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7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乡愁》说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2 01:19: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乡愁》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乡愁》是九义教材初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乡愁诗两首》之一。第四单元的课文,都是新诗。五四前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新诗应运而生,并得到蓬勃发展。产生一百多年以来,一代代诗人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本首《乡愁》就是其中之一。
本诗的教学目标是:
1、   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内在节奏美。
2、   体会诗中的比喻在表达主题上的作用。
3、   体会本诗在构思上的特点和结构美、音乐美。
4、   背诵本诗。
5、   通过本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明确台湾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在读。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乡愁》的构思特点。(四个时段,四个意象。)
2、一咏三叹,同一结构形式,反复陈说分离之苦,不仅富有音乐美,而且更有利于突出主题。
二、教学方法:诗歌教学重点应在读上下功夫,因此,教学本诗重在教会学生读,采用反复诵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悟,读中品,读中感。再初步结合我校中学语文“反刍”式单元教学法实验,给学生提供另外几首有关《乡愁》的诗作,拓展思路。                  
三、学习方法:
诗歌重在读,学习本诗,要让学生加强诵读,运用反复育读法,适当辅以讲授法,充分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四 、教学过程:
(一)、导入。乡愁是文学艺术作品中常写题材。请学生搜集举出几首关于思念故乡的有代表性的诗作、歌曲,借以导入。
(二)、初读本诗,整体感知。注意诗的节奏和重音。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啊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三)、精读全诗。
结合写作背景,适当联系台湾与祖国大陆长期隔离这一政治现实来讲解这首诗,可以使诗歌获得更深广的历史和现实内容。全诗共四节,一方面,诗人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阶段;另一方面,诗人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一种特殊的分离)——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诗人为这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了一个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这样,本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情感,诗人表达出来后却实现了物化,变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妙处。
(四)、品读全诗。理解了诗歌之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诵读本诗,力争达到当堂成诵的教学目标。
(五),总结,拓展,延伸。出示另一首有关思念祖国,思念家乡的诗《乡愁四韵》,提升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
附:板书设计
小时候-邮票-母子分离         个人思乡之情
长大后-船票-夫妻分离              推           
后来-坟墓-母子死别                进
现在-海峡-游子与大陆分离     普遍的家国之情
托物寄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5-2 01:20:00 | 只看该作者
《乡愁》说课稿

李庄中学 王德君
一、说教材
(一)对教材的理解
           《乡愁》是九年义务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是一个新诗单元,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其中丰富的想象,优美的意境和诗人抒发的真挚感情,注意诗中运用的比喻、拟人、象征等表达方式,揣摩诗歌形象、含蓄、精练的语言。本诗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作品,诗中表现的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主题——乡愁,但诗人不落俗套,构思独特,借助时空的变化来推进诗情的抒发,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对家乡的深情思念。
       通过学习本诗,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及审美情趣,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创作小诗,抒发自己心中所想、所感。
(二)目标的设定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的特点,设置: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指导学生创作小诗。
思想目标: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祖国、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
        诗歌的鉴赏方法指导。
教学难点:
       诗人对祖国、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二、说教法
1、创设情景导入。运用多媒体手段,用彭帮桢的歌曲《月之故乡》和李白的《静夜思》,结合画面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点出主题——思乡之情。
2、诵读法。鉴赏诗歌的第一步就是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教学中,教师采用配乐朗读,给学生做示范,让学生体会诗的情感基调,朗读节奏,朗读重音,然后由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最后配乐朗读。
3、讨论、归纳法。对诗歌的线索,诗歌的形象,诗歌的主题,采用讨论法以加深理解,在此基础上加以归纳、小结。
4、写作训练法。本诗中的四个形象组成了四幅不同的画面,通过用散文的语言来改写,体会诗与散文的不同。并在赏析的基础上自己创作小诗。
5、迁移训练法。补充冰心的小诗,让学生用已掌握的方法来鉴赏诗歌。
三、说学法。
1、了解作家及创作的背景。因为诗人身处台湾,与祖国大陆隔绝几十年,才有对祖国、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学生要了解这一点才能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2、诵读法。诗歌的鉴赏离不开朗读,有感情的朗读,是学会鉴赏诗歌的主要方法。通过读,再是品味诗歌内容,领悟诗歌的主题。即诵读——品味——悟情。
3、整体感知,把握诗的形象,并能概括诗歌的主题。
4、学会展开想象与联想,欣赏诗歌优美的意境,精练、准确的语言,培养审美情趣,并学会用散文的语言来改写诗歌。
5、利用已学知识,学会写小诗,把心中所想、所感用诗的语言写下来。
6、通过迁移训练,扩大学生阅读,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用多媒体播放彭帮桢的歌曲《月之故乡》,配以画面1.
2、学生齐背李白的《静夜思》,配以画面.
3、点出共同的主题思乡之情.
(二)讲解余光中《乡愁》.
1、指导诵读,整体感知诗歌蕴含的情感.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体会情感基调、诗歌节奏、朗读重音;(画面3)
(2)学生自由朗读;
(3)男、女同学间读;(画面4)
2、赏析诗歌.
(1)指导学生鉴赏诗歌;(画面5)
鉴赏诗歌的方法诵读—品味—悟情.
(2)师生讨论A贯穿该诗的线索是什么(画面5)
                       B诗歌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乡愁(画面6)
  (3)学生练习A用散文的语言叙述诗歌四个小节所描绘的四个画面;
                       B抽学生朗读改写后的散文片段;
(4)小节诗歌内容;(画面8)
(5)讲解归纳诗歌主题;
3、指导学生背诵全诗.(画面9)
(三)迁移训练指导创作小诗.
1、鉴赏冰心小诗;
画面10                 
画面11:  
画面12:
画面13:
2、练习学写小诗.(画面14)
要求要有具体形象.
          要抒发自己的感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7:4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