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天高云淡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佛道养生术(佛家经典中的养生秘籍)全文

[复制链接]
57#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7 11:30:00 | 只看该作者
勤俭致富,舍弃邪业,叫做 正命 。《阿那律八念经》说: 正命亦有二:求财以道,不贪苟得,不诈绐心于人,是为 世间正命 ;已离邪业,舍世间占候,不犯道禁,是为 道正命 。

(七)正志

清净无为,不妒不怒,叫做 正志 。《阿那律八念经》说: 正志亦有二:不嫉妒,不恚怒,不事邪,是为 世间正志 ;离心三恶,行四意端,清净无为,是为 道正志 。

(八)正定

心不邪曲,修习禅定,注心一境,得大解脱,名为 正定 。《阿那律八念经》说: 正定亦有二:性体淳调,守善安固,心不邪曲,是为 世间正定 ;得四意志,惟空、无想、不愿,是泥洹原(涅槃),是为 道正定 。

五、其他纯洁行为

除上述 十善 、 六度 、 四摄 、 八正道 外,佛门的纯洁行为还表现在人伦、忏悔等多个方面。比如人伦,其包括父子、夫妇、师友等亲友关系。就父母和孩子间的关系说,《长阿含经》卷第十一有为人子者要以 五事敬顺父母 ,做父母的要以 五事敬亲其子 的说法: 夫为人子,为以五事以敬父母。云何为五?一者供奉能使无乏,二者凡有所为先白父母,三者父母所为恭顺不逆,四者父母正令不敢违背,五者不断父母所为正业。 父母复以五事,敬亲其子。云何为五?一者制子不听为恶,二者指授示其善处,三者慈爱入骨彻髓,四者为子求善婚娶,五者随时供给所须。

自古以来,夫妇向为人伦所重。对此,佛门也有夫妇以 五事 互敬的说法。《长阿含经》卷十一说: 夫之敬妻,亦有五事。云何为五?一者相待以礼,二者威严不阙,三者衣食随时,四者庄严以时,五者委付家内。 妻复以五事,恭敬于夫。云何为五?一者先起,二者后坐,三者和言,四者敬顺,五者先意顺旨。 此外,有关母妇、臣妇、妹妇、婢妇、夫妇等 五等作妇之法 ,也颇有意趣。《玉耶女经》说: 何谓母妇?爱夫如子,故名母妇。何谓臣妇?事夫如君,故名臣妇。何谓妹妇?事夫如兄,故名妹妇。何谓婢妇?事夫如妾,故名婢妇。何谓夫妇?背亲向疏,永离所生,恩爱亲昵,同心异形;尊奉敬慎,无慢情;善事内外,家殷丰盈;待接宾客,称扬善名。是谓夫妇之道。 剔除其时代阴影、历史局限,其中可取而足以增进夫妇感情之处,当亦不少。

在师长和弟子之间,佛典《长阿含经》卷第十一也有彼此 五事 以协调关系,增进情谊。弟子敬奉师长的 五事 为: 一者给侍所须,二者礼敬供养,三者尊重戴仰,四者师有教敕敬顺无违,五者从师闻法善持不忘。 师长敬视弟子的 五事 为: 一者顺法调御,二者诲其未闻,三者随其所问令善解义,四者示其善友,五者尽以所知诲授不吝。

又如交友之道,佛典认为有 止非 、 慈悯 、 利人 、 同事 四种朋友可以亲近,又有 四止非 、 四慈悯 、 四利人 、 四同事 的说法。《长阿含经》卷第十一 四止非 为: 彼止非有四事,多所饶益,为人救护。云何为四?一者见人为恶则能遮止,二者示人正直,三者慈心悯念,四者示人天路。 四慈悯 为: 一者见利代喜,二者见恶代忧,三者称誉人德,四者见人说恶便能抑制。 四利人 为: 一者护彼不令放逸,二者护彼不放逸失财,三者护彼使不恐怖,四者屏相教诫。 四同事 为: 一者为彼不惜身命,二者为彼不惜财宝,三者为彼济其恐怖,四者为彼屏相教诫。 有此四种 亲友 (亲密无间之友),真是切磋琢磨,与人为善,得其所哉了。

