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09-12-23 10:42: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由课堂延伸至课外;延伸至学生生活之中;延伸至学生的心灵深处;延伸至学生的未来发展。从本质上讲,阅读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还是一种心理活动;阅读所达到的效果不仅与基础积淀、思维能力、阅读方法等紧密关联,更与阅读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往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把阅读当作一种纯智力的活动,较多的在阅读技巧、理解内容上下功夫,而忽略阅读心理的研究与指导,造成阅读不能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行为,不能成为满足心理需求的渴望。扭转这种局面,我们就要研究出适合学生实际的阅读方法,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阐明阅读的意义。
教师要不失时机的从正面向学生宣传阅读的意义,宣讲阅读的益处。“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天空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这是莎士比亚对读书的认识。把阅读的意义讲深、讲透,让学生有醍醐灌顶之感;还要讲深、讲美,让学生有清风拂面之爽。要舍得花时间把指导阅读当成一项工程来启动,阐析阅读对于现代公民的重大意义,激发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对书籍的喜爱,把阅读当成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当作人生的一件大事。
2.有针对性地净化阅读目的。
学生的阅读目的大致可分为下列几种:消遣休闲型、猎奇觅艳型、了解信息型、增长知识型、涵养精神型。其中最后一种是我们比较推崇、也努力追求的读书方向。阅读的目的不同则效果不同。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目的善于把握、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纯粹、高雅的阅读目的。
3.激发阅读兴趣,启迪学生感悟读书的益处。
心理学实验证明,成就动机强的学生取得的成绩和进步的程度明显优于成就动机弱的学生。也就是说,阅读动机与阅读效率有着明显的正比关系。所以在进行阅读指导时,我们应尽量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增强学生的阅读动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快乐,获得美感,进而增长知识、涵养精神。在这方面,犹太民族的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犹太民族有个古老而传奇的规矩:当孩子还在吃奶的时候,年轻的父母就会把书沾上蜂蜜,让孩子去舔尝,渐渐的孩子幼小的心灵便烙下了一个难忘的信念——书是甜的。书是甜的,一个多么富有诗意和智慧的信仰,一个多么纯粹和高尚的追求。我们为什么不能大张旗鼓地向学生灌输“书是甜的”的理念呢?为什么不理直气壮地引导学生形成“书是美的”的信仰呢?一旦学生把阅读当成一种乐趣,视作一种享受,它所产生的能量将比所有的阅读指导都来得快捷、来得有效!
4.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爱读书、会读书。
查尔斯?里德曾留下这样的训诫:播下一种思想,你将收获一个动作;播下一个动作,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教师在阅读指导时,应站在较高的视点上,为学生播下一种阅读的思想,并督促他们形成优良的阅读习惯。教师应给予喜欢读书的孩子充分的赏识。
培养阅读习惯可以从六方面人手:
(1)快乐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时一定要带
着快乐的心情走进书籍,并把书籍当作走进快乐的源泉。这样的阅读是发自内心的,效果自然会是显著的。
(2)有意阅读:心理学研究表明,面对同一件事情,有意与无意去做,其结果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意阅读由于精神较为集中,注意度高,信息刺激也相对较深,其结果也优于无意阅读。
(3)专注阅读: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说过:“唯有专心致志,把心力集中在学习上,才能事半功倍。”读书要尽力排除杂念,专注于“别问我是谁,请让我面对”的书香世界。
(4)持续阅读:清代学者陆龙其指出:“欲速是读书一大病,功夫只在绵绵不间断,不在速也。”读书在于积累,一滴水不可能穿石,一日之功不可能砌好长城,唯有其锲而不舍,方能金石可镂。
(5)广泛阅读和精深阅读。二者各有优劣。前者有利于开阔视野、丰富阅历,增加人生感悟,但容易导致肤浅;后者有利于拓展思维的深度,培养钻研意识,积淀人生智慧,但容易限制眼界。最好二者兼有、巧妙结合。
我们教师自身必须时时充电,尤其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