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014-5-7 16:13:44
|
只看该作者
感受“情节”设计在塑造人物形象中所起作用
(1)方法一:复述
师:也就是说他的动作里面可以看出他心情、心理的变化。(师边说边板书)所以这个地方要强调要了两三摇,这个地方要强调狠狠地、眼睛争得提溜圆,这个地方要强调眼睛闭上了。下面给大家个艰巨的任务,根据这个板书,把这篇课文的大致情节说下来。就从这严监生伸出2个指头,大侄子走上来问。不一定要一模一样,大致把这个情节说下来,开始准备。
(生练习复述。师板书:情节)
师:好,不是背课文,谁先来试试看。所以你要说上蒋老师的课很轻松,未必哦。大家听一听。
生:严监生伸出了2个手指头,大侄子上来问,是不是有2个亲人没有来?严监生摇了两三下头;二侄子来问是不是有2比银子没有吩咐,严监生眼睛睁得提溜圆,狠狠地摇了几下头;奶妈走过来,问是不是有两位舅爷没有来,严监生闭上眼睛摇了几下头;最后赵氏走过来问他是不是灯盏里面点着2茎灯草,唯恐费油,严监生点了点头,然后就走了。
师:大致情节对不对的。课外再去练,这个对我们五年级来说很重要,再去练。
(2)方法二:还原“说书”场景
师:古代的说书人是很喜欢说《儒林外史》的,更喜欢说《临死前的严监生》,而且蒋老师明确地告诉你,古代的说书人当说到这个情节的时候,有一个地方都会停下来,停下来的地方都会说一句我们很熟悉的话: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你们认为,那些说书人会在哪一个地方停下来?
生:我觉得会在两位舅爷之后停下来。
师:为什么?
生:因为后面是最精彩的部分。
生:我觉得因为前面三个人怎么猜都猜不对,所以把那些听的人都很想知道伸出2个指头是什么意思。
师:听的人很想知道啊,也就是说在这个地方停下来,就是留了一个?
生齐:悬念
(师板书:悬念)
师:那些从来没有看过这本书的人,听到这个地方停下来,第二次想不想去听啊?想去听的当然得买票。
生:吊人的胃口。
师:说的好,有悬念,悬念的作用就是吊人的胃口。那我就吊一吊大家的胃口,我来说一说。话说,那严监生伸出2个指头,大家纷纷猜测,这2个指头表示什么意思呢?这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位亲人未见面?”只见那严监生摇了摇头。二侄子也走上前来问:“二叔,你莫不是有两笔银子未吩咐明白?”再看那严监生时,只见他把眼睛睁得溜圆,把头狠狠地摇了摇。奶妈忍不住了,抱了哥子插嘴道:“想是两位舅爷未在跟前,故此纪念。”那严监生闭着眼摇头,那手指头指得更加紧了。赵氏慌忙揩了揩眼泪,对严监生说:“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知道你的心思。”那么这赵氏有没有猜中这严监生的心思呢?她到底说了什么呢?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你看,想不想继续往下听呢?我做了个实验,没有看过这个故事,看过这本书的人,我问了好几个人,没有一个人能猜得到答案。为什么这个答案这么难猜?
生:一定是有钱人,他不会想到严监生的答案是这样的。
生:以前的灯草也是很便宜,所以那么一个大富翁肯定不会为了2茎灯草,在临死前不顾自己的姓名伸出2个手指头。
师:是啊,怎么猜得到一个大富翁临死前竟然惦念着2茎便宜的灯草。
生:他一个富有的人,都有十多万银子的人。他在临死前竟然不肯安心地去世,还一定要别人省下这么一点点油来。
师:这么一个强烈的反差,你觉得严监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太吝啬了。
生:我觉得他是一个爱财爱过生命的人。
生:前面二侄子说是2笔银子,但是他摇了摇头,所以大家猜测跟钱应该是没有关系的。
师:是啊,按照常理来推测,前面的铺垫觉得跟钱没关系了,因为已经有人问过,可有两笔银子未曾吩咐明白。结果为的还是钱。也就是说这个答案太出人意料了。
生:他可能是一个很寒酸的人。因为他有钱,那么便宜的灯草,他还不肯拿出来。为他处理后事那么多钱也应该够了。
师:是啊,按照这个情节要担心2茎灯草,让我们感觉这个人应该是很寒酸的。所以一个强烈的反差,就像那位女同学所说的,真是太吝啬了。因为这个结局太意外了。(师板书:意外)
(3)方法三:同类材料阅读
师:有悬念,有意外,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严监生是这样的一个人。这就是情节的魅力。古今中外,写吝啬鬼的文章多了,很多人也都是通过情节来表现的。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位国外的作家的描写。
师:契科夫的《醋栗》里面的两个片段。我读给大家听:从前我们城里有个垂危的商人。他临死时叫人给端来一碟蜜。端来这碟蜜是为了干什么呢?悬念出来了,而且这个答案很意外。而且这个意外的答案体现出他是一个吝啬的人。再看第二个片段:有一回我正在一个火车站检查牲口,正巧有个马贩子摔到火车头底下,压断了一条腿。我们把他抬到候车室里,血汩汩地流,样子真是可怕,可是他老求大家找回他的腿,老是着急……干吗要找回他的腿呢,悬念产生了,答案是很意外的,而这个意外的答案就告诉我们他是一个吝啬鬼。考虑一分钟,请大家猜测。
(生思考)
师:好,我请同学来猜一猜。第一个,端来一碟蜜是为了为什么呢?