在佛家弟子的纯洁行为中,忏悔也是重要的一环。所谓 忏悔 ,就是修持者一时起了不该起的恶念,做了不该做的错事,后来感到惭愧不安,在心灵上进行自我谴责,自涤污垢,以获得精神上重新安宁的一种佛门制度。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不可能没有错误,没有罪孽,包括思想上的、行为上的。为此,佛门忏悔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7 11:32:00 | 只看该作者
道教典籍《太平经》说: 神者受之于天,精者受之于地,气者受之于中和,相与共为一道。故神者乘气而行,精者居其中也。三者相助而治。故人欲寿者,乃当爱气,尊神,重精也。 可见,人身的精、气、神三者,历来就为道教修炼长生术者所重视,而三者之中,尤以处于神、精两者之间的气的地位最为突出。为此,《太平经》又说: 精、神有气,如鱼有水,气绝神、精散,水绝鱼亡。

由于气在人身之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因而我国养生学家早在道教产生之前,就特别重视对气的修炼了。如被后世道教奉为重要经籍的《庄子·刻意篇》就说: 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道(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文中明确指出, 吹呴呼吸,吐故纳新 一类的炼气之法,其目的就在于 养形 、 为寿 。

后来道教吸收、承嗣古代炼气之法,并通过长期的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异彩斑斓的修炼功法。除《太平经》外,打开整部《道藏》,其中所载炼气之法,可谓博大纷呈。为了执简驭繁,这里暂且先从《嵩山太无先生气经》和《延陵先生集新旧服气经》中所载服气之法加以发掘,以期古为今用,更好地造福人民,俾修炼者同登寿域。

一、《嵩山太无先生气经》

此气经的作者嵩山太无先生生平不详,据宋代郑樵《通志·艺文略·道家书目》记载,《太无先生气经》的作者为唐朝的李奉时。为此,太无先生或许就是李奉时其人了。书中 自序 透露,作者在唐代宗大历(766 779)年间,遇罗浮山王公,遂得吐纳要道。其时王公曾对作者说道: 老君云:我命在我,不在天地。 又说: 吾与天地分一气而自理焉,天地焉能死吾哉! 为此,太无先生总括: 夫形之所恃者气也,气之所依者形也。气全即形全,气竭则形毙,是以摄生之士,莫不炼形养气,以保其生。

罗浮王公所传的这种炼形养气之法,主要有服气诀、进取诀、陶气诀、调气诀、咽气诀、行气诀、炼气诀、委气诀、闭气诀、布气诀、六气诀、调液诀、饮食诀、调护诀、休粮诀、慎真诀、修慎诀、慎气诀等十余种功法。而王公的这套功法,同时又为幻真先生所得,故《道藏》又有《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一卷。然而,究其功法,基本如出一辙,而此则内容稍丰。

一、服气诀

服气诀 又称 修真服气诀 ,《延陵先生集新旧服气经》称之为 张果先生服气法 。

张果其人,即是唐代著名方士、被后世尊为 八仙 之一的张果老。《新唐书·方技传》说: 张果者,晦乡里世系以自神,隐中条山,往来汾、晋间,世传数百岁人。武后时,遣使召之,即死,后人复见居恒州山中。 这说明张果其人虽然精于服气内养之道,但也常爱弄些玄虚。

关于张果先生服气法,其修炼步骤为:

(1)仰卧舒适,摄心绝想。

(2)鼻引清气,口吐浊气,然后把气息调得极细极微,让耳朵听不出声来。

(3)闭气握固,心里默数一二三四,数目以数得越多越好。

(4)闭气到不能再闭时,然后调气再闭。

(5)多次闭气以后,足心如有微微汗出,说明体气通调,血脉周流,若足心没有微汗渗出,也属正常现象。

(6)闭气默数,从一到十。通过旷日持久的修炼,逐步可以数到百数以上。如果能够数到一千、两千,按照道书说法,即可辟谷不饥。如能再增加到五千,那就可以入水而卧了。当然,撇开这些夸大不实之词,其扩大肺活量的客观效验,还是存在的。

