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褒禅山记》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作者借游山告诫后人“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深思慎取,严谨的学风,古人为我们树立榜样。
作者更是借游山,向我们说出了他对待成功和失败的态度,也就是“归因”方法。王安石说,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 ,则游者众;险以远 ,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 ,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然力不足者 ,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 ,而又不随以怠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 ,于人为可讥 ,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王安石这段议论,意义深刻,既说出了不怕艰难,勇往直前,领略险峰上的无限风光的人生态度。也说出了“尽吾志而无悔”改革决心。
王安石把游山(准确说是游洞)的成功归为四个条件,一是有志;二是有力;三是有物;缺一不可,四,当然还有难度:“险以远,则至者少”。但是他最强调的是志。在物和力允许的情况下,要“尽吾志而无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