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在工业革命期间,他的发明使得世界各大洲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缩短了海陆之间的距离,尤其是缩短了欧美大陆间的距离。这个人是 A.史蒂芬孙 B.瓦特 C.富尔顿 D.哥伦布 【解析】课标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图片,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时注意抓住“缩短了海陆之间的距离”,由此可得出此项发明指的是轮船,结合已学知识可知轮船是每个人富尔顿与1807年发明,由此C符合题意。而A是火车的发明者,B改良了蒸汽机,D与工业革命无关,正确答案是C。 二、非选择题 1.(四川省2013年中考题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了工业革命差不多结束的时候,英国在当时煤的产量占了世界的三分之二, 铁的产量占了二分之一,棉织品的产量是整个世界所有其他国家加在一起的总和。 材料二:一些工业发展的城市和工矿区人口密集、物流量大,煤的燃烧量急剧增加,大 气污染的环境问题不断发生。如1873、1880、1882、1891、1892年,英国伦敦多次发生可怕的有毒烟雾事件。 ──刘少康编著《环境与环境保护导论》 (1)材料一反映了工业革命使英国拥有怎样的国际地位? (2)材料二反映了英国伦敦出现了怎样的问题?(1分)依据材料二,分析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在我国在发展经济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答案: (1)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号称“世界工厂”。(1分) (2)出现环境污染问题。(1分)工业发展,大量工厂兴起,煤炭大量使用,城市化兴起,人口的增多。(2分)(答到其中两点即可) (3)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要节约能源,减少资源的过度消耗; 【解析】课标要求为描述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影响,认识当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试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旨在让学生了解社会问题、关注社会,增强责任意识,尤其是关注中国在发展中面临的环境问题。 2.阅读材料,回答题。 材料一:在近代……机械的进步不再是碰巧的、偶然的,而成为有系统的、渐增的。我们知道,我们将制造出越来越完善的机器;这一点,是以前的人们所未曾认识到的。 ──【美】沃尔特·李普曼:《道德序论》 材料二:天空被烟雾笼罩,脸色苍白的人匆匆穿行于乌烟瘴气之中,连外国游客都为此感到担忧。但是,英国控制着100万匹马力的蒸汽机,依靠1700多万枚机械化纺锤,每年生产出200万码棉布,挖掘了数量达5000万吨的原煤……英国的棉布消费量是美国的两倍,法国的四倍,它生产的生铁占世界发达地区生铁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英国实际上已成为“世界工厂”。 ──E.霍布斯鲍姆《革命的时代:1789──1848》 (1)近代史上第一台真正意义的机器是什么?它的发明和使用标志着一场革命的开始,依据材料一,说说这场革命的基本特征。 (2)材料二中大量原煤的挖掘与这场革命中的哪项发明有关?它对人类社会进程有何影响?这项发明也带来了交通领域的变革,请举例说明。 (3)依据材料二,谈谈这场革命带来的影响。 答案: (1)珍妮机(珍妮纺纱机);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2)瓦特蒸汽机(瓦特改良蒸汽机);把人类带进蒸汽时代;火车(蒸汽机车)或汽船(蒸汽轮船); (3)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的英国成为“世界工厂”;造成了环境污染等问题 【解析】课标要求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和材料的分析概况能力,依据所学可知珍妮机是近代史上第一台真正意义的机器及工业革命的基本特征,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二中大量原煤的挖掘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广泛应用紧密相关;蒸汽机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即把人类带进蒸汽时代;也直接引起了交通领域的革命,是火车和轮船的发明。从材料二中能够看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引发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思考,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3.(宁波市2013年中考卷第15题) 凑够一撮人、不管红绿灯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与“史上最严交规”的执行都引起了国人的热议。某学习小组以“交通信号灯的变迁”为主题整理了下列资料: | | | | | 出现世界上第一盏依靠煤气点燃的交通信号灯。警察手握一根长杆子,牵动皮带转换红绿两种颜色:红灯停,绿灯行。 | | | | | | 第一个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 | | 出现了智能交通控制系统,采用实时监测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应对日益繁忙与恶化的城市交通。 |
请你依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最早交通信号灯出现在英国,与之前该国在经济方面发生的哪些重大变化有关? (2)交通信号灯的不断改进得益于近现代的科技进步。请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答案: (1)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工业革命的完成等。 (2)电灯的发明;电力的广泛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产生与应用等,促进了交通信号灯的不断改进。 【解析】课标要求列举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属于识记运用、层次。本题材料以表格形式出现,给答题增加一定的难度,而且通篇并未出现学生所熟悉的工业革命代表成就,因此难度系数再一次加大。表格中“1868年”“煤气点燃”,以及设问中“经济方面的变革”就可以确定英国的工业革命。依据“电力”“计算机控制”分别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从而列举相应的成就。 三、综合探究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国马戛尔尼使团以为乾隆帝祝寿的名义来到中国。这一别有用心的使团,其乘坐的船只和携带的大批礼物也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特别制造的。带来了天体运行仪、地球仪、枪炮、望远镜、秒表、钢铁制品、车辆、船只模型。 (1)有人说,英国使团的礼物除了一部分是投中国皇帝所好之外,更多的是向中国展示在国内正如火如荼开展的经济方面的重大变化。说说你的看法。 (2)这支“别有用心的使团”来华真正意图是什么?这与上述“重大变革”有何内在联系? 答案: (1)认同。18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实际上是要打开中国封闭的大门,以开拓英国的海外市场。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工厂的生产能力迅速提高,工业产量大大增加,急需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影响,由于转换时空概念,会给考生增加一定难度。从材料中“1793年”“钢铁制品”“车辆”能判断出使第一次工业革命。马嘎尔尼访华的真实目的,属于识记理解层次,难度较小。工业革命和拓展海外市场之间的联系在理解基础上需要对知识灵活运用,难度较大。可以试着倒推模式得出答案。“打开市场”是为了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商品数量急剧增加是因为生产能力得到了提高,生产能力的提高是因为工业革命技术革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