(7)修炼这一功法的同时,如能饮酒,可以经常地饮一两盏好酒(古代酒的浓度很低),如果不能饮酒,喝些清水也可,目的是清畅肠道。

(8)服气修炼者在服气期间偶然染病不适,其病由热邪引起的,可用 呵 字诀炼养,其病由寒邪引起的,可用 吹 字诀炼养。

这是一套颇为简便易行的服气功法,关键在于坚持。修炼者若能持之以恒,那么随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7 11:32:00 | 只看该作者
肺活量的不断扩大,可以切实地增强体质,提高工作效率。

(二)进取诀

修习服气进取,先要选择一个干燥静密的处所,其关键为室不在大,但以窗户密闭,不让风钻进来直接吹到身上为原则。修功者睡眠的卧床,要求衾被寒暖适宜,近脚处垫得稍为高出一点,枕头的高度大概在二三寸之间。

修炼的时间,以半夜后生气萌动,或清晨醒来之时为宜。按照道家说法,从半夜子时(半夜23 l点)到日中午时(中午11 13点)的六个时辰(一时辰为两小时)为 生气 ,从日中午时到半夜子时的六个时辰为 死气 。所谓 真人服六气 ,指的就是 食生吐死 之法。

1.真人起居法

先呵出腹中浊恶之气,次数可控制在一到九次左右。然后闭目叩齿三十六次,以警身神。接着用手按按两眼内外眦,兼按鼻腔左右。此后又擦耳摩面。以上叩齿摩面之法,称为 真人起居之法 。

2.漱咽灵液

真人起居法 做完,稍稍导引一下肢体,宣畅宣畅关节,接下来再做 漱咽灵液 功。其法舌拄上腭,用舌在口腔唇齿之间搅动,让口中津液汩汩生出。待到津生满口,即可咽下胃里。咽津之时,意想胃腑之神张口吞吸咽下之津。此功行之日久,不仅灌溉五脏,并且容光焕发,有内外交养的作用。

以上 真人起居法 和 漱咽灵液 之功,做时都要闭目握固。但对于初练服气进取之法的人来说,因为气道还没有开通,所以不可握固,此后直到练功百天或半年左右,自己感到气道通畅,掌中汗出,这时方可握固。为此,《黄庭经》说:

闭塞三关握固停,漱咽灵液吞玉英。

遂至不饥三虫亡,心意常调致兴昌。

(三)陶气诀

陶气 ,也写作 淘气 。这是一种排除脏腑浊气之法。修炼者每当夜半睡醒,如想练功服食元气,当先淘尽体内秽浊的积滞之气,然后才能调气服气。此外,淘气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帮助消化宿食。

淘气之法:闭目握固,正身仰卧,以肘着床,把两拳靠在左右两乳边上,然后竖起双膝,让背部臀部腾空离开床面。如此以后,鼓动脐下气海之气,使之从内到外,轮而转之,呵而出之,次数可掌握在九到十八次之间。

腹中故气淘尽,宿食消除之后,便可行调气之诀了。

(四)调气诀

按照道家鼻为 天门 、口为 地户 的说法,可知调气诀的原则,在于鼻纳口吐。对于修炼者来说,鼻纳口吐是一个不能违背的原则,如果违背这一原则,便会导致 气逆 、 生疾 的严重后果。

口吐鼻纳之时,还有一点要提请注意,就是前文 服气诀 所说的气息要细要微,以不让耳朵听出声来为要。

调气的次数,五次、七次、九次都可,总之,以把气息调令 和平 为度。

关于调气的作用,李远国先生指出: 此诀强调鼻纳口吐的重要性,这一观念为许多功法所采用,成为气功锻炼中一项常见规则。现代医学证明,这种呼吸法合乎卫生要求,即可减少病毒从呼吸道侵入体内的机会。

(五)咽气决

道家服气法中,咽气是颇具异彩的一环。《咽气诀》说: 服内气之妙,在乎咽气。 然而,气有内、外之分,社会上好多人不能分别内气、外气,故而炼气吞咽不得其法,误入歧途的比比都是。为此,有志修炼吐纳之士,必须审慎从事。

