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2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思想品德课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18 00:48: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思想品德课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有一句话叫: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成功。好习惯和成功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在我们给学生谈成功,或许早了点,但却可以为将来的成功创造条件,而对于学生来说,培养好习惯对将来走向成功应该是最重要的。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可能开始会难以点儿,但是一旦坚持了一个阶段,形成一种自然,那么,一个普通的学生变成一个优秀的学生,也就成了一件很容易的事了。其实,习惯是一种养成,是一种比较确定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而这种养成,一开始要有强制性,用以保证某种思想和行为的重复和连续性,并最终在持续一段时间后形成一种自然。而对一个普通学生来说,一段时间或很长时间的坚持,便会产生质的飞跃,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所以,根据这一特性,我们可以把培养一个人的行为习惯的方法应用到各科的学习中去,让学生能养成某一学科良好的自学习惯。
随着素质教育的要求的不断提高,我们在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模式上进行了很多尝试,比如,借鉴了洋思和杜郎口的一些优势,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每节课争取完成本节的教学任务,实现“堂堂清”。但一直以来,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都存在学生实际与运用的矛盾,如果过多的强调知识的记忆,可能就会忽略甚至挤掉培养学生能力的时间,而如果淡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则应用就会变得很空洞。因而,以往的教学一直存在一种比较被动和无奈的状况。按教学要求去做,每节课需要一课时完成,若是第一单元的第一节课,则可以完成本节的任务,实现“堂堂清”。但当学习第二节时,需要检查学生对上一节的掌握情况,需要至少十分钟的时间,再去完成第二节,则时间上不允许了。另外,若按旧的模式去进行,学生经常在仓促中接受,很多东西只是粗略的了解,甚至有些差生根本不能掌握,更谈不上应用了,因而效果很不好。但改变这种恶性循环的模式很难,因为,每次老师们都想让学生先识记,再去理解运用,否则,就谈不上成绩。这种固有的模式像钢筋混凝土一样牢固。
为了改变这种固有的模式,我们经常探讨、探索,希望找到一个有效的突破口。其实,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复习,这并不是坏事,这也符合记忆的规律。但却忽视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预习。虽然,老师们也强调预习,但没有明确的要求和目标;另外,课堂上没留时间,所谓的预习也是一句空话。预习的环节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该与复习同等重要,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更加重要。根据这一点,我们逐渐找到了一条变被动为主动,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教学道路,虽然不很成熟,但却可以改变旧有的被动模式,形成一种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和习惯。
首先,在课时的安排上做一下调整。一般每一课包括两节,以往上课都需要两课时,现在调整为三课时或三个半课时。第一课时就安排为预习课,让学生预习两节的内容争取把这两节的基本问题明确,同时能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然后分两课时完成两节的教学任务,以保证实现“堂堂清”。当学习完一课后(即两节),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再复习一节或半节,同时让学生预习新内容。
其次,调整教学的基本程序。
第一课时,预习课。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5-18 00:48:07 | 只看该作者

(一) 出示预习任务或目标。
(二) 指导学生预习方法。1、自读教材,不放过任何文字内容。2、在相应的位置记录或标记预习问题。3、用不同的画写形式把问题在教材上标识出来。4、理解、思考教材上材料后的问题。5、对教材上的难点提出问题。
(三) 以小组形式讨论解决预习的问题,小组长总结好讨论的结果,并总结本组的疑难问题。
(四) 小组发言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先由同学们解决,教师评价、引导、补充,另外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预习和质疑当中。
第二课时,正课的基本程序。
(一)导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
(二)小组准备阶段。教师安排好学生活动内容和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预习内容。
(三)小组展示(可以采用不同形式,如黑板展示,小品表演,小组代表讲解,辩论等。)
(四)由学生或老师给与评议。
(五) 教师点拨。教师结合学生活动进行点播、更正、补充,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
(六)巩固复习,当堂训练。通过训练,强化记忆,巩固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节预习课可以根据教材设计的内容多少,增加预习量,可以是两节的内容;而在预习后,再上正课时就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完成本节的教学任务。若完成两节的教学后,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第三课时可以安排半节复习课和半节预习课,总之,在每上一节新课时,都要给学生足够的预习时间。
之所以采取这种课堂模式,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以往的教学过分强调复习的重要性,而忽视了预习,其实,二者应该同样重要。更重要的还在于,强调预习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在教师指导下的预习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阶段,使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实现的阶段,是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要认真进行自学指导,即从实际出发,提出适当的自学要求(如何看书、怎样解决基本问题、怎样深入提出问题等)。为了提高学生自学的效率,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的学法,我们给学生最重要的不是金子,而是点金术,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比如以下学法可以经常采用。
1、自读理解,大字部分要慢读,小字部分要快读,围绕目标逐个解决问题;
2、提出疑问(质疑)发现问题,便是进步;
3、小组讨论疑难;
4、要求学生学会做“记号”。做到不动笔不动书,养成动笔的习惯,在正确答案下划线,重点词句加着重号,难点疑点画双线或难点画圈,疑点打等等。经常训练,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探索新知的能力,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宗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站在讲台上袖手旁观,而应该积极参与学生自学的过程。教师除了注意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外,更要仔细调查,发现学生的困惑,及时了解。学生自学结束后,教师应通过板演、提问等形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质疑问难,最大限度的暴露学习中的问题,特别是带有倾向性问题,为第二课时正课做准备,进行第二次备课,使正课能做到有针对性和条理性。
当然,培养一种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自然养成的,特别是初期最需要强制性,这不仅要求老师在各个环节上对学生严格要求,保证学生坚持不懈的去做,更需要老师要对这种课堂模式也要坚持不懈的贯彻下去,并不断加强自我监督和自我反省。另外,建立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一直采用小组教学,为了保证这一课堂模式的顺利开展,我制定一套小组加减分的竞争制度,促使小组内部相互协作,小组之间又有竞争。能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完成预习和复习任务的小组给予奖励,每月做一次总结表彰。这样,学生们既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又能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19:4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