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484|回复: 6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佛道养生术(佛家经典中的养生秘籍)全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6 14:4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书先说佛门修性,详分为禅宗之壁观、天台之止观、三论之真俗、法相之自性、华严之庄界、净土之三味、律宗之戒严,堪称洋洋洒洒。再论道教养生,广泛涉及呼吸吐纳、存思内视、导引按摩、辟谷服饵、香汤沐浴、房中节欲、内丹修炼等精术,读者不难领略到我国古代博大、神奇、自然的身心修养方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6 14:41:00 | 只看该作者
我国古代养生文化,由于五千年文明的历史积淀,其典籍所载,不啻汗牛充栋,浩如烟海。若稍稍加以归类,大体可分为儒家养生文化、释家养生文化、道家养生文化、医家养生文化、杂家养生文化,乃至武术家及民间养生文化等等,奇姿异彩,各擅胜场,并各有与之相应的典籍作为其养生文化得以独立存在的依据。

就儒家学说而言,其宗旨原在于实现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理想,所以作为一种存在,养生文化在整个儒家文化中所占比重,未免相形见绌。话虽如此,其养生之道遗珠片玉所存,则亦时有可观,光彩闪烁。儒家重要经典《论语》载孔子衣、食、住、行说:孔子于衣着方面,睡时 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 ,洗澡 必有明衣 ,在夏天则穿凉爽而又透汗的葛布单衣;在饮食方面,孔子非但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并且 食无求饱 , 唯酒无量,不及乱 ,从来也不吃过量之食和过量之酒,此外还 食而,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对饮食卫生有着很高的要求;在居住方面,孔子一再提倡俭朴,反对奢华,认为 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 。为此,他对颜回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之屋宽不如心宽的生活方式,十分赞赏,并提出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 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的著名论点;在行走和行动方面,孔子自述走路飞快,有 进趋,翼如也 之语,在行动方面,他指出有益和有损 三乐 道: 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又于医学角度提出 君子有三戒 :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除衣、食、住、行外,孔子还在《论语·雍也》中提出 仁者寿 的千古不磨名句。 仁 为 爱人 ,其中包含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等社会道德规范。因为有 爱人 之心则心地舒畅光明,乐善好施,不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正如《诗经·大雅·文王》所说的 聿修厥德,永言配命 那样,只要个人的道德修养一提高,又何愁不长配天命呢?

孟子是儒家文化上继孔子而起的一面大旗。在养生上,孟子有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 的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的气功养生方法。与此同时,孟子还主张用积极思维的方式,以保持人体器官如心、脑、耳、目等不致因废弃不用而过早地衰蔽。《孟子·告子》说: 耳目之官不思则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实践证明,古往今来长寿老人中,有好大一部分人如孔子、孙思邈、白居易、陆游、朱敦儒,乃至近现代的齐白石、苏局仙、朱屺瞻、郑逸梅、巴金等人,都属于积极的思维者。

孔孟以降,著名的如荀子、王充、应璩、颜之推、欧阳修、朱熹、宋濂、陈继儒、袁黄等大儒,都对我国养生文化有过较大的贡献。可惜的是,儒家有关养生的论述,除陈继儒《养生肤语》、袁黄《摄生三要》等少数几种外,多零打碎敲地散见于各家著述而难成系统。

再就佛教言,其宗旨基本为 自度度人 ,乃至 普度众生 ,与世无争、涅槃寂静的出世思想,不像儒家干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专主入世。然而,也正因为其种种禅法和禅波罗蜜在思想上超凡脱俗,趋于涅槃寂静的种种修持,又无意并客观地为养生长寿建立了一整套颇有异彩的养生功法。

何谓 禅 和 禅波罗蜜 ?龙树在《大智度论》设问作答道:

问曰:应说禅波罗蜜,何以但说禅?