原来人禀天地元气而生,修炼者每当吐气咽气之时,内气与外气就彼此相应。呼吸之气为外气,气海之气为内气,而咽气诀所提倡的,则是吞咽人身气海之气,使归于下。

那么,怎样吞咽人身中气海之气呢?前面说过,人禀天地元气而生,修炼者每当吐气咽气之时,内气与外气就彼此相应,这种相应,就是吸气时气入于脐下三寸下丹田的气海之中,吐气时,其气虽由上焦经口而出,然而气海原来所藏内气同时也相应而上至喉中。为此,咽气所咽之气,就是把上至喉中的气海中的内气,用意吞送下去,使之复归于气海之中。

其法为:面向东方,用口吐气,当吐到不能再吐之际,即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7 11:32:00 | 只看该作者
志着人身气海所藏内气,已随着呼气而上至喉中了,这时咽气者必须立即把嘴闭上,并且快速鼓口把气一直咽到脐下三寸的气海之中。

其法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并不简单。在整个咽气过程中,还要注意几个问题:其一,咽气必须郁然有声,汩汩然下至气海之中,如此经二十日后,就好比 如水沥坎,闻之分明 ;其二,咽气之时,男子用意送气,从左边而下至气海,女子用意送气,从右边而下至气海,通道不一,历历分明,男左女右;其三,初服气人,上焦未通,可以用手按摩,帮助所咽内气直下气海,如果日久纯熟,气已流通,那就不必再以按摩帮助了。

咽气之法,从开始到最后炼成,大概需要三年时间。其时间表为:第一年气通,第二年气行,第三年功成。待到三年功成之后,方才可以恣意服气。对于这一三年功成的过程,太无先生这样概括道:

初服人气未流通,每一咽则施、行,不可遽至连三也。气通畅然后稍加之,直至于小成也。一年后始可流通,三年功成,乃可恣服。夫人气既未通,咽或未下,须以一咽为候。每咽吐极则大鼓口,微用少力,蹙而咽之,务令郁声汩汩而下,直入气海中。如此了然,后为三连咽,则便成也。

(六)行气诀

咽气纯熟之后,可以直接与行气法连在一起修炼。由于其法别具风采,所以妙不可言。

具体做法是:在内气三连咽后,即刻把下丹田气海所纳元气,用意念引入 下丹田后脊二穴 ,同时想见两条白气通过两穴,夹脊双引而上,直达泥丸,熏蒸诸宫。所谓 泥丸 ,就是脑宫。随之此熏蒸脑宫之气,又森然遍下毛发、面部、颈项、两臂及手指,又由手指流入胸中,达中丹田。所谓 中丹田 ,就是心宫。接着,其气复由中丹田灌注五脏,途经下丹田后循绕臀尻阴器,历髀、膝、胫、踝,最后下达于涌泉穴。所谓 涌泉 ,就是脚底心。

以上行气功法,其实属于一种以意行气的周天功法。其法概括起来,就是咽气下丹田后想见两条白气,沿着背部督脉夹脊上行,直入泥丸;然后其气顺着胸前任脉流布上身,历中丹田而灌溉五脏;此后其气又复归下丹田,历经阴臀膝踝而达于涌泉。若果用箭头表示,其意念引气的循行路线为下:丹田 脊脉 泥丸 面部 颈项 两臂 手指 胸 中丹田 阴尻 大腿 膝 胫 踝 涌泉。所谓交合精气,运炼三宝,通贯任督,还精补脑,从而达到神游周天、长生不老的目的。

(七)炼气诀

修炼者若服气得暇,还可炼气。

其法宽衣散发,不必握固,让身体很自然地仰卧床上,同时冥心绝想,调整气息。此时闭气默数,从一到十,渐渐加到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如果炼了一会儿,感到气闷喘急,可以再度调气,让气调平后再炼。此功如能炼到遍身汗出,说明炼气已见效验,此时安心和气,且卧勿起,不要让风冲着才好。

