指导,造成阅读不能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行为,不能成为满足心理需求的渴望。扭转这种局面,我们就要研究出适合学生实际的阅读方法,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阐明阅读的意义。
  教师要不失时机的从正面向学生宣传阅读的意义,宣讲阅读的益处。“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天空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这是莎士比亚对读书的认识。把阅读的意义讲深、讲透,让学生有醍醐灌顶之感;还要讲深、讲美,让学生有清风拂面之爽。要舍得花时间把指导阅读当成一项工程来启动,阐析阅读对于现代公民的重大意义,激发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对书籍的喜爱,把阅读当成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当作人生的一件大事。
  2.有针对性地净化阅读目的。
  学生的阅读目的大致可分为下列几种:消遣休闲型、猎奇觅艳型、了解信息型、增长知识型、涵养精神型。其中最后一种是我们比较推崇、也努力追求的读书方向。阅读的目的不同则效果不同。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目的善于把握、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纯粹、高雅的阅读目的。
  3.激发阅读兴趣,启迪学生感悟读书的益处。
  心理学实验证明,成就动机强的学生取得的成绩和进步的程度明显优于成就动机弱的学生。也就是说,阅读动机与阅读效率有着明显的正比关系。所以在进行阅读指导时,我们应尽量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增强学生的阅读动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快乐,获得美感,进而增长知识、涵养精神。在这方面,犹太民族的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犹太民族有个古老而传奇的规矩:当孩子还在吃奶的时候,年轻的父母就会把书沾上蜂蜜,让孩子去舔尝,渐渐的孩子幼小的心灵便烙下了一个难忘的信念——书是甜的。书是甜的,一个多么富有诗意和智慧的信仰,一个多么纯粹和高尚的追求。我们为什么不能大张旗鼓地向学生灌输“书是甜的”的理念呢?为什么不理直气壮地引导学生形成“书是美的”的信仰呢?一旦学生把阅读当成一种乐趣,视作一种享受,它所产生的能量将比所有的阅读指导都来得快捷、来得有效!
  4.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爱读书、会读书。
  查尔斯?里德曾留下这样的训诫:播下一种思想,你将收获一个动作;播下一个动作,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教师在阅读指导时,应站在较高的视点上,为学生播下一种阅读的思想,并督促他们形成优良的阅读习惯。教师应给予喜欢读书的孩子充分的赏识。
  培养阅读习惯可以从六方面人手:
  (1)快乐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时一定要带
  着快乐的心情走进书籍,并把书籍当作走进快乐的源泉。这样的阅读是发自内心的,效果自然会是显著的。
  (2)有意阅读:心理学研究表明,面对同一件事情,有意与无意去做,其结果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意阅读由于精神较为集中,注意度高,信息刺激也相对较深,其结果也优于无意阅读。
  (3)专注阅读: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说过:“唯有专心致志,把心力集中在学习上,才能事半功倍。”读书要尽力排除杂念,专注于“别问我是谁,请让我面对”的书香世界。
  (4)持续阅读:清代学者陆龙其指出:“欲速是读书一大病,功夫只在绵绵不间断,不在速也。”读书在于积累,一滴水不可能穿石,一日之功不可能砌好长城,唯有其锲而不舍,方能金石可镂。
  (5)广泛阅读和精深阅读。二者各有优劣。前者有利于开阔视野、丰富阅历,增加人生感悟,但容易导致肤浅;后者有利于拓展思维的深度,培养钻研意识,积淀人生智慧,但容易限制眼界。最好二者兼有、巧妙结合。
我们教师自身必须时时充电,尤其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3 10:42:00 | 只看该作者
语文教师更应成为学生阅读的楷模。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谈教师怎样准备一节课时讲道:“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问断的读书,跟书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教师不仅要经常读书、博览群书,还应了解并掌握一定的阅读理论和阅读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阅读教学的实践之中,与文本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真正激发学生自主阅读,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多元探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北京市西颐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7 10:3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