答曰:禅是波罗蜜之本。得是禅已,怜愍众生内心中,有种种禅定妙药,而不知求,乃在外法不净苦中求乐。如是观已,生大悲心,立宏誓愿:我当令众生皆得禅定内乐,离不净乐;依此禅乐已,次令得佛道乐。是时禅得名波罗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6 14:41:00 | 只看该作者
复次,于此禅中,不受味,不求报,不随报生,为调心故入禅;以智慧方便还生欲界,度脱一切众生。是时禅名为波罗蜜。复次,菩萨入深禅定,一切天人不能知其心,所依所缘见闻觉知法中心不动。如《毗摩罗诘经》(即《维摩经》)中为舍利弗说宴坐法,不依身,不依心,不依三界,于三界中不得身心,是为宴坐。

可见, 禅波罗蜜 属于般若波罗蜜所致普度众生的大乘禅法。那么何谓 般若波罗蜜 呢?佛典告知, 般若 的主张,在于扫除修持者思想上所有的执著和差别,并在否定一切中孕育着深邃的佛理:禅非禅,是为禅;般若非般若,是为般若;菩萨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对此,三论宗开山鼻祖吉藏的老师、兴皇寺法朗每次登座说法,总要交代这样一段话: 行道之人,欲弃非道而求于正道,则为道所缚。坐禅之者,息乱求静,为禅所缚。学问之徒,谓有智慧,为慧所缚。 又说: 习无生观,欲破洗有所得心,则为无生所缚。并是就缚之中,欲舍缚耳,而实不知皆是系缚。 由此可知,禅的大智慧,就是于舍弃一切中求得佛道,合于佛道。为此佛门诸禅与气功相较,虽于调心之法颇多暗相契合之妙,但就其理论和境界言,则佛门诸禅又明显深于并超于气功之上。

说到禅,菩提达摩是位不能不提的人物。南朝宋末,南天竺人达摩航海来到广州,后在河南嵩山少林寺五乳峰石洞面壁九年,此后遇僧人慧可,授以《楞伽经》四卷,是为我国佛教禅宗的初祖。关于达摩禅法的大致情况,《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一指出: 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原)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异竟无异,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亦名如来清净禅,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真如三昧。此是一切三昧根本。若能念念修习,自然渐得百千三昧。达摩门下展转相传者,是此禅也。

达摩之后,天台宗创始人智著《摩诃止观》、《童蒙止观》等书,书中所述 止观 禅法,因把禅和哲学、禅与养生完美地融为一体,所以历来为佛门所重。在《摩诃止观》中,智觊把自古以来所传禅法,总结归纳为 常坐三昧 、 常行三昧 、 半行半坐三昧 、 非行非坐三昧 四种。关于四种禅的一些情况,日本柳田圣山所著《禅与中国》有过很好的概括: 一般说来,人的身姿可归结为行、住、坐、卧四种,上述四种禅法是关于坐与行的姿态,这特别适应于冥想。也就是说,最早的常坐三昧,是常坐而冥想,从而获得精神上的静谧,这是一种实践的意义;第二种常行三昧,是静静地围着佛像徐徐行走,进行修习冥想,这是念佛与礼拜的行为,在多数不同的冥想中显而易见。这两者都是基本的具体方法。第三和第四种方法交替使用前两种方式,特别是最后非行非坐三昧,它的立场与众不同,具有独特的精神意义,所以又称为觉意三昧或随意三昧,这是坐禅与行为达到了一体化的境界。

由于中国佛教门派众多,故其修性之法,除却禅宗的壁观安心,真如三昧;天台宗的止观禅法,三谛圆融;尚有三论宗的真俗二谛,中道实相;法相宗的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华严宗的六相、十玄、三观以达华严境界;净土宗的念佛三昧,栖心净土;律宗的戒律精严,饶益有情;密宗的密法奥秘,修持有方等等,堪称洋洋洒洒,佛法无边。