修炼此功,要选在神气清爽时做,假如疲乏欲睡,不必勉强。另外,这一功法也不要求每天都做,只要平时经常想着做就可以了。

其功作用主要为消灾除疾,却老延年。正如《黄庭内景经》所说的那样:千灾以消百病痊,不惮虎狼之凶残,亦以却老年永延。

(八)委气诀

委气之法,体气和平,精神调畅,做时或行或坐或卧,不拘形式,只要时时勤行就可以了。其法先使心如太空,寂寂沉沉,不起妄想杂念,然后闭 十气 或 二十气 。闭气的时间,根据各人的不同情况,可长可短,不必勉强。随着修炼时间的与日俱增,闭气的数目也随之而逐步增加,如能闭到百息以上,则更为佳妙。据说此功修炼日久, 气当从百毛孔出,不复吐也。纵有十分,气一二也 。

委气功法的作用,主要为开通百关,润悦面色,增加肺活量,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如果平时身体稍有不适,略练此功,可使体气清泰,有利恢复。以上这些,就是《黄庭内景经》所说的 高拱无为魂魄安,清净神见与我言 了。

(九)闭气诀

此诀属于闭气后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7 11:33:00 | 只看该作者
意引气、攻除疾病之法。

其法为:当身体某处发生不适时,修炼者可以采用闭气意想的办法:以意念领着经气攻击身体不适之处。闭气攻疾,当闭到闭不住时,可以调气再闭,重新以意念领着经气攻击身体不适之处。如此二十、三十、四十、五十,频频攻击,直到 汗出通润 方止。如果一时未能疾愈,可在每天夜半、五更或白天 频作意攻之,以差为度 。

以上闭气攻疾之法,病在头面手足等处的,有 攻之无不愈者 之妙。道书所称 知心之使气于手足,有如神助 ,深合精神变物质的哲理。

(十)布气诀

修炼者长期习练气功,当内气蓄聚到一定程度时,就可 布气 以治他人疾病。《布气诀》说:

夫用气与人疗疾,先须依前人五脏所患之疾,取方向之气布入前人身中,令病者向方,息心静虑,此与布气,令其自愈,亦咽气息念求除也。自然邪气永绝,正气布讫,邪风自退也。

所谓 布气 ,就是发放外气。我国布气治病,不知起源于何时,但从《晋方技传》记载看,至多晚至晋代,布气治病已达到了神乎其神的地步。其时吕猗母两足得痿痹病已十多年,一次家中请了个名叫幸灵的人为其治疗。治疗之时,幸灵坐在离开吕猗母病床好几步远的地方,然后瞑目寂然,运气发功。过了一会儿,幸灵让家属扶着吕猗母起床。吕猗说: 家母得病十年,一下子就从床上起来怕不行吧? 幸灵回答: 你且放心让人扶起试试再说。 这样,吕猗母就让人扶着果真站了起来。谁知这还不算,站不多久,吕猗母竟然叫搀扶的人走开,自己试着走了开来。

这种 布气 疗病之法,苏轼在《东坡志林》中,曾记有亲眼目睹的病例道: 学道养气者,至足之余,能以气与人。都下道士李若之能之,谓之 布气 。吾中子迨少羸多疾,若之相对坐为布气,迨闻腹中如初日所照,温温也。盖若之曾遇得道异人于华岳下云。

这种 布气 治病之法,必须炼气日久,积累功深,才能偶有所获,不是人人都能炼得的。

(十一)六气诀

所谓 六气 ,就是 呬、呵、呼、嘘、吹、嘻 六字所呼之气。出于 六气 联系五脏,对于五脏疾病有着一定的疗效,所以历来为道家气功所重视。

关于 六气 联系五脏治疗疾病,大致为:

