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59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研文章 浅谈北京市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展评存在的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9 07:46: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研论文 浅谈北京市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展评存在的问题
北京市海淀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 连 洁
最近观摩了10节北京市《品德与社会》课的现场教学,受益匪浅,感动之余,也有所思考,就我所看到的10节课所存在的一些共性的问题,想一吐为快,与大家共同商榷,以利于大家共同提高。



一、存在问题



1.对教材把握不到位



教师钻研教材要准确、到位。有的老师,对教材的把握有偏颇,教学语言比较随意,不严谨,有的概念不是很清楚明白,没有弄懂知识间内在的联系,老师的理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的方向。比如《日光城和聚宝盆》一课,讲的是青藏高原上极具代表性的“拉萨和柴达木盆地”的环境,目的是力图展现拉萨的城市特点和柴达木盆地资源的丰富,教师应该让学生认真看地图,查找两地所在的位置,并指图说明白在同一高原上的“一高一低”两种不同的地理环境,及其形成各自的特点,为什么拉萨叫“日光城”和这里的气候、地势、环境等有什么关系?通过看地图和查找资料最后应让学生明白这里海拔地势高,地势每增高一千米,气温下降六度,此外,还应该让学生明白由于这里的地势高,空气稀薄,所以阳光穿透力很强,紫外线照射强度大,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的原因。可是,当有学生问到老师:“那里的人为什么脸都是黑红的”老师没有给予正确的回答,而是一带而过,我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课堂生成资源,老师应紧紧抓住这一生成点,向学生说明这正是高原现象,日照时间长,而且紫外线极强所造成的。可我们的老师却忽视了。“聚宝盆”的“盆”是怎么形成的,这里都聚集了哪些“宝”让学生看地图,了解周围的环境,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探宝”,这样既有趣味又能培养孩子读图的能力,调动起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但老师对此把握得不好,对教材挖得不深,只是停留在了表面,简单一说了之。我们常说我们用教材“教”但绝不是教“教材”。这是每位教师都要切记的。不要因为自己的疏忽或者钻研不够而影响学生,那真是误人子弟了。



2.对学生答错的知识缺乏纠正



每位教师都知道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求异思维,但是,当学生的回答超出课本的范围、超出教师的知识范围,有的回答明明是错误的或者是不恰当的,老师却没有办法处理。一种是没有辨别出学生回答中不正确的知识,还有一种就是知道不合适、不正确却也无从对答,不知道如何引导。比如《独特的中国汉字》一课,当学生问道“中国汉字到底有几千年的历史时”,老师没能给学生交代清楚,只是含混其词地说“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就是那么一种说法”。我认为不对,确定夏代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史前黄帝事夏一千年左右。这样算来,从黄帝至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我们所讲的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一般讲文明史,是以青铜和文字为标志的。应该向学生讲明白。



3.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



在讲课中有些课堂突发的问题,由于老师的知识储备不足,所以难以应对学生的问题,甚至老师的回答张冠李戴,错误百出。比如《不同肤色的人们》讲到白种人的分布及形成原因时,老师竟然说道:“只有白皮浅色才能吸收阳光”,甚至在教案中写了出来,可见并非口误。我认为不妥,谁都清楚这是常识性的错误,即黑色容易吸光,白色浅色容易反光,这也是为什么夏天人们都要穿浅色衣服,冬天要穿深色衣服的原因。但由于教师知识的储备不足,所以不能正确地讲给学生。再有皮肤的黑白不只是太阳照射的原因吧,各色人种的肤色受环境影响而形成不同的肤色,这是各自进化产生的结果。如白种人的肤色是因为其先祖常年在阳光照射不足的低温带游牧生活环境中形成的,特别是冰期,若干万年的洞穴生活更加剧肤色发白,基因也随之改变。“碧眼金发”是低寒少光导致的,而非先祖生来如此。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讲应该是“遗传基因”的原因。



还有《富饶的黑土地》一课老师让同学们“猜猜看,是怎么形成的?”不明白为什么要让学生“猜”,而不让学生学会看地图呢。讲到东北平原老师也是不认真让学生看地图,而是自己在说。这一课我认为地图就是很好的学习工具,既能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又能帮助学生一目了然,看清楚东北平原的特征。如果再能讲清楚东北平原的特点就像“马蹄形U”最好,三山环抱一平原,三山指的是:“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它们环抱的就是“东北平原”,在三江──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的汇合处就是被人们誉为“北大荒”的地方。如果这样告诉学生,我想学生会记一辈子的。



还有的老师讲课语言之流畅、语速之飞快、反应之敏捷是我工作30多年从未见到过的,可以说前无古人,开了先河,试想老师考虑学生的学了吗?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了吗?关注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了吗?关注学生的差异了吗?等等,可以说都没有。老师像连珠炮似的滔滔不绝于耳,别说学生了就连我们听课的教师都反应不过来,招架不住,听得那叫累。现在的学生不喜欢居高临下,而喜欢平等交流,不喜欢委曲求全,而喜欢张扬个性,不喜欢循规蹈矩,而喜欢另辟蹊径。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用新的理念活化自己的角色,和学生做平等的合作者,做得法的组织者,要做资源的开发者。而绝非一言堂,满堂灌。



4.教师的评价比较贫乏



老师的语言不丰富。面对学生的评价就是“不错、很好,你真棒”,没有恰当合适地评价。其实,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育之道在于和谐,教育者“润物细无声”,受教育者“如沐春风”。由此看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评价语不是可有可无的,也不是漫无目的、毫无针对性的瞎评。恰如其分的、准确的评价语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拉近师生距离,有时还能化腐朽为神奇,创造出课堂教学艺术的佳境。而有些教师以为,只要在备课时用些心思,精心设计好每一句教学语言,课就肯定很好听。这种想法是很片面的。因为教师的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有个性的人,在教学过程中,随时会有教师在备课时,有意想不到的变数出现,需要教师以变应变。如果教师面对变数应变无术,甚至不理不睬,这样的课,肯定不是一节成功的课堂。因此,一堂课的好听与否,不只在于教师事先准备的单口念白是否精彩,更在于师生双向交流过程中教师有没有充满教育机制的即兴发挥。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生长气息,把理解还给学生,让学生找回应有的自信。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决不能是“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的问题”。如果这样,那就是死水,腐水,而是要有长流水,且常流常新。所以,我们要充电,要补充新知,要去学习,要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在学识上,我们不仅要有所精专,更要涉猎广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5-9 07:46:29 | 只看该作者
二、这次活动的目的达到了以下几点:



1.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



2.通过这次活动,促进了同行内的教研风气,形成了良好的教风。



3.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不能只写在纸上,讲在口上,一定要落实在课堂上,北京市举办这次活动我认为就是要让“理念回归课堂,让我们的课堂展示理念”。



4.课堂形式之活泼、内容之丰富多彩前所未有,很多课程都能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把复杂的学科条理化,把抽象的思维形象化,把头疼难办的内容游戏化,使课堂活跃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6 19:0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