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8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2 16:18: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常常看到这种现象,新授之后教师问学生:对刚刚讲的知识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通常都没什么问题,这里的“问”纯粹是走过场,没任何意义。我们的课堂提问是师生互问、生与生互问,让学生在质疑、交流、争辩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问的勇气、学会提问、自觉善问,以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一、创设氛围,给学生问的勇气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有所疑,才会学有所思、有所得,才会产生兴趣,形成动力。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创新教育的起点。陶行知的 “六大解放”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敢想,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敢问。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由疑引发好奇心,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积极思考,进而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有问题意识的心理基础——提问的勇气。课堂上,学生往往羞于质疑,耻于生疑,造成不敢问、不爱问的心理障碍。为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情感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平等的信息,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与我们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教学中,教师要把“爱”请进课堂,伴着“耐心、细心、童心”,赏识每一个学生,及时肯定敢于提问的学生。鼓励学生提问,哪怕是说错了,也要给予真诚的谅解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有好的感觉,让“情感教学”之花在课堂中绽放。这样,学生不但获得了知识,而且增加了提问的勇气。只要经常这样做,学生怕问的心理障碍就会逐步消除。  
二、设计情境,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总是更重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善于质疑问难的能力。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开始的。对创新学习而言,问题的提出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探索、猜想、发现,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构成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设计一些探索性和开放性问题,为学生积极思维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让每个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得到发展。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可能性”一课时,我在新授阶段安排了使学生感兴趣的摸球活动,让三位学生分别到三个口袋摸完球后,教师针对摸球的三种不同结果提问:“他们三次分别摸到什么球?”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正浓,抢着回答,教师趁势提出:“看到这样的结果是不是觉得很奇怪,你们有什么想法吗?”学生小组讨论后说:为什么有人每次都能摸出红球?为什么有人一个红球也摸不到?为什么有人既摸出了红球,又摸出了黄球?我很想知道,这三个口袋里到底各装了什么颜色的球?学生主动地根据出现的各种摸球现象进行推想,直到我揭开谜底,验证学生的推想。就这样,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开始摸球活动,随之自然而然地产生疑问,又主动展开推理,化解疑问。学生的学习思考性变深了,自主探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高了。在新课结束后,又问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吗?”从而来激励学生再次深入思考,提出自己还想知道的问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5-2 16:18:43 | 只看该作者
  
可见,培养学生学会提问的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作,是促进学生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之一。作为教师,应该以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宗旨,坚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三、引导探索,培养学生自觉善问  
南宋理学家朱嘉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可见,“疑”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只有当学习者能质疑,会质疑,才有创新的可能。因此,质疑是创新的基础。教育家布鲁纳也说过: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问题的提出者不仅仅指教师,也包括学生。乐于质疑问难的学生说明正积极参与新知学习,这样的学生才真正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他们是求知道路上的探索者和开拓者。提出一个高质量的问题,需要对已有知识进行整理、分析、归纳等,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再创造。  
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新问题”的进程中,思维始终处于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走进课堂时,学生怀有期待,期待问题能得到阐释;离开课堂后,他们有更新更深的问题,又有一种求知的渴望,他们还将继续思考与求索。  
要使学生善于提问,教师就要为学生做如何提问的示范,并启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寻找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在自己思考后还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寻找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课堂上,要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留给学生充分思探索的时间,尊重学生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互相质疑或向教师提问,准许学生有疑就问,就是在教师讲授过程中也允许学生插话、提问,不怕打乱原来的教学程序。特别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创新个性的要给予积极的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感。  
例如,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安排学生进行分铅笔活动。让学生把10枝铅笔先按每人2枝去分,再按每人3枝、4枝……去分。从开始的“没有剩余”,“到有剩余”,学生经历了一次发现问题的过程,有的学生提问:怎么刚才正好分完,现在不能全部分完?多出来的部分怎么办?这时,我引导学生把分铅笔的情况按“正好分完”和“还有剩余”分成两种情况,填在表格里,再配合阅读课本,使学生感受到把一些物体平均分会出现“没有剩余”和“有剩余”两种情况。学生在操作中产生疑问,进而在对比中找到答案并完成了新旧知识的整合,切实体会到“余数”产生的原因及其实际意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研究和探索的机会,不断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体会  
在课堂上,教师摒弃多年来在应试教育指导下的满堂灌的弊端,以全新的组织者、引导者的姿态出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切实、充分体现。课堂以多元的对话为模式,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使整个课堂弥漫着一股亲切、活泼的气氛。课堂上或争先发言(抢答)、或正反抗辩、或据案慷慨、或点评、或小组讨论,目标一致,形式灵活。教师在课堂上架设起一座文本与学生对话的桥梁。  
课堂上老师不再居高临下地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蹲下身子,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很自然地实现了教师自身角色的转换,即教师是学习者、发现者、欣赏者,教师是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教师是研究者、反思者、创造者。课堂上老师不再用呆板的理论、现成的固定的答案束缚大家的思维,而是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亲自体验、合作学习、主动探究中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养成了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更好地验证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科学性。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给学生主动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要处理好“放”与“收”、“提问”与“释疑”的关系,同时也只有真正的让学生“靠自己的能力”去学习,自觉学习,进而才能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创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17:0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