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反思
我认为在课堂学习中,要想让学生真正“活”起来,主动学习,关键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在教师对教学的引导与调控。具体来说,我觉得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活” 起来,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我认为这个“学习情境”一个是课堂氛围的创设,一个就是学习知识的思维情境创设。首先是课堂氛围的创设。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上课的题目是《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课前,我先在回顾上课知识的基础上,引出了这一课要学的内容,,并提出“我们已经知道,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也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世界本原问题的基本观点,即: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那么,这个物质世界的状态“怎么样”呢?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彼此孤立的,还是普遍联系的?是静止不动的,还是变化发展的?如果是变化发展的,那么这种变化发展是杂乱无章的,还是有规律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对于这些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教材第二课就是讲述唯物辩证法是如何回答这些问题的。”这样同学们的思维活动就会积极,探究问题就更加踊跃了。这堂课就在这种愉快活跃的氛围中度过,同学们表现相对比较积极主动。 其次是思维情境的创设。这节课内容是学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我采用了音像资料切入的方式,让学生观看图片资料思考问题。我给学生设置了一组中美关系的图片,当学生看到几代中美领导人会晤、交流的图片,很快理解了联系的含义,这样学生思维很快进入课程情境,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高涨起来,有利于整个学习进程的开展。
二、铺设适宜的问题台阶
学习犹如攀登高峰,如果想让学生顺利的登上学习的顶峰,必须为学生铺设适宜的问题台阶。这样学生才会看到登顶的希望,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才会“活”起来。这节课我的另一个课堂设计就是为学生成功学习铺设适宜的问题台阶。
设计这节课时,我的想法是先从典型事例入手,讲述联系的含义时我设置一个问题“为什么农业区禁止捕杀青蛙?林业区禁止捕杀狐狸?"结合高一地理知识学生很容易理解“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在讲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时,我又让学生思考:“有没有一个事物同任何事物都毫无联系、而绝对孤立存在着?能举出这样的事例吗?”这样学生又带着问题学习了联系的普遍性及其表现。
但是我还是没能将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一个一个的进行梯度化处理,那样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学习起来自然乐于思考,乐于解决,课堂上学生们自然就“活”起来了,课堂效果自然就比较好。
三、运用恰当的典型例证
一堂课要想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教师最要紧的任务就是抓住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对所学习的东西感兴趣。除了创设必要的学习情境,搭设恰当的问题台阶,还需要运用恰当的典型例证,这是让学生“活”起来的重要因素。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最初的想法是运用课本中“桑基鱼塘”等几个例证,备课过程中,我发现要想说明问题,还必须增加例证,于是我增加了”。“桌上一盘发菜,沙化几亩草地”、“沙尘暴”、以及“四大工程”、政府网络的一些例证和图片,这样对于学生理解“联系的客观性和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的难点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我觉得如果能增加些既反映时代热点,又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问题作为例证,学生学习起来兴趣会更浓,学生有话想说,又有话可说,课堂上自然就“活”起来了。可是我使用的例证好像学生不是很感兴趣,学生自然就会大失胃口,“课堂”自然就难免会死气沉沉。
四、使用精彩的教学语言
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知识的承传,情感的交流主要依靠语言来进行的。思想政治课往往对教师的语言有着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它要求教师的语言要精练、准确,有节奏感,富有穿透力、感召力和鼓舞力。另一方面它要求教师的语言要机智、风趣,耐人寻味。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语言美,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受到激发,课堂也就更加活跃。我觉得自己这方面做得也是不够好,亟待提高。
通过反思,我进一步认识到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在备好教材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备学生,要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水平及要求,认真做好教学设计,为学生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铺设适宜的问题台阶,运用恰当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新颖的典型例证,使用精彩的教学语言。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真正地“活” 起来,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