我国养生文化中,道家养生文化可谓最灿烂的一支。打开整部道藏,不仅其养生的门类如呼吸吐纳、存思内视、导引按摩、辟谷服饵、香汤沐浴、房中节欲、内丹修炼等,内容齐全,无所不包,并且其有关养生的专著也浩瀚汪洋,无与伦比,较为著名的就有魏晋南北朝时的《太上黄庭外景玉经》、《上清黄庭内景经》、《上清握中诀》、《养性延命录》,隋唐的《神仙食气金柜妙录》、《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嵩山太无先生气经》、《服气精义论》、《钟吕传道集》、《灵宝毕法》、《入药镜》,两宋的《云笈七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6 14:41:00 | 只看该作者
《道枢》、《玉溪子丹经指要》、《丹经极论》、《悟真篇》、《青华秘文》、《元阳子金液集》、《修真十书》,金元的《大丹直指》、《金丹大成集》、《金丹大要》、《诸真内丹集要》、《规中指南》,明清的《性命圭旨》、《金丹要诀》、《天仙正理直论》、《仙佛合宗语录》、《摄生要语》、《二六功课》、《赤凤髓》、《道贯真源》、《悟真直指》等。

《太上黄庭外景玉经》计三卷,相传为东晋魏华存夫人所传,并由她的弟子用隶书写出。书中用七言韵文形式论述养生之道,注重精至黄庭、气归黄庭、神入黄庭之法。其书第一章说: 上有黄庭下关元,前有幽阙后命门。 第二章并说: 黄庭真人衣朱衣,关门牡籥阖两扉。幽阙夹之高巍巍,丹田之中精气微。 究竟何谓 黄庭 ?各家说法并不一致。有的认为黄庭有脾神名;有的认为黄为中央之色,庭者四方之中;有的认为在膀胱之上,脾之下,肾之前,肝之左,肺之右的中央。近代著名道教学者陈撄宁则认为 脐内空处,即黄庭也 。陈撄宁并有《黄庭经讲义》传于世。

《上清黄庭内景经》由《外景经》推衍而出,全书计一卷,撰者不知何许人。其书采用七言韵文形式,把人身分为上、中、下三部,认为每部之中都有八景神存于其中,称为 八景二十四真 。其修炼之法,就是用存思诸神之法炼精养气,并把存思的重点,落实在脑、心、脾、下丹田等人身重要的关键之处。由于《外景》、《内景》两篇文字,精理贯通,体用相备,所以陈撄宁《黄庭经讲义》把此一并囊括,分类诠释。

《上清握中诀》全书三卷,撰者为梁代著名道教学者陶弘景。其书上卷九章,中卷二十章,下卷五章。书中所述养生诸法,主要有服日气法、服月精法、存日在心法、服日月象法、服日芒法、服月芒法、服三气法、服雾法、守玄白法等法,为道教上清派修炼的重要历史文献。

《养性延命录》分上、下两卷,每卷三篇,梁陶弘景集。序中陶弘景自述此书缘起、所集及其宗旨道: 余因止观微暇,聊复披览《养生要集》,其集乃钱彦、张湛、道林之徒,翟平、黄山之辈,咸是好事英奇,志在宝育。或鸠集(通 纠集 ,编者注)仙经真人寿考之规,或得采彭铿老君长龄之术,上自农黄以来,下及魏晋之际,但有益于养生,及招损于后患,诸本先皆记录,今略取要法,删弃繁芜,类聚篇题,分为上、下两卷,卷有三篇,号为《养性延命录》,拟补助于有缘,冀凭缘以济物耳。 其上卷三篇为《教诫》、《食诫》、《杂诫忌禳害祈善》,下卷三篇为《服气疗病》、《导引按摩》、《御女损益》。书中《导引按摩》篇所载华佗五禽戏,为现存五禽戏的最早文献记载。《御女损益》则较为集中地保存了南北朝以前有关房中养生的成就,为后世所重。