(1) 呬 属肺,主鼻。有寒热不和及劳极,依 呬 吐纳。兼皮肤疮病,有此疾者,则依状理之立愈。

(2) 呵 属心,主舌。干涩气不通,及诸邪气, 呵 出之,大热大开口,小热小开口。大须作意,量宜理之,违度则损。

(3) 呼 属脾,主中宫土。如气微热不和,腹肚胀、满、闷、不泄,以 呼 理之即愈。

(4) 嘘 属肝,肝主目。如目温热,可 嘘 以理之即愈。

(5) 吹 属肾,肾主耳。腰脚冷,阳道衰,以 吹 理之即愈。

(6) 嘻 属三焦,如不和,以 嘻 理之。

以上 六气 ,尤以属心的 呵 为统摄 六气 的关键一气。原因是心为人体五脏六腑的 君主 ,当五脏六腑三焦有寒热风邪时,尽管 六气 各有所管,如果都用 呵 以理之,也可达到 诸疾皆愈 的目的。

有关 六气诀 的详细情况,可以参看本编《六字气诀》篇。

(十二)调液诀

所谓 调液 ,就是和调口中津液,以使津生热退之法。

平时人们饮食离不开酸、苦、甘、辛、咸五味。五味虽然各归一脏,然而每脏所生浊气,难免同出于口,加之六腑三焦之气,也多从口而出,所以每当一觉睡醒之后,不少人口中会感到浊气熏蒸,口干舌涩,颊热少津,或者咽津时感到喉中隐隐作痛,不思饮食。所有这些情况,都是由于内热熏蒸的缘故,这时如用 呵 法和调,可获清热生津之功。

其法开口呵气,呵时 必须依门户出入之 。待到十呵、二十呵后,即用两手遮耳,用食指加在中指上弹击后脑七到九次,其时耳中咚咚作响,称之为 鸣天鼓 。鸣毕天鼓,舌漱华池而咽津液。所谓 华池 ,就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7 11:33:00 | 只看该作者
口腔。此后再次用气 呵 出,待到口中清水甘泉生出,这时就热退而脏腑清凉了。

反之,如若口中津液冷淡,不想喝水,这就不但不属于热,反属于冷了。属于冷的,可采用 吹 法进行治疗。

《黄庭外景经》说: 玉池清水灌灵根,审能修之可长存。 《黄庭内景经》也说: 口为玉池太和宫,漱咽灵液灾不干。 就是针对调液咽津而说。

(十三)饮食诀

对于服气修炼者来说,平时饮食,也要注意。其总的精神为饮食要求调和,不要吃得过饥过饱,尤其不要吃得过饱,因为饮食过饱,非但损伤脾胃,亦且损伤心气。

饥饱之外,平时每天早餐以吃粥为宜。粥食易于消化,可养脾气,并且能够滋生津液。午餐则米、面都可,食后可吞生椒三到五粒以和中理气,辟秽去恶。

此外,每天早上还可空腹吃一盏上好清酒,冬天热服,夏天冷服,有活血、助正、排邪的作用。但切须注意只宜少饮,不宜多饮。多饮则昏醉,昏醉则伤神损寿,反为不美。

(十四)调护诀

调护诀所说的,就是服气修炼者平时不进产房,不进丧堂,及时避开六畜死秽和其他一切秽杂不净之气,从而确保所服之气的清新洁净。

如果一旦出行偶然碰上臭秽不祥的恶气袭来,可以即刻 闭气自取上风 ,切不要处在下风之处。当然,对于三年服气功成的人来说,由于元气凝结丹田,有如玄珠,大大提高了对秽气的抵抗能力,故虽遇触犯,却 无能为患 。

《润气诀》指出服气修炼进程为:

日服千咽,亦不惧多,即返老还童,转从此也。于是气化为血,血化为精,精化为髓。一年易气,二年易血,三年易脉,四年易肉,五年易髓,六年易筋,七年易骨,八年易发,九年易形,十年之内,三万六千神备在身中,当化为仙,真号曰 神 。

对于以上过程,修炼者只要勤修不懈,一旦进入 神形一体 的境界,就自然可获长生了。

(十五)休粮诀

所谓 休粮 ,意即辟谷。罗浮山王公指出,勤修服气之法,三年之后,正气流通,这时修炼者气实骨满,百神守位,三尸遁逃,自然就会产生休粮不食的念头。

到了这时,可以试着间断性地辟谷。辟谷期间,如果感到腹空,既可咽气,同时还可适量吃点足以充饥的中药。正如《黄庭内景经》所说的那样:

