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七年级课程同步下册期中全真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完成题目。(6分)
许多城市的行道树上,经常挂着一串串景观灯,每当夜幕降临,_______________(huǒ shù yín huā),一派繁华景象。shū【▲】不知,承载着彩灯的树要忍受多大的痛苦!那些连接灯泡的电线要用钉子固定在树干树枝上,密密的钉子扎在树的躯体上,如果树有知觉的话,一定疼痛难忍。这还不算,白天被喧嚣与尘埃缠身的树,还要接受夜晚零距离的闪烁照射,这等日复一日、“_______________”(yè yǐ jì rì)的折磨,树何以堪?人有生物钟,zhōu【▲】出夜眠,树当然也需要休息。从另一方面来说,过度的城市亮化也是一种当禁的奢侈【▲】浪费。
①把拼音表示的汉字和加点汉字的注音依次填入下面的方格内。(2分)
②根据拼音,横线上依次填写的四字成语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2分)
③“树何以堪”中的“堪”是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1分)
④划线句“白天被喧嚣与尘埃缠身的树,到了夜晚还要接受零距离的闪烁照射”有语病。请你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心旷神怡 挥洒淋漓 栩栩如生 不能自己
B.确凿无误 遴选抉择 轩然大波 坡陡崖峭
C.著作等身 溜金大字 蹑手蹑脚 天堑长江
D.婷婷而立 异曲同功 工程峻工 晶莹剔透
3.仿照示例,给加点字作批注,并体会作者的语言艺术。(2分)
那人慢慢地(久病乏力)站起来,手里拄着( )一根桦木削成的棍子,微风吹着他颤颤摇摇( )的身体,似乎一根根筋骨都能从衣服外面数出来。那两只眼睛,像开得大大的窗户( ),嘴唇发紫( ),像成熟的桑葚。 (《三颗枸杞豆》)
4.默写(6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
③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山景的极静极美,富有言外之意。
④杜甫《登岳阳楼》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是实写,又寓想象,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生动。
⑤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将月亮人格化的两句诗是:
, 。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4分)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谈及中国与东盟关系时指出:“中国有句古话叫‘多栽花,少栽刺’,在这里我想说,我们要‘多栽花,不栽刺’,永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
①李克强总理的这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认为李克强总理将“少”改为“不”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请你从平时的阅读积累中选出一个“一字之改”出新意的例子。(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4分)
三藏在马上惊心,行者在路旁欢喜道:“师父莫怕它。它是送衣服给我的。”放下行李,耳朵里拔出一个针儿,迎着风,晃一晃,原来是个碗来粗细一条细棒。他拿在手中,笑道:“这宝贝,五百余年不曾用着它,今日拿出来挣件衣服儿穿穿。”你看他拽开步,迎着猛虎,道声:“业畜!那里去!”那只虎蹲着身,伏在尘埃,动也不敢动动,却被他照头一棒,就打的脑浆迸万点桃红,牙齿喷几珠玉块,唬的那陈玄奘滚鞍落马……
①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___》,其中“三藏”指的是_____________;“陈玄奘”指的是_____________。(2分)
