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4-5-8 01:26:31
|
只看该作者
在历史车轮碾过滚滚黄沙的车辙中,能够留下痕迹的、我们不愿遗忘也忘记不了的,就是经典中那些命运多舛,却能在命运面前保持着高贵者姿态的名字,虽然我无法穿越时空去邂逅他们的生命,与他们共同游走于人间的滚滚红尘,但我们可以在书籍中寻觅他们的足印,感悟他们不朽的高尚、伟大的灵魂。
据说,雪域高原上的大德高僧,每天晚上睡觉前必将碗倒扣,纪念这蜉蝣般苦短的人生。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确实短暂而虚无,我们彻底摆脱绝望摆脱烦恼只能有两个办法,一是什么也不做,包括读书,设法把自己变成傻瓜;一是在阅读中明白事理,感悟人生。作为万物的灵长,我们无法也不愿意将自己变成傻瓜,那我们就只能在阅读中明白人生,追寻梦想,从而获得实实在在的价值。
在浩瀚的书海面前,我只能说,我是一个学生,静默虚空,执虚如盈。“我的教学主张”,更多的是要把这种感受传递给学生,滋养学生的心灵。这也是在教作文。
乐意欣赏,发掘潜力。叶圣陶先生打过一个绝妙的比方,他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写作文也不是在流水线上生产杯具,不能要求一律的整齐规范。可是我们的作文教学几乎从小学开始,评讲就形成了一个“八股模式”,不是条理清楚就是思路混乱,不是重点突出就是详略不当。规范也许是重要的,但一篇规范的作文,未必就是真性情的文字,未必就能吸引人阅读引发人共鸣,如果我们把目光过多停留在规范层面上,必然会使评价偏向于求全责备。鲁迅先生说,学生学习写作,如同孩子学习走路,摔跤是难免的,该摔的时候就让他摔去。我们对于学生的作文要乐意欣赏,否则就会扼杀学生写作的兴趣和个性,甚至扼杀写作的天才。
对学生稚嫩的思想、稚拙的表达,我在评讲中都会毫不吝啬地去肯定、赞美,哪怕是写一句精美的语句,恰到好处地引用一句精彩的格言。比如有学生改写《项链》时将叙述人变成玛蒂尔德家的女佣,用限制性视角来重新叙述故事,我就告诉大家这就是海明威冰山理论的运用。学生作文的评讲,可自我评价,可集体研讨,可深情诵读,可改后重作,还可多次“再生”写作,积累素材,丰富素材。
美好的文字总是承载着美好的思想和情感,如果我们把作文的评讲当作一个欣赏过程,那就能给学生一个发现潜力的机会,面对老师具有一定高度的欣赏语言,学生大都会“受宠若惊”:我写得真有这么好吗?我的构思有这么巧妙吗?“我的课堂实践”就是用一种发展的眼光来欣赏学生的作文,让学生能感受到自己作文更多的精彩、美好、成功,其写作潜力就会被充分发掘,这更是在教作文。
《作文可以这样教》的表述可能辞不达意,但如果我们语文老师能够从中认识到作文教学,就是要用作文的方法来教作文,也就善莫大焉!
【拙著《作文可以这样教》2013年7月由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