隋唐时期的养生文献,以《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嵩山太无先生气经》、《钟吕传道集》、《灵宝毕法》等为最具代表性。《嵩山太无先生气经》分上、下两卷,序中作者自述: 大历中遇罗浮山王公自北岳而返,倚策高昂,依然相顾,余奇异人,延之与语,果然方外有道之君子也。哀余恳至,见授吐纳,须一二理身之要道,其思罔极,非言词所能尽。 可见其养生之术传自王公,重点在于呼吸吐纳之道。卷上所述,计有服气诀、进取诀、陶气诀、调气诀、咽气诀、行气诀、炼气诀、委气诀、闭气诀、布气诀、六气诀、调液诀、饮食诀、调护诀、休粮诀、慎真诀;卷下所收,为修慎诀、慎气诀。

《钟吕传道集》为唐末施肩吾所传,内容所及,主要为钟离权、吕洞宾关于养生修道的问答之词,计十八论。论中融会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等哲学观念,用于指导炼形、炼气、炼神内丹的修炼。其十八论为:论真仙、论大道、论天地、论日月、论四时、论五行、论水火、论龙虎、论丹药、论铅汞、论抽添、论河车、论还丹、论炼形、论朝元、论内观、论魔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6 14:41:00 | 只看该作者
论证验。由于全书立论反复详明,行文切中要妙,将道家对于精、气、神修炼的种种不传之秘,尽行抉出,所以堪称道教早期有关内丹修炼的重要典籍。

作为《钟吕传道集》的姊妹篇,《灵宝毕法》计有三卷,据传亦为唐末钟离权所述,后由吕洞宾传出。书中所述,皆为由浅入深、切实可行的金丹大道。上卷述 小乘安乐延年法四门 ,中卷述 中乘长生不死法三门 ,下卷述 大乘超凡入圣法三门 。 三乘十门 如中乘 肘后飞金晶第五 所述依次开关入顶、凿通督脉三关的修炼之法,一直被后世内丹学家奉为圭臬。学者若把此书和《钟吕传道集》彼此参照阅读,对于我国唐末五代的内丹修炼之法,可以思过半了。

两宋道家养生典籍,自《钟吕传道集》凿开内丹坦途以来,于丹道方面多所述及,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数张伯端的《悟真篇》。《悟真篇》全书一卷,书中采用诗词形式演说道教内丹法术,和东汉《周易参同契》后先辉映,互相发明,为道教南宗修炼至为重要的经典著述。其丹法主张将人体坎中阳气点化离中阴精,乃运行交会而复还其乾健纯阳之体,则修炼之大功告毕,故有 取将坎位,心中实,点化离宫腹内阴 之句。此书历来注本,有宋翁葆光注、元戴起宗疏《紫阳真人悟真篇注疏》八卷,宋薛道光、陆墅,元陈致虚《紫阳真人悟真篇三注》五卷,宋夏元鼎《紫阳真人悟真篇讲义》七卷,清董德宁《悟真篇正义》三卷(另有所辑《悟真外篇》),刘一明《悟真直指》四卷,朱元育《悟真篇阐幽》三卷等。

《青华秘文》又名《内炼丹诀》,为道教南宗始祖紫阳真人张伯端的另一丹法著述。《悟真篇》虽字字珠玑,但义理深奥,初问津者很难理解。《青华秘文》层次分明,理法赅备,为初学丹道者不可多得的入门阶梯之书。书中所述主要有 心为君论 、 神为主论 、 气为用说 、 精从气说 、 意为媒说 、 坎离说 等。

《云笈七签》、《道枢》、《修真十书》为有关道教修炼的汇辑之著。《云笈七签》由北宋张君房撮取《大宋天宫宝藏》精要而成,全书122卷。其内容于道教经法传授、洞天福地、服气胎息、存思守一、导引杂修、内丹外丹、方药符图、赞颂诗歌、神仙传记等方面,几乎无所不包,向有 小道藏 之称。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出: 类例既明,指归略备,纲条科格,无不兼赅,《道藏》菁华,亦大略具于是矣。 《道枢》由宋曾编纂,全书42卷,108篇,书名由摄取《庄子·齐物论》 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 中的 道枢 两字而成。书中所收,虽也广泛涉及道教各个领域,但以养生所占比重为大。其有关养生篇章主要有《坐忘篇》、《容成篇》、《内德篇》、《玉芝篇》、《百问篇》、《黄庭篇》、《太极篇》、《火候篇》、《水火篇》、《坎离篇》、《甲庚篇》、《昆仑篇》、《服雾篇》等。《修真十书》不知何人编,全书60卷。书中所收,广泛涉及唐宋时期有关内丹气功之术的论著,如较为知名的,就有张伯端的《悟真篇》、《金丹四百字》,萧廷芝的《金丹问答》、《解注崔公入药镜》,施肩吾的《钟吕传道集》,梁丘子的《黄庭内景经注》、《黄庭外景经注》等。

