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用户名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03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计算机教师论文 如何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8 17:11: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研文章 【现状分析】: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学生在信息课堂中的学习注意点并没有放在学习内容上,学习只是为了应付完成老师的任务;学习习惯不好,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总是抱着可以上网、玩游戏等心态进行学习,学习过程中很容易效率不高。  

     二、目前信息技术课的内容大多数以课堂操作实践为主,由于学生的先备知识存在差别,接受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也各有异同,这必然导致学生在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例如,在布置课堂操作任务后,一些学生可能只用五分钟就完成了,而另一些学生可能直到整堂课结束也无法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无疑又给教师对课堂任务的设计及课堂纪律控制方面增加了难度。  

针对以上现状,本人通过听优秀的课和查看相关论文、归纳出教师应该努力做到:  

1、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学环境,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让学生自学并不是放任自流,完全不管,实际上教师的任务更重了。需要教师有较高的学科掌控能力,能够给学生营造自学的平台。  

2、教师必须保证学生的操作时间,不能讲解得太多,而应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与促进者,在课堂上,应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探究的要充分创造条件让学生探究、协作学习,即使教师讲授,也应抓住要点,不可太精雕细琢,陷入各种细节中,使学生丧失锻炼的机会。对于技术课程,各种知识技能不是讲会的,而是练会的。  

信息技术课就是要求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体会通过某个操作所得的结果,寻找操作的技能技巧,最终达到能综合运用的目的。练习的设计不拘泥于传统的模式,是信息技术课堂练习的主要特点。总是一个模式,不管学生的个人情况如何均必须完成同样的作业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例如:要求学生画一棵树。如果大家都画同一棵树,而且连树枝的形状数量都完全一样,这是美术课临摹的要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果仍是这样做,只能是抑制学生创新的欲望和动力。长此以往,学生形成完全依赖老师的心理,任何事情都要老师布置了才知道怎样去做,否则就无从下手。信息技术课的练习应该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发表自己见解的舞台,真正使信息技术课堂充满生命力。

一、优化课堂设计,激发学习动力。  

在课堂设计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防止思维的绝对化和僵硬化。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产生大量疑问,不受固定模式约束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大胆猜想、判断,并将其猜想作为逻辑推理的一种形式和发展学生创造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同时,培养能力、领会思想方法重在“渗透”和“潜移默化”,不应该把方法当作知识向学生灌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讲清思路,理清来龙去脉,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举一反三,开阔思路,增加完成类似“问题”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尽可以多地产生学习迁移。  

例如,在讲述文件及文件夹复制和移动时,没有直接把操作步骤演示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先回答了几个问题:①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一下什么是复制吗?②你是如何理解源文件和目标文件这两个概念?③结合以前文本的复制,你能将桌面上的“教师寄语.doc”文件复制到你的文件夹下吗?由此,通过几个问题的引入,再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循序渐进地将复制的方法渗透给了学生。在学生掌握了复制的基本操作方法之后,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寻找其他更快捷的操作方式。“请同学回忆一下,你可以使用几种方法对文本进行复制?请你再试试,能否将此法运用到文件的复制上?”通过任务驱动和引导,激发了学生再次操作的欲望,并在操作的过程中总结出文件复制的几种快捷方式。  

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就要从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入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教学生学,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的兴趣,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如何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呢?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关键。比如改变桌面背景和设置屏幕保护程序,这些操作学生只需用鼠标轻轻点击就能完成。当学生看到自己能够轻而易举地给计算机改头换面,或者看到屏幕保护程序那形象、直观、和谐的画面时,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也增强了学习计算机的信心,也就有了学习计算机的动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5-8 17:12:12 | 只看该作者
二、精心设计教学任务,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教学任务设计时要体现“学生为主体”这一特点。学生接受知识能力有差异。教师进行教学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  

1、任务设置的生活性和趣味性  

任务设置的生活性和趣味性是紧密相关的。任务的设计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人入胜,导入要新颖,创造情境,启发学生提出学习任务。导入可以用对比展示、作品展示、演示法、观察法等。  

教师在设置任务的时候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任务难度要始终,要考虑绝大部分的学生能顺利的完成预设任务。如果难度过大,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但如果难度过于简单,学生很快完成任务后就会玩游戏或是做其它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2)要有进阶任务,注意学生个体差异很不平均的现象。

(3)复杂的任务要有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4)任务要灵活多变,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分层教学,均衡发展。  

信息技术教师都会遇到这样的难题: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计算机操作能力方面,存在着非常大的个体差异:有的一点就通;有的悟性极佳,掌握的快捷方式甚至比老师还多;有的学起来迟钝缓慢。如果让学生重复操作已经掌握的内容,从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的角度来看,非但不能使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反而会造成其学习兴趣下降,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与能力的发展。针对这种现状,教师就应该在备课的过程中更全面地考虑到课堂中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更为充分地准备工作,从而实现从统一规格的教学模式向个性化教学模式的转变。在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  

根据学生技术掌握的情况,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让所有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的发展。在具体教学过程将学生按程度分组,采用异步教学,一部分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一步一步完成课堂任务,另一部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课前布置的更高层次的任务,并且可以让那些技术高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更高的学习目标。这种方法,可以让一窍不通的学生开开窍,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让学习缓慢的学生加快速度,达到教学进度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能帮助那些基础好悟性强的学生找到切合自己实际的学习目标。  

    课堂教学作为学好一门课程的主渠道,理应使学生在学习中舒展自己的生命、享受生命的快乐。作为一名当代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在课堂上主导好学生的主体参与,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适当的运用到每一节课中,并不断总结好的模式,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总之,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才能真正使信息技术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3 04:2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