百谷之实土地精,五味外美邪魔腥,

臭乱神明胎气零,那从反老得还婴,

三魂忽忽魄糜倾。

何不食气太和精,故能不死入黄宁。

关于道家气功的辟谷问题,近年来不少气功书刊杂志多有报道,本书将另在《辟谷》篇中加以专门讨论。

(十六)慎真诀

《慎真诀》所述,主要为修炼者 禁养精神之术 。因为世上之人,从古到今,大多难以脱离嗜欲,因而损生伐命,难获长生。正如《仙经》所说: 夫人临终而始惜身,罪定而思迁善,病成而方求其药,天真已散,何可追之? 到了那时,就悔之莫及了。为此,修习长生术的古代贤哲,多能预防在先, 惜未危之命,惧未祸之祸,治未病之病,遂拂衣尘寰,摄心归道。道者,气也。身之主者精,精者命之根。爱精重气,然可庶几乎长生矣。

其具体 慎真 之法,关键在于清静无为,清静无为则内外安静,内外安静则神妍气和,神妍气和则元气自至,元气自至则五脏滋润,五脏滋润则百脉流通,百脉流通则津液上应,津液上应 如此环环相生,形成一种人体生理内在的良性循环,所以最后终至获取 琼丹 ,入于坚骨实肉、返老还童之境。

其所说 琼丹 ,道书解释为: 五脏和,津液生,三焦通,气不壅,此谓琼丹,非世间丹也。 由此可知, 琼丹 属于修炼中的内丹,以有别于世间所炼的外丹。

(十七)慎气诀

气之为理, 纳而难固,吐而易竭 ,正因为是 难固 、 易竭 ,所以修炼者对人生之气,尽量要求保全勿泄。这种保全勿泄之法,一方面要注意及时避免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气变异对人体构成的危害,另一方面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7 11:33:00 | 只看该作者
于平时不必要的 接对言笑 、 运动呼叫 之事,也应适当加以节制。由于疾病的孳生多和气有关,所以《素问·上古天真论》说: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为了 慎气 ,使之保固勿泄,除了从气的一头加以注意,还必须时时注重对于精的保养。

道经认为,人身有三丹田,以合上、中、下三元。其中各有一神统治其间。上丹田为泥丸,亦即脑宫。脑宫由穿赤色衣冠,名叫赤子,字元和,一名帝卿的神统治。中丹田为绛宫,亦即心宫。心宫由穿赤色衣冠,名叫中光坚,字子丹的真人统治。下丹田在脐下,即亦气海、精门。气海、精门由穿赤色衣冠,名为婴儿,字元阳,一名谷下玄的神统治。平时,三丹田如有亏损,便会气漏精泄,精泄之后,反过来又加重气的耗散,形成恶性循环。为此,炼气必须保精,否则就功亏一篑。

此外, 慎气 还要注意一点,就是咽气必须和咽津液分开,气归气咽,津液归津液,不能同时把气和津液混在一口之内同时咽下,否则两者一起吞咽, 恐招生风,入腹成疾 ,反为不美。咽津液的最好时机,是在呼气将毕之时,这点提请修炼者务必不要忘记。

二、《延陵先生集新旧服气经》

延陵先生,不知何许人。他所集的《新旧服气经》,说理透彻,内容丰富。古代一些有关服气的零篇短章,甚至佛教的一些养性之法,藉此而得以保存至今,从而为后人的研究开掘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新旧服气经》全书所集,除首卷《修养大略》可以视作总纲外,计收《张果先生服气法》、《鸾法师服气法》、《李奉时山人服气法》、《蒙山贤者服气法》、《王说山人服气新诀》、《大威仪先生玄素真人用气诀》、《胎息口诀(并序)》、《胎息精微论》、《胎息杂诀》、《秘要口诀》、《用气集神诀》、《炼气法》、《委气法》、《闭气法》等,由于炼气、委气、闭气等法,《嵩山太无先生气经》已有所述,而胎息则另列专篇介绍,所以在此就略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9 00:4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