金元时期,长春真人丘处机的《大丹直指》二卷,堪称道家内丹养生著述中的翘楚。其所崇之法: 先使水火二气上下相交,升降相接,用意勾引,脱出真精真气,混合于中宫,用神火烹炼,使气周流于一身。气满神壮,结成大丹。 书中所述主要有 五行颠倒龙虎交媾诀 、 五行颠倒周天火候诀义 、 三田返复肘后飞金晶 等诀义,而尤重 性命 之道,指出: 金丹之秘,在于一性一命而已。性者天也,常潜于顶;命者地也,常潜于脐。顶者性根也,脐者命蒂也。 不拘行、住、坐、卧,但昼时则行命蒂脐中之道,夜则行性根顶门之道。 如此则 一百日丹结,三百日丹药成,三年胎仙就,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6 14:42:00 | 只看该作者
然阳神从顶门出入,去来无碍,此谓真丹之妙也 。

《金丹大成集》为道教南派传人萧廷芝所撰,全书以 无极图说 领起,次则 金液还丹 一赋一论,再次则 金丹问答 93则,以深入浅出的问答形式阐明金丹之道的要妙;而其七言绝句 金液大还丹诗 81首、 西江月词 12首,则又以诗词形式补充丹道要津,可谓用心良苦。书末,还收载作者所注著名丹道古籍《解注崔公入药镜》、《解注吕祖沁园春》两篇,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注作者对金丹大道的独到理解和不凡功力。

《金丹大要》全书16卷,作者为元代著名内丹学家陈致虚。书中凿破修炼关纽在于慧命之窍,此窍 乃是虚无之窟,无形无影,气发则成窍,机息则渺茫,乃藏真之所,修慧命之坛 。其论胎息也颇别具只眼,如说: 盖胎者,非有形有像,而别物可以成之,实即我之神、气也。 先以神入乎气,后气来包乎神。神气相结,而意则寂然不动,所谓胎息。 全书从 金丹大要 肇始,继则依次为 上药三品说 、 妙用九章 、 须知八章 ,而以 丹法参同十八诀 收尾。

明清以来,道家养生著述亦时有可观,其有关内丹的修炼之法,结合古来南北两宗之说,按照当代道教学者王松龄研究,又可分为阴阳派、清静派、清静阴阳综合派、主性派 四派 。 就《悟真篇》各种注本而言,翁葆光、戴起宗等注属阴阳派,朱元育、董德宁等注属清静派,陈致虚、陆西星等注属综合派,刘一明注属主性派,即独标性宗,以性兼命,性全命立派。