②你喜欢这段文字中的哪个细节描写?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口语交流(6分)
小马是班上的语文课代表,为迎接初一年级举办的“成语听写比赛”,小马经过充分准备和刻苦训练,成为班级五人参赛小组的组长。比赛前一天,小马患重感冒发高热,医生要他输液并卧床休息,小马却执意要参加比赛,为班级争取荣誉。在医院里,大家都在劝说他。
①如果你是医生,可这样劝他:
②如果你是参赛成员,可这样劝他:
③如果你是班主任,可这样劝他: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两小儿辩日》,完成第8~9题。(7分)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8. “及其日中如探汤”一句中“汤”是“ ”的意思,成语“ ”中的“汤”保留着这个意思。(3分)
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二)阅读两篇文章的片段,完成第10~13题。(12分)
【甲】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乙】我的淘气,本来就是出了名的。从小就喜欢上树爬高来逞能。谁说这树太高,没人能爬上去,我就两脚一甩,鞋飞出去,猴一样“噌噌”地一直爬到最高点,爬到底下人越是不让上、越是嚷着危险的那根枝上去,抱住树枝,哗哗地摇,摇得我自己的身子随着树枝弹过来,摆过去,摇得底下人一个劲地喊叫,一片惊慌,才得意洋洋地溜下树来。(《柳叶儿》)
10.这两个片段都是场面描写,请你依次各用四个字概括其内容,用字不要重复。(4分)
1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能否换成括号中的词?为什么?(2分)
……抱住树枝,哗哗地摇,摇得我自己的身子随着树枝弹(荡)过来,摆过去……
12.两个片段都表现了儿童的“乐”,但读者内心深处对此的感悟是不一样的。为什么?(3分)
13.初中生进行场面描写的常见病之一是记叙粗略,行文“直奔主题”。这两个片段为你今后写好场面提供了什么启示?请举例作简要阐述。(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11分)
虚掩的门
教学前班的女老师病了,需要调养个把月。偏僻的乡村小学,人手本来就紧,这下可把我急坏了。几十个雀跃的孩子,叽叽喳喳地问,老师呢?老师呢?也有家长过来问,没有老师怎么办?其实,我比他们还急。
李老师说,他家有个侄女,刚高中毕业,要不,让她来代一个月的课,缓缓急?我问,这孩子的责任心怎么样?李老师说,这个不清楚。不过,上学的时候,成绩不错。我说,那好,明天来学校看看!小高姑娘白白净净的,一说话,脸就红。我有些怀疑,毕竟,她还是一个刚走出校园的孩子,一下子要带几十个调皮的幼童,不容易。不过实在没有别的人选,让她试试吧。
第一天,放学了,小高老师把孩子送到大门口,自己又回到教室,打扫卫生,整理桌子和玩具。我去看她,她腼腆地笑笑,掏出纸巾来,把鼻尖和额头的汗擦掉。我对李老师说,小姑娘挺有责任心的。业务上的事,你多教教她。
天气越来越暖和了,雨水也多起来。乡村的学校,多是旧房子,灰瓦,白墙,变了形状的门窗。玻璃还是好的,暂时还能抵得住雨水的侵袭。每次雨后,我都早早地到学校来,看看门窗是不是关得严实,有没有教室漏雨。上星期一,雨刚停,我就到学校去。别的班级门窗关得都挺好,只有学前班,门是虚掩着的!
这个小姑娘,大概是忙忘记了!我推开门,还好,雨水只湿了一小块地方。我把门关严了——小姑娘聪明,不用多说,看见关好的门,一定知道下回该怎么做了。
周二早晨,我又去看学前班的门,竟还是虚掩着,留着一拃宽的位置。这个粗心的姑娘!
第三天,还这样!我实在忍不住了,放晚学的时候,专门去看看她。她正准备离开,我就站在那里看她关门。这个小姑娘也真奇怪,她还是把门留着一道空隙。我叫住了她。小高老师,别忘了锁门啊!小姑娘冲我一笑,神秘地说,这门可不能锁!小姑娘用手指指着教室里面的房梁,小声对我说,你看,那里,有个燕子窝!
我走过去看了——真有个燕子窝!她小声说,窝里有小燕子了,燕爸爸和燕妈妈出去找食吃,门关得严了,小燕子就挨饿了。说完,她笑笑,走了。临走前,还嘱咐我,门,千万别关严啦!小燕子等妈妈呢!