生:在临死前尝一尝蜜的味道是怎么样的。他守财得连蜜都没有尝过。
师:比较常规,虽然合情合理。
生:把蜜卖掉,再赚一点钱。
师:第二个,已经伤成这个样子了,还要找回她的腿,为什么?
生:腿里面有个袋子,可能里面还有很多钱。
生:他是个吝啬鬼的话,可能装在袋子里的钱并不多,他也想拿过来。
生:我估计他惦记着可能是腿上的鞋子或者裤子。
生:他是个马贩子,他摔断腿,把腿当马腿卖了。
师:有些艺术不能模仿,是来欣赏的。因为有些东西是学也学不会的。我们来欣赏契科夫的这两个情节的设置,看看他怎么留悬念,怎么给我们个意外的结局。(师出示完整片段)他临死时叫人给端来一碟蜜,把他所有的钱钞和彩票就着蜜一股脑儿吃到肚子里,让谁也得不着。再看第二个:他老是着急;原来那条压断的腿所穿的靴子里有二十卢布,他生怕那点钱丢了。哪位同学也猜对了,给她点掌声。
(生鼓掌)
师:你看,临死前的严监生和这两个片段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啊?跟我读:情节、悬念、意外。
(生跟读)
师:但是,这是表现吝啬鬼的一种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了?细节,就像凤辣子里面的语音、动作、神态。下面请大家欣赏另外一段描写吝啬鬼的,他是用语言来描写的。
师读:可是,没多一会儿,后面花园里传来阿巴贡捉贼的喊叫声:“捉贼!抓凶手啊!抓杀人犯啊:我完蛋了,我的脖子让人割断了,我的钱叫人偷走啦!……我那可怜的钱啊,我亲爱的朋友啊!他们硬从我手里把你给抢走啦;你没了,我还活在世上干什么啊?我要死,我死了,我已经入土啦!你们没人肯告诉我是谁偷的吗?我要去报告法庭,我要请法官来审问全家的人:女仆、男仆、儿子、闺女都得审,连我也得审。你们不管谁我瞧着都可疑,都像偷我钱的贼。把你们全绞死才好。我求你们告诉我那个贼在哪里。如果我不能把钱重新找回来,我自己也得去上吊。”是不是吝啬鬼?这段话不是白听的。请大家拿起笔,当这个情节发生到这里的时候,我相信严监生肯定有很多心理活动,请你将心比心,把严监生的心理活动写出来。你甚至可以像这位作家一样,稍微夸张一点。联系上下文,以严监生的口气、心理活动来写。
(生写,师巡回。)
师:我们来欣赏几位,严监生在这样的关节点,心里会想什么?
生1:完了,完蛋了。我的钱啊,我的钱。我的一文钱啊,还可以买个包子呢。你们的家人干什么吃的。还不是我供你们吃穿啊!你们帮我拿走那根灯芯啊!一群败家子,没用,太没用了。我对你们无话可说了。一群笨蛋,这点思维都没有啊。我养你们干吗的啊?我死了,哇太好了。可以摆脱你们这群笨蛋了。太好了啊!
师:有点夸张,言语中反复出现那群败家子。
生2:你们怎么那么笨啊!什么人啊,钱啊,我也管不了了。竟然点了2茎灯草,你们还想不想活了。我就是做鬼也不会放了你们的。感情不是你们赚的钱,这可是我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你们这群败家子,赶快把那灯草挑一根下来,我还有一口气,就是一块石头也不允许你们搬走。
师:感情不是你们赚的钱啊,我最喜欢这句话。
生3:每个人都不明白我的意思,一问三不知。求求你们,来个聪明点的,各个都不中用。这两个都白活了,你们都不知道,这个灯芯啊。要是再不弄,挑掉一根灯草,我真想把你们打死。你们各个都不聪明,我干吗要在这里跟你们废话,大不了我直接上吊了。就算我上吊也要把灯草吹灭。
生4:我就要走了,留2茎灯草做什么。我的钱都是一分分赚来的。灯草就是钱,我的一生的陪伴。啊,费了油,那都是我的辛苦钱啊。你们谁赶快去挑掉一茎,枉费你们都日日夜夜在我身边,却不知我心里想着什么。
师:枉费你们日日夜夜陪在我身边,却不知道我心里是什么想法啊。
生5:又费了油,又费了油,我又多了一笔开销。我都要死了,还在花钱。啊,我的心都要碎了,我好不容易攒下来的钱啊,你就要离我而去了。我宝贵的钱啊,我重要的钱,比我的生命还珍贵的钱,要是没有人猜中我的心思我就死不瞑目,你们怎么都这么笨呢。看,又掉了一滴油,我的财富又少了一笔。这都是我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啊。
师:同学们,以你们这个年纪写成这样很不简单了。如果我来写,我可能不这么写。但是你们已经写得很好了。从这个心理活动我们可以感觉到,严监生是一个吝啬鬼。但是我们这么多精彩的心理描写是不是要把他加进去呢?
生:不要加进去,因为如果加进去,我们就知道他在想什么,就没有悬念了。
师:悬念还是有,但只不过情节已经读出他的心理了。所以这篇小说胜在情节。最后跟我读这3个词,我们下课。情节、悬念、意外。
(生跟读)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临死前的严监生》,下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