又就医家而言,由于寿世保元本属责职范围,所以于养生之术尤多贡献。养生中诸如四时调摄、环境卫生、饮食起居、药物补养、性生活节度、劳逸情绪等问题,历来医学文献如《内经》、《神农本草经》、《诸病源候论》、《千金方》、《食疗本草》、《脾胃论》、《饮膳正要》、《勿药元诠》等著述几乎都有所涉及,并蔚为大观。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是我国历史上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医学典籍,全书由《素问》、《灵枢》两部分组成,而以《素问》中尤多养生之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正是在这种以预防为主原则的指导下,《素问》中提及养生的文字时有可见。《素问·上古天真论》说: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文中明确指出,如果人们懂得养生之道,可以形与神俱,尽终天年,活到百岁左右的高龄;反之,不懂养生之道,妄自摧残,那就年虽半百,早已衰象毕至了。有趣的是,《素问·上古天真论》还以上古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四种养生家为例,说明养生方法不同对于延长寿命所起的实际作用也不相同。又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还从一年四季不同气候出发,阐述人们如若顺从四时气候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变化以调摄精神,对于养生防病,将会起到十分有益的效用。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有关药物养生治病的专著,其成书年代,有的说是战国,有的说是秦汉,但最迟不会晚于秦汉之际。书中把药物分为上、中、下 三品 ,其上品所载诸药如菖蒲、菊花、人参、天门冬、甘草、干地黄、术、菟丝子、牛膝、麦门冬、薏苡仁、泽泻、巴戟天、灵芝、黄芪、肉苁蓉、防风、续断、丹参、五味子、沙参、枸杞、茯苓、五加皮、桑寄生、杜仲、女贞实、木兰、阿胶、鳖甲、大枣、芡实等等,有的大补五脏,有的滋阴补阳,有的益气养血,有的涩精添液,有的祛邪安正,并多为现今的药理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6 14:42:00 | 只看该作者
验所证实。其中如人参一味,《本经》就指出它对人体的补益作用说: 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藏(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为此,《本经》总结《上经》所载诸药效用: 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 上药养命之外,《本经》中品所载如百合、玄参、山茱萸、当归、龙眼、鹿茸、狗脊、淫羊藿、狗肾等,则多为滋阴养血、扶正益羸的 养性 类药物。就其总体而言,《本经》对《中经》所载诸药效用这样概括道: 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羸者,本中经。

隋唐之时,流传至今最重要的医典有《诸病源候论》和《千金方》、《新修本草》等。其中孙思邈所撰《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最重养生之术。孙思邈既为唐代著名道家,同时又为著名的医药家,素有 药王 之称。有意味的是,孙思邈既为医家、道家,但于养生中又多融入 君父有疾,期先命食以疗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千金翼方》卷十二)等儒家思想,以及 凡服水之法,先发广大心,乃救三涂大苦,普度法界含生,然后安心服之 的佛家思想,可见其熔儒、释、道、医于一炉之妙。《千金要方》所述养生之法,多集中于第27卷《养性》中,又有《养性序第一》、《道林养性第二》、《居处法第三》、《按摩法第四》、《调气法第五》、《服食法第六》、《黄帝杂忌第七》、《房中补益第八》等篇。《千金翼方》所载养生诸法,则以第12卷《养性》,第13卷《辟谷》,第14卷《退居》,第15卷《补益》为最集中。如第14卷《退居》,又有《择地第一》、《缔创第二》、《服药第三》、《饮食第四》、《养性第五》、《种造药第六》、《杂忌第七》等篇。其中《择地第一》指出退居养生择地,最好选在闹市和郊野的交界地带,因为山林深远虽佳,可是出门不便,而闹市出脚虽然方便,但又人多喧杂,所以所择居处 必在人野相近,心远地偏,背山临水,气候高爽,土地良沃,泉水清美 之地, 若得左右映带岗阜形胜,最为上地,地势好,亦居者安,非他望也 。所谓养生的 风水宝地 ,意即指此。

宋元以降,医家养生文化散见于各家著述的也不一而足,然而与道家养生文化相较,其有关专著则明显地相形见绌了。

除儒、释、道、医四家之外,杂家、武术家及民间散在养生文化,亦复灿若星汉,只是由于缺乏整理,所以资料分散,难以系统遍览,这又有待于来者了。

综观以上儒、释、道、医四家,儒家养生文化相对势力单薄,医家则以医为主,亦少养生专著,而佛家虽则重在修性,于诸禅中参悟人生参悟宇宙真谛,但其禅法的博大灿烂,堪与以修炼长生不老为宗旨的道家神仙养生之术分庭抗礼。所以佛、道两家,蔚为我国养生苑囿中姿彩瑰异的两树奇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9-17 03:5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