我看着她的背影,一蹦一跳的,欢快极了。
回来的路上,我想,把孩子交给这样的一个人,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选自2013年7月18日《扬子晚报》,谢建平/文)
14.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她小声说,窝里有小燕子了,燕爸爸和燕妈妈出去找食吃,门关得严了,小燕子就挨饿了。说完,她笑笑,走了。
小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笑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尺水兴波”是本文的结构特色,你最欣赏哪一处设置的悬念?为什么(3分)
16.文章的题目能否改为《小高老师》?为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孩子交给这样的一个人”中的“这样”指的是什么?试作简述。(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8 ~ 21题。(10分)
父亲如瓦
江旺明
①午夜,轰隆隆的一阵春雷,从屋上滚过,接着,响起了噼噼叭叭的雨点声。父亲的睡梦被雷雨声惊醒,听到屋内滴滴答答漏雨响。雷雨时停了电。他立即翻身起床,披着衣服,打着电筒,拿起盆儿、桶儿,在堂屋房间接漏。
②雨整整下了一天。漏雨像断了线的珠子,打得盆儿、桶儿叮叮当当的响,吵得鸡犬不宁,我坐卧不安。
③这日,天放晴了。屋脊蒸腾着缕缕水气,如同淡淡的炊烟。父亲仰面看了看天,站在高处望了望屋上的瓦,决定搭梯上屋,检瓦补漏。
④父亲端着筐,来到屋檐下一堆瓦前。这堆瓦,是新瓦,是父亲从窑场买来的。这堆瓦,如同家门口的那垛柴、那堆石一样,默默无闻守在家门口好多年了。父亲扒去瓦堆上的稻草,抓起一块块瓦装进筐里,爬梯上屋,一筐筐地送上去。
⑤之后,父亲开始检瓦补漏。他揭开一路路瓦,露出一根根檩条,一步步朝屋脊上攀登,如同登山一样,一步一个脚印。攀到屋脊,父亲站立起来,四处张望,查看屋上的瓦。凭他的经验,很快发现了瓦的毛病。或是瓦与瓦之间脱节,或是瓦沟被树叶阻塞,或是瓦破裂。
⑥瓦如同一垄垄田,父亲蹲在其间,好像栽苗插禾;瓦如同一层层浪,父亲爬在其间,好像在劈波斩浪;瓦如一块块云,父亲手舞足蹈,好像一只苍鹰在云中飞翔。
⑦一块块破瓦被父亲扔下,如同放飞一只只黑鸟;一块块新瓦被父亲铺上,如同树上添了一片片新叶;一片片黄的、绿的、褐色的树叶被父亲撒下,如同撒发一朵朵花;一团团灰尘被父亲扫下,如同投下一枚枚烟雾弹。瓦屋是座山,父亲检瓦完工站在屋脊上,像获胜自豪的登山运动员。
⑧又是一个雷雨天,雷声隆隆作响,雨点大如滂沱。屋上淌着一条条小河,屋檐挂着一幕幕雨帘。屋内无一滴漏雨,我不再烦恼心躁,坐卧不安。我明白了父亲检瓦补漏的意义。父亲辛辛苦苦,是为我遮风挡雨。
⑨鳞如鱼的瓦,叶如树的瓦,云如天的瓦,父亲如我的瓦。
(选自2012年7月17日《人民日报》,江旺明/文)
18.第③段画线句写父亲“仰面看了看天,站在高处望了望屋上的瓦”,才决定“搭梯上屋,检瓦补漏”。为什么要写这一“看”一“望”?(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第①②段中加点词语“噼噼叭叭”“滴答滴答”“叮叮当当”都是用来模拟雨声的叠词,这三处拟声词能否换用?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⑥段描写父亲检瓦补漏的过程,所用比喻是否有堆砌之嫌?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章叙述时注重前后照应,试举出一例说明其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50分)
22. 题目:以“说说我_____________的老师”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先补全题目(如可补“喜欢”“崇敬”“敬畏”“难以忘怀”“心存感激”“那幽默风趣”“那教艺精湛”“那童心未泯”“那多才多艺”等),然后作文。2.记叙、描写力求具体生动,表达真情实感。3.600字左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