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4-5-22 19:26:19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游戏公平》这节课属于概率的一个内容,是学生在第一学段,已尝试定性描述及判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基础上,通过 “抛硬币”、“玩转盘”、“掷骰子”等游戏活动,讨论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并亲身试验,验证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和等可能性;能自己尝试设计使双方都公平的游戏。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直观感受,从而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一节课下来,有几点感受:
1、创设让学生易接受的学习情境。本节课,我展现了鲜活而生动有趣的学生学习过程。以学生平时喜欢的课间活动“打乒乓球”切入,由两个小朋友互相谦让“谁先发球”为链条,不仅把德育知识融入到课堂中,还把数学知识内容融入到活动之中;通过认识活动必须要有规则才能进行,有了规则还要让规则公平才能使大家接受。这样层层深入的活动,是想把学生带入展现自我兴趣盎然的探索知识内涵的情境当中,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情不自禁、自我陶醉之感。学生在学习当中发展了能力,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倍增十足。我没有借用教材提供的小明,小华下棋的情境,而是用了平时学生课间喜欢的“打乒乓球”决定谁先发球的情境,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想想有什么办法来决定谁先发。学生这时非常活跃,想出了很多办法,如抽签,抛硬币,石头剪子布等,这个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利用自己的已有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接着顺理成章出现淘气抛硬币的方法: “正面朝上由小明先发球,反面朝上小华发球”你们觉得这个办法好吗?公平吗?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时间上我安排了一些时间给学生说,让他们体会淘气的办法是公平的。通过这种讨论的方式,学生很容易接受新知,因为他们对游戏感兴趣,故而全身心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并能体会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2、本课的内容具有活动性、过程性、体验性的特点,因此我注重让学生亲自从事试验,引导学生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可能性不相等及游戏规则的不公平性。学生在之前的提问中提到了掷骰子的办法,这正和笑笑的办法一样,因此顺式组织学生讨论掷骰子的方法是否公平。因为学生要亲自通过实验,他才能有更好的体会,所以我在课堂上让学生展开了掷骰子的实验。每个学生掷骰子后记录实验的结果,在课堂中,学生就可以通过数据来分析并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避免了浮于表面的讨论。这个活动做到了人人参与,也为课堂教学节约了时间,教学也更有效。通过讨论以及实验,得出笑笑制定的游戏规则是不公平的,学生从而了解到所谓游戏的不公平,就是可能性不相等。 3、安排有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学生收获新知的时候,我进行了一些相应的练习。第一个层次,学生能判断游戏规则是否公平。第二层次,学生能通过新知修改不公平的游戏规则。第三个层次,学生会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第四个层次,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我的目的是想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既让学生巩固新知,又能更好的把新知运用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去。
总的感受,通过授课,我认为组织活动要由浅入深,通过“提出问题——开展辩论——得出结论——试验验证——分析数据——修改规则——自己设计新游戏规则”让学生充分参与的活动的全过程,逐步加深学生对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公平性的体验和感受。同时也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真知来源于实践,要用事实来说话,试验起到了验证的作用,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当然,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进行一系列的活动中,都不能忘了要适时进行全班的交流,大家把自己的想法进行充分的表达,老师不要搞一言堂,这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要更高些。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引导者,及时抓住学生精彩的生成,让课堂变得更精彩有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