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内评价体系: | | | | | | | | | | | | | 教师根据参与的面,认真程度,课桌的整齐程度,凳子摆放的声音等因素进行评定。也可根据自己要求制定符合自己的评价标注,达到讨论的最高效度。 | | | | | | 教师根据展示的内容质量,小组参与展示的人数,展示的积极性进行评价。也可根据自己班级的特点适当调整,目的达到展示的最佳效果。 | | | | | | 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将小组学生分成A(优秀)B(中等)C(学习有困难),其中C等学生点评且较好得3分,B等学生点评且较好得2分,A等学生点评且较好得1分。 | | | | | | | | 以小组为单位,以获卡总数作为评价标准,获卡总数在前3名的分别奖励一定的闪光卡。 | | |
其中预习、点评注重的是学习个体的评价,他们的结果仍旧作为总评纳入小组的考核。交流与展示注重的是小组合作的评价。预习、交流、展示、点评则构成了整个课堂教学流程,所有的评价积极贯穿于整个课堂的教学,让课堂教学积极、持续的过程中发展。 课堂外评价体系: 普卡: 主动帮老师做事,关心同学的。 主动揭露班级不良现象并与之作斗争者。 主动向班墙报、黑板报投稿并被采用者。 做好事受到表扬的同学。 积极为班级建设出谋划策的同学,其建议得到班级采纳的。 平时小测验(包括听写背书提问)达到优良者或取得显著进步的同学。 班级工作较为出色的组长(卫生、收本子等)。 全班参加学校组织活动得奖的每位同学。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的同学。 认真及时独立完成作业、若有错误及时订正的同学。 积极、认真参加社团活动的同学。 其它一切表现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良好现象可酌情发放。 银卡: 做有益于学校或社会的事(如为社区做事等)。 每月评到校“星级寝室”的,寝室成员每位同学,寝室长双倍计算。 校级各类活动(评比、汇演等)获奖的同学。 积极参加学校各种竞赛的,为班级争得校内荣誉的同学。 积极参加学区各种竞赛的,为学校争得荣誉的同学(双倍) 金卡 主动向校外刊物投稿并被采用者。 期末测试单科属年级前10%或取得显著进步的同学。 被评为优秀社团成员的同学(前20%)。 积极参加县级各类竞赛,为学校争得荣誉或获得县级荣誉的同学。 期末荣获校级荣誉的同学(星级学生等)。 期末测试总分属年级优秀行列(前10%)。 钻石卡 期末考试在学区前30名的同学。 期末获“港校之星”、“四好少年”(三好学生、优干)荣誉的同学。 积极参加市各种竞赛的,为学校争得市级或以上荣誉的同学。 “美丽学生”杯 通过换取获得美丽学生杯。 所有的评价项目涵盖学生在校的所有生活,并根据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不断增加调整评价细则。实现评价和学生发展同步,评价和学校需求同步,评价和社会进步同步。最终实现评价激励的可持续发展。 2.以激励为原则,建立闪光卡操作及表彰办法 闪光卡级别:分普卡-银卡-金卡-钻石卡四种,每满10张卡换取上一级别的卡(如10张普卡换一张银卡,以此类推)每种卡都制作精美,做工质地逐级高档,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发放方法:闪光卡活动与课堂评价相结合,普卡由各科教师及班主任发放,银卡及以上统一由教导处2统一发放,并进行记载。 兑换方法:银卡换取统一至班主任处兑换,金卡及以上每周三中午统一至教导处2兑换。 表彰形式:班级“周”闪光少年、进步少年、闪光小组统一在班级闪光榜上公布张贴;校级“月”闪光少年、进步少年、闪光小组、进步小组统一制作KT版,并进行校级表彰,表彰形式与竹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校级“学期”闪光系列及美丽学生杯获得者表彰由学校统一举办表彰大会进行表彰,借助家委会、村委、教育平台等形式扩大表彰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