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用信息技术,优化音乐课堂教学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单一化的学科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而音乐课更以其丰富的信息,期待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形式,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广阔而自由的环境,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拓展了教学时空的维度。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整合,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丰富性、直观性,拓宽了师生互动的教学空间,有效突破难点,传播音乐信息。使教学的内容、方法乃至教学的模式带有更强的新颖性、变化性、刺激性,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更多的学习空间,获得视听等多种感受,从而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传统课堂教学不便或无法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给音乐教学带来了生动活泼的新局面,优化了音乐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音乐教学;优化;丰富;提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单一化的学科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而音乐课更以其丰富的信息,期待着多媒体的普及和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形式,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广阔而自由的环境,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拓展了教学时空的维度。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教学媒体三者共同参与的过程。音乐教学的过程也是如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让信息技术介入,使教学的内容、方法乃至教学的模式带有更强的新颖性、变化性、刺激性,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更多的学习空间,获得视听等多种感受,从而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传统课堂教学不便或无法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给音乐教学带来了生动活泼的新局面,优化了音乐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
一、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丰富性、直观性。
教师把信息技术引入课堂, 运用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使抽象的化为形象,静态的变为动态,使“黑白”世界变得有声有色。学习内容情景交融,使得音乐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课堂气氛空前活跃,教学效果得以明显提高。
例如,在欣赏课《春江花月夜》的乐器简介教学环节中,为了让学生更快认识并熟悉四种西洋木管乐器的音色和形状结构特点时,我通过电脑分析播放每一种音乐的MIDI音乐片段,然后利用电脑将各种乐器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知材料,使学生的认知过程更为生动和深刻,也极大拓宽了学生的认知、想象和思维空间。学生对每种乐器从音色到形状,都有了一定的感受和认识。这样,学生在欣赏乐曲的过程当中,就能自然分辨出不同乐器的音色,从而更进一步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
二、拓宽了师生互动的教学空间。
音乐教学如果只依靠教科书、教师、学习的参考资料等信息,那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现代信息技术能收集更多的信息资源,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及自建的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了音乐资源。在听、读、说、看、操作活动中,大量信息刺激着学习主体,学习的容量增加了,信息量也就加大了。同时信息和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由于使学生能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例如在教学力度记号f、mf、p、mp时,我把符号设计成一个个动画对象,并配上表现这个力度强弱的一段音乐。如教学p 这个记号时,学生首先听到的是非常轻柔、抒情缓慢的小提琴独奏音乐,接着符号p伴随着音乐从屏幕的右边慢悠悠地出现。学生即刻被这充满情趣的画面吸引住了,非常专注地聆听音乐,注视画面,当符号p走到左边预定的位置后,我即刻提出问题:听到的是怎样的旋律?看到的是什么符号?这时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抢答,我肯定了学生回答正确后总结:旋律的音量很轻可用力度记号“p”表示,中文即是“弱”。随后“弱”字就从“p”下面冒出。当mp、mf、f伴随着不同强度的音乐依次出场时,学生热情高涨、兴奋无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屏幕上出现的每个知识点都成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紧接着我又设计了一组练习,让学生根据画面内容选择合适的力度记号来表示,从而使学生学到知识能得到及时的应用与巩固。
三、有效突破难点,传播音乐信息。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空洞的说教,抽象的讲析,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不佳。教师从多媒体课件中选取合适的、教学需要的动画、文字等资料,配合光、形、声、色,提高语言感知的效果,调动学生的内在情感,唤起学生进入学习的准备状态,产生一种强烈的听、说、读、写的愿望。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给学生提供实物图像、运动过程,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路刺激,从而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从一定程度上消除听课造成的疲劳和紧张。
如我在教学《黄河大合唱》时,一打开多媒体,学生都聚精会神的盯着屏幕,当学生在听“保卫黄河”和“怒吼吧,黄河”时,屏幕上出现了黄河奔涌向前的狂涛巨浪,仿佛似中国人民在抗日救国战斗中,前赴后继,英勇顽强的同敌人搏斗,凡有中华民族气节的人同仇敌忾,一致对外,抗击侵略者;当黄河进入平原后,黄河那平静、微波起伏的美丽景象,仿佛中华民族宽厚、善良、热情的性格,对朋友,中国人民永远是热情相待的。学生在看了图象、听了录音后,对黄河有了感性的认识,感受到了黄河的雄姿和美景,对黄河象征中华民族这一形象有了更深的理解,把握了歌曲所表达的情感,理解了为什么《黄河大合唱》能激励当时许多进步青年投入到抗日运动中去。虽然只是短短的一个小小的电影片段,但留给学生的是挥之不去的爱国主义革命精神,使学生既了解了那个年代的时代背景和《黄河大合唱》创作过程的艰难,又很自然地进入了歌曲的音乐意境,并产生了强烈的学唱愿望。
又如在教学《辽阔的草原》时,我让学生上网自己找相应的内容,了解我国各民族常识和地理风貌等方面的知识,感受各民族乐器的音色特点、形状,让学生在自己的动手中体验成功的愉悦,享受自我自习的乐趣。上课时,我让同学们展示所找到的资料,学生罗列出了一大串:《蒙古人》、《天堂》、《天边》等等,并且从地理环境、生活方式和地域文化特点中讲解了各民族的特点。同学们表现异常兴奋,各个集中精力、聚精会神。一节课下来,学生们意犹未尽,不知不觉中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得到了快乐,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达到了音乐教育的目的,课堂气氛非常轻松、愉悦,而且使学生吸收了教材以外更多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和鉴赏力,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这样,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的运用,帮助了学生释疑解难,使教学突破难点,理顺要点,突出重点。
信息技术以其直观的形象,美妙的图画,艳丽的色彩,动听的音乐,充分展现音乐美的因素,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它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知识形成过程的充分展开,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知欲,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可以拓宽和加深课堂学习的内涵和外延。
实践证明,音乐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信息技术在音乐学科的教学中越来越体现出其优越性。
参考文献:
[1]王洪良.音乐课堂教学[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4,(5):23-25.
[2]黄日新.谈“综合”理念在音乐欣赏中的运用[J].校园歌声,2003,(6):18-21.
[3]黄清云.现代教育技术[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4] 吕型伟. 为了未来